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 抽样调查结果正式公布
本报(网)讯:《大河网》记者 时文静《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聂志义摄影报道。 2006年12月26日,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河南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省残联理事长陈砚秋,省统计局副局长薛承旭,省残联副理事长李国成、黄建新,省残联助理巡视员、省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茂田,介绍河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和近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04年9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决定从2006年——2007年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举措,是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做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对于推进河南省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同全省人民共赴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这次调查涉及河南省38个样本县(市、区),152个乡镇(街道),304个调查小区,总样本量12万人。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颁、残疾原因、生活状况以及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情况。调查使用三种主要调查表:一是《住户调查表》,主要调查被调查小区全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其社会经济特征;二是《残疾人调查表》,通过调查和检查,确定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残疾等级和致残原因,了解其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主要需求;三是《社会调查表》,主要了解社区服务资源方便残疾人利用的情况。调查项目共有52个,调查重点是残疾人的致疾原因、生活状况及其主要需求。 在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我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市、县都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建了38支调查队,完成了四级样本抽取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高质量完成了调查队员的培训,成功进行了省级试眯,扎实细致地完成摸底调查,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 2006年4月1日至5月底,河南省38支调查队、608名调查员、304名各科医生、38名统计员以及2432名陪调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现场调查。共调查38个样本县(市、区),152个乡镇(街道)的304个调查小区,调查了36923户、130415人,对32953人进行了健康检查和残疾评定。入户率达到100%,见面率达到了76.3%,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8.79%,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7.12%,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得到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热情赞扬。 目前,我省调查的主要数据已经汇总完成,并经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调查,残疾人占被调查人口的7.2%。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这次调查的残疾人的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各类残疾人数量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省委、省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制定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改善残疾人状况。伴随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我省约1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数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就业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50万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残疾人的文化体育生活越来越活跃,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有重要进展。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两个月的现场调查,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已汇总并公布。通过调查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我们将基本摸清全省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他们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及主要要求,为省政府制定、调整相关政策、规划,进一步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认识、研究残疾人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调查所获得的可靠数据和丰富资料,对有关残疾人的政策、规划、工作领域重新审视并做出适当调整,提出进一步加强我省残疾人事业的意见和措施,以更加务实的行动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为构建和谐中原做出努力。

河南省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正式公布\陈砚秋理事长还就河南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想与会的媒体记者通报了情况

发布会结束后,没有来得及提问的记者又单独向河南省残联的主要负责人提问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