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都市边缘人生”——在酷暑中煎熬的瓜农父子(下) | |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6 12:03:11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都市边缘人生”——
在酷暑中煎熬的瓜农父子(下)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每到西瓜上市季节,在烈日炎炎的城乡公路上;在都市各个酷暑难耐的角落里;总会见到能让城里人感到自己是城里人的人们。他们土地越来越少,孩子却越生越多,他们虽叫农民却不种庄稼,他们是都市人看不起又离不开的人,他们没有读过几天书,也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他们用艰辛和汗水履行着自己的朴实和义务。他们是城市拒绝入内的人们。和城管打游击,视城管为仇敌,把艰辛做无奈,在煎熬中找快乐,慢慢的,他们的土地被夺走变成了高楼大厦或工厂、公路,他们没有了生活的依赖,没有了劳作的本分。慢慢的他们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和忧虑。他们的名字叫“瓜农”。 校留山就是这个暑假游离在郑州近郊的众多瓜农的一个。认识校留山也纯属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入盛夏以来,中原大地就像火炉一样炎热,最高温度早已超过了40度,地面温度就更高了,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高温警报,人们也是各处避暑奇招,有空调的闷在室内不出屋,没有空调的就在风扇歇斯底里的轰鸣中呲牙咧嘴,更多的人们则是泡在水里听天由命的硬挺着。 经过与这爷俩沟通交流后,记者了解到,这人名叫校留山,记者也只是第一次遇到,姓校的这个姓氏,据校留山介绍:说他家是郑州东郊中牟县的,全家5口人,除了他们出来卖瓜的爷俩外,家里还有78岁的老父亲和老婆带着、4岁小儿子在家瓜地看瓜放羊。 校留山迷茫的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种地也像赌博一样,原来地里种的也是大蒜,可是去年大蒜只买到5分钱一斤,当然后他们改种西瓜了,可是大蒜的价格又突然猛涨到4、5块钱一斤,这西瓜却又卖不动了。城里人的观念现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许多人都愿意进超市买瓜吃,却不愿意买这新鲜的西瓜。 校留山没有读过书,就连保存记者的手机号码时,都不会输入记者的名字。跟随他的是长子校云生,现在(今年)8岁了,也只是上了村里的学前班,和记者9岁上三年级的儿子相比,晚了许多。小儿子是校留山花了7500元人民币多生的娃,拿校留山的话说,在他们那里只要舍得花钱,就算生十胎也可以,。校留山的老婆是从云南娶回来的,不知道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应验了那句老话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古语,全家人各个都像是从“收租院”里跑出来似的,现代人不懂的话就定会感到很困惑,这明明是天生骨感的模特身材呀。 校留山进城一次都要呆上三、四天才能把一车大概三千斤西瓜卖完,一车西瓜最多也只能挣个两百多块钱,从西瓜上市到西瓜罢秧大约三个月,为了养活家人他不能有任何歇息的时间,除了在地里劳作外,没有活的时候还要到外面找些帮人盖房子出苦力的活计贴补家用。 校留山也很会调节自己的心情,每每还劝慰别人:比起那些在灾难中死去的人们,能活着,有活干,有饭吃,就是幸福的,就该知足了。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瓜农,虽没有文化和金钱;但是他们的生活、言行中也深有哲学;也有着在灯火斑斓中已经久违的一息尚存的人性,更多的是比着城里人更多的善良和知足的乐观。
等侯记者并开着他的“小奔”给记者带路。
时而黄沙漫漫,时而狼烟滚滚。
就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
在乡间的林荫路上,记者似乎感受到了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玩耍时的感觉。 车刚停稳,小刘山的云南媳妇就和大儿子飞快的奔向瓜地。
骑着三轮进瓜地拉瓜的身影。
到乡里买些好吃的回来改善生活。
可是妈妈的电动车坐不下。
可是,宝宝却不想让他破费,俩人为此拉扯起来。
在城里风餐露宿很辛苦,有些心疼。
那就是几乎每个房间都几乎家徒四壁。
其他都是在集市上买回来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