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老记见证” 岁末走基层系列采访行之三新密八旬老人很难过:六代“菜刀王”后继无人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4 10:50:14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老记见证” 岁末走基层系列采访行之三



新密八旬老人很难过:

六代“菜刀王”后继无人

 

《老记见证》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第一次感受到了好友微信发来的位置是如此的精确,以至于一路上没有向任何人打听也没有一个电话的询问,按照导航《老记见证》的采访车直接就开到了新密市超化镇孙氏兄弟的小铁匠作坊门口。

    孙氏兄弟一共四人,老大很早就不在了,现在只剩下老二、老三和老四,其中能继承祖上衣钵的打刀手艺的就剩下老二今年八十二岁的孙殿臣和今年六十六岁的老四孙喜臣,老三孙义臣自从当上孙会计和村支书后就没有再干过这祖传的行当了。

    老二子女比较多,可谓是儿孙满堂。而老四却是因为小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成了残疾,终生未娶可谓是全须全尾的童男子,为了照顾以后的生活,老二把自己的一个女儿过继给了老四。

    老二的身体很结实,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右眼患了白内障开不见了,全靠左眼“一目了然”。

    老四很健谈,吸烟也很勤。他给《老记见证》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祖传绝活就是打刀,他们的大刀的方式和别人不同,他们是用铁中间嵌入钢条进行热锻和冷锻之后在进行戗刀、磨刀、开刃、镶把等工序。一把菜刀从备料到成品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锻打的次数几乎也是几千次,尤其是冷锻的锤炼最多,所以也只有他们孙氏的菜刀才能一把刀用一辈子。现在一把菜刀可以卖到三百五十块钱(人民币)因为他们的刀不但是质量好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技艺,所以现在每年都是干到年三十才停锤息炉。

    原本老二家的儿子也一直从事着这祖传的手艺,但是因为又累又枯燥还不挣钱,一怒之下跑去煤矿下井挖煤去了,这门手艺估计到了孙家第六代就要后继无人了。


这个几十年的小铁匠铺是原来的

小平房翻新成了现在的样子。

 

 



今年八十二岁的老二说现在

自己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

尤其是现在国家在大搞环境治理,

要不是我们被评为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话,

也早就干不成了。

 

 



一个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带着

一个从小就残疾的弟弟,

坚守着老祖宗的老手艺,

看到这个场景《老记见证》记者

不知道是该敬佩呢,还是辛酸。

 

 



老二介绍着自家的绝活,

光说铁槽包钢,

但是铁槽是如何打造的

工艺和配料却是闭口不谈。

 

 



这钢条标号是多少,

由什么来做原料?

 

 



这个倒是很独特的结合。

 

 



他们用的开铁煤炭并不像

《老记见证》记者在其他铁匠炉

那里见过的气味很呛人的煤炭。

 

 



在最后定型的时候

他们也引用了现代设备。

 

 




这是在修边美观。

 

 



这是在卯眼为按把做准备。

 

 



老四说,原来有把式会手艺的

都是农村女人首选的男人,

可是现在社会都科技了,

自己就成了顶级;黑铁级王老五。

 

 



这就是好钢七分靠冷锻的硬锤,

也是人们常说的“千锤百炼”。

 

 



这就是老二过继

给老四的宝贝闺女。

 

 



这个架势貌似在

城里的串户磨刀的一样。

 

 



知道了吧,经常在居民楼下听到

“磨剪子来戗菜刀”的戗刀程序。

 

 



这是决定刀口是否耐使的开刃。

 

 



老四说,这把刀你就可劲砍都没事,

至少用五十年没问题。

 

 



最后的工序就是按刀把了。

 

 




天色已晚,为了不影响他们要

在年跟前给客户完成订单,

《老记见证》记者决定告辞回程了,

道别后铁匠铺的锤声又叮叮当当的响起来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