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河南荥阳段坊村惊现超大富硒梨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7 0:55:35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河南荥阳段坊村惊现超大富硒梨

《老记见证》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直播报道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爽的记者连续半个多月牙龈和咽喉肿痛不止,后来听当中医的好友金大夫说,是因为秋天空气干燥造成的,让记者多喝水就会好多了,并叮嘱最好是多吃梨,或者喝泡冰糖的梨水效果就更明显了,正在记者询问那种里最好的时候,同在媒体供职的吴大姐接过话茬说,他们正在组织一次摘梨节和吃梨大赛的活动,并说活动是在一个黄河边上的农村梨园举行,要是记者想去看看的话她可以带路当向导,吴大姐还说哪里的梨很特别,不但个大无比堪称是梨中的巨无霸足有几斤重,而且还甘甜爽口没有普通梨肉中含有的沙粒。并且这种巨型大梨还是从国外引进国内嫁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目前,在市场根本就买不到。为了支持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扶持农民朋友,他们就策划了一场各媒体的读者、观众、听众和网友在11月1日利用周末双休日时间,组织来个休闲采摘活动。

 

    为了刺激大家的游玩的乐趣,当天的活动不但在梨园里吃梨是免费的而且还有吃梨比赛呢,获胜者还有礼物奖励,中午还可以品尝到朴实的果农为大家免费供应的大锅菜和农家烧饼。没等吴大姐说完记者的口水就------。

 

    说起梨中个头最大的,记者只知道闻名全国的砀山大梨,可是没听说哪里的梨一个就有几斤重的。做新闻的就怕出假新闻,于是乎,记者就在活动地前一个周日的大清早和几位同行与吴大姐相约来到了位于荥阳市王村镇的段坊村宋效五大伯的梨园去看个究竟。

 

    经过郑上公路约20公里后记者在一个叫李克寨的路口向北拐上了庙王公路,又经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就来到了宋大伯的梨园,比记者一行早到的还有一些慕名而来洽谈生意的商家老板,只听宋大伯对来的商家说,今年的梨主要是供应来采摘的游客,等过了采摘节后再做打算。

 

    见到记者后,宋大伯说,要是记者直接走连霍高速就会更快了,说只要从荥阳高村出站口下来,向北到高村街上再一直向西大约4公里就到了。

 

    在宋大伯的梨园里,记者可真是大开眼界了,不但是梨子的个子大,而且,结梨子的树却很小,小的就像是用来观赏的盆栽果树似的。据宋大伯介绍,这种梨子名叫“金地球富硒梨”原产新西兰,是后经引进、嫁接后试验成功的,这种梨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有一个对果农最实惠的特点,就是两年就可结果有收益了,老人家和村里的五、六家村民都种了面积不等的梨子,宋大伯种的最早,先后投入了十几万元,现在是第五年了,去年收入了两万多元,今年要不是前些日子的一场大风受了不小的损失,约会有七、八万元的收成。这种巨无霸梨子很受人们欢迎,其前景更为乐观,这不,就连本村的村主任也跟着连借带凑种起这巨无霸的金地球来了。



在大家集合出发的瞬间宝宝和大雄成了网友的焦点。



路过村庄时看到了现在的农民朋友的豪宅大门。



很多商家一早来此拜访了。


一进院子就看到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呵呵,看着小家伙拿着大梨当哑铃玩了。



哎呀,拿起来就吃,看来真是挡不住的诱惑呀。


人小肚子可不小,还要吃俩个个呀。



美女也不顾雅观的争相猛啃。



瞅瞅,大河网的美女干脆当上了义务宣传员了。


这两位在干什么?噢,原来是在找梨王呀。



哈哈,看看宝宝举着这巨无霸把大熊给压的。



梨园里小小的梨树苗谁会想到能结出这么大的果实来呢?

 


这种压井在城市里是看不到的。




宋大伯还拿出了每年的检验报告证明,

这是不打农药无公害的绿色水果。


摘梨不用上树还是很少见的。



一个梨足足三斤还要多。



六个梨就是慢慢一篮子了。

 



树叶和普通的梨树一样,可是这梨么就-----

 


这才是真正的硕果累累呢。


 


可怜小小的梨树被压断了枝杈。



哈哈,难得吃上香喷喷的农家糊涂面。

 



那个吃梨大赛还没开始,这边的农家饭比赛就开始了。

 



农家的板凳都是纯天然的。

 



瞧瞧,这位仁兄,喝面、拿烧饼还

不忘护着自己的战利品。

 


吃晚饭,小美女戴上了妈妈送给的手工耳坠。

 

这位美女不吃饭,就知道吃水果美容。


还是宝宝懂得珍惜这种机会来之不易,

尽可能的在梦中享受美味。


呵呵,这位美女不知道在哪里还找到了这玩意。


宋大伯时不时的就会接到生意电话,

看来不是只有记者的电话才是热线呀。

 



吃饱了,喝得了。该是大家帮着给宋大伯提建议、

出点子的时候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