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老记大漠行——夏天版《感悟大漠之魅》之《发现文化》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8 11:28:29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老记大漠行(夏日版)

《感悟大漠之魅》

《发现文化》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说起蒙古族文化,那可是不必中原文化少,但是,很多的都已经淡出了现代人的视觉,留下的也是被人漠视在草原记忆的某些角落里了,这是我的认为,也是很多人的认知。可是,在大草原上又有一些年龄、知识层面不一的人们,在做着和记者在河南中原记录的,那些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志之士同样工作的蒙古族文化人们。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来有代表性的两位用聪明智慧和民族责任创造、传承民族灿烂文化的蒙古族的好儿女。

敖登高娃,今年27岁,几年前,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打工时,偶尔发现了列为全国著名“四大秀”的苏绣工艺的绣制艺术,经过反复的揣摩和研究,结合蒙古族特有的手工服饰编织技巧,创办了,独特的蒙绣工艺艺术,并将此艺术运用到了民族文化制作中,进行了大胆的民族绣画革命。据敖登高娃介绍,制作一件作品要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现在,慕名前来预约订货的人络绎不绝,她几乎是昼夜不停的工作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是用于蒙古族室内屋顶的装饰。

这对猫母子的工艺品之所以以假乱真,就是因为它所用的皮毛都是真正的动物皮毛。

这个很酷的蒙男就是手工艺品的教头。

谁能相信,那些做工考究形态各异,给人们带来超值享受的工艺品就是在这种简陋的小屋内完成的。

没有好的工作环境,却能用聪明智慧制作出奇异民族文化作品,很是难得。

这个就是发明“蒙秀”工艺的敖登高娃。

用自己独创的“蒙秀”制作的民族制品更加显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用的线料也是与众不同的。

纯手工制作一件精品需要很大的耐力和精力。

敖登高娃现在已经在刚刚建成的市场里有了一席之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