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寒心:让华夏传统文化在莘莘学子中生根开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4 18:42:39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寒心:让华夏传统文化在莘莘学子中生根开花

时间: 2008-04-14 16:44:50   来源: 中新网河南新闻    打印 】 【 关闭

寒心在激情演讲

学生们听得如醉如痴

讲座结束后,寒心还在跟学生交流

    中新河南网郑州4月14日电  4月11日晚,中原工学院523教室里举办了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聂志义关于《挖掘﹑保护﹑传统华夏文化》的讲座。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教室里座无虚席,学生们被聂老师的讲座深深地打动。

    主讲人聂志义,网名大漠寒心,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现任大河网、人民网专栏资深记者,郑州大学、农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讲师、教授,此外,他还被评为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从2008年开始,由大河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河南城乡经济报《经济生活》周刊、老记见证网联合推出了由他独立策划、拍摄、采写、播报的独家报道专栏《老记见证》,可以说,他在河南记者圈﹑文化圈﹑摄影圈颇有名气。在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历史岁月,不该被子孙忘记,有什么能比历史的责任更重大的呢?华夏文化是全世界文化最为久远、厚重的人类人文印记,我们的国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心用毕生精力为之奋斗!

    从《见证吴迪再研地动仪艰辛历程 锁定张衡伟大发明的复原者》到《形将消失的民俗“掐辫子”》,从《记忆末代方城石猴老匠人——王忠义》到《逐渐远去的灵宝道情皮影戏》,从《探寻河南戏曲的“活化石”——靠山簧》到《山脚下的小脚织布老寿星》,寒心在讲座中,主要讲述了他在职业生涯中,所记录下来的一部分行将消失的河南文化、华夏文化的遗迹和民俗文化,此外,他还讲述了和年仅六岁的爱子聂安邦熬夜等候最后一位麦客、挖掘内蒙古草原文化等的艰辛采访历程。

    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寒心的精彩讲述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这次讲座,寒心用挖掘﹑保护传统华夏文化的切身体会,唤起了学生们挖掘﹑保护、记录厚重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门杰丹)

 

【责任编辑: 门杰丹 】

进入论坛 】 【 字体显示: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http://www.henannews.com.cn/newcnsnews/21/2008-04-14/news-21-78614.shtml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