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封丘孙才大话观音故里 | |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1 8:26:00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封丘孙才大话观音故里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小记者 聂安邦 摄影报道 在村人眼里他是个魔怔、怪人、痴人。在他自己心里他却在做着一个惊天地的伟业。 现年66岁的封丘人孙才原本是一名民办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火入魔”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据孙才讲,大约是在1990年的一天,他到省城郑州北环的一个批发市场买东西,在市场的一个角落看到地上蹲着一个很奇怪的僧人,旁边的地上还摆着两本书,他就随手拿起一本翻看着,那是一本台湾出版的有关佛教的经书。随后老僧人还告诉老孙说,观音菩萨的老家就在中国的中原某个县内,拜托老孙留意一下,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打那以后,老孙就没事到处找一些关于佛教的书籍或者打听有关观音菩萨的传说。久而久之,在村民眼里老孙“魔怔”了。 1992年的一天老孙孩子在村子的一个角落玩耍,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石碑,碑上刻有“观音祠堂碑”字样,老孙见后大喜过望,差点把孩子给丢了。虽然碑上刻的文字年久远破损很严重,但是依稀可辨,此碑是为了在明代重修观音祠堂时留下的(在古代时候,只有官宦富商等大户人家才会有自己的家庙也即是祠堂)。既然有了祠堂碑在,那么过去的观音祠堂就肯定离此不远了,老孙一下子来了精神。他根据这个祠堂碑碑文上的线索又在周围的几个村子找到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小庙。但是,一直未能找到有关四个小庙和观音祠堂的渊源。为此他四处查找史记资料,遍访名山高人开始了他的寻根之旅。 那时候老孙的家境并不宽裕,一家人全靠自己教书那几十块钱和十几亩地生活,为了寻找更多的证据和线索,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他怀揣十几亩地一年收成换来的七百块钱,背上妻子炕的一编织袋子烧饼上路了,开始了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苦行僧般的寻根苦旅。十几年来,他不但先后走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还拜访了山东的昆瑜山、泰山,浙江的普陀山和青海的昆仑山。经过了无数道家、佛家高人的指点,还从出家人妙航所著的《修行者》书籍中研究探索宇宙生命起源的排序和自然科学的结合点。不仅如此,他还挖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一系列文化遗产的内容。例如,唐僧出生地在封丘,并印证了地下巨大藏兵洞并非仅仅只是个传说等。 2000年他的论文《创世说》获得了优秀教师论文奖。他把现有的中国古代历史看作是中华后史,并颠覆了人是猴子进化而来的说法。有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200万年前人类就出现在中国,而非以前人们认为的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学说 印证了他的中国前史。又从盘古(红君老祖,在今日的河南驻马店泌阳有记载)开天地为最早地球生命的初创,继而进行了传说的排序从而排列了方瑜(三清观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玄龙(罗地干布)和他的两个儿子——炎帝(西王圣母所生)、黄帝(女娲娘娘所生)等一代代的延续,又把我国古代的后羿射日等传说加以合理的编程,并根据与此定论为观音菩萨的老家就在封丘。这便是地球开世说的观音下凡处和儿子玄龙的出生地。 暂且不管他这种学说是否能被世人认可,也不管科学家如何评述。孙才老人这种对人类文化历史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执着与恒心,就值得我辈华夏子孙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努力求索、艰辛求知的学者来进一步完善这些人类学说,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定义。 记者手记: 原本记者在刚刚接到这个新闻线索的时候,也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可是,就在前不久网上的一个消息着实让记者不得不从新以另外一个视角来审视这个学说的可能性。这便是风流科学家杨振宁的结论: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从此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就用了一种排他方式去质疑这个奇谈,并且让老孙一一的解析透彻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些奇谈学说经老孙一梳理,竟然有鼻子有眼的,异常合乎逻辑。并且,这些在后来从驻马店赶来的朋友那里也得到了一些印证。
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场面,孙才的衣着一看上去 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老教师的模样。骑着一个经常掉链子的自行车。 这些都是老孙淘来的宝贝。
这个两三米高的石碑就是那块引导老孙走上23年探索之路的启明观音祠堂碑。 这个是孙才老人的老宅。 里面暂时委屈供奉着观音的神像,这些神像也是一所大学的历史文化教授给捐献过来的。 这位是老孙的同道中人——老张 老张的专长是研究地下藏兵洞。 这个寺院就是在原始基础上1984年重新放心的庙宇。 据老张描述,这个地下藏兵洞听原来庙里的老和尚说有20多公里长。 老孙领着我们一一的为我们解疑答惑去了。
这位现在给一个乡镇政府看大门的老人也是老孙的同路人,他的专长就是唐僧出生修行的那个寺院。
在这个被废弃的剧院里隐藏着一个千年传奇。
现在很难再找到保存这么完好的千年房梁,据老孙讲, 这个就是原来唐僧出生修行的那个寺院的大梁。
按照记载我们来到了这个已经废弃的粮站大院。
在大院的一个角落废弃后的杂草中依然会找到过去的蓝砖。
老先生找来了一把铁锹,放开杂物看到了依然完好的原来寺院房屋的地基。
老孙丈量着,古代的砖也比现在的老式红砖要长也宽。
老先生永远是的方式在丈量并和计算着寺院遗址的建筑规模。
每次外出回来,或者有了新的发现,老孙第一时间都会向家人讲述, 这或许也是在告诉家人家里的钱都花在了正经地方。
只要一讲开他的发现和他的探索历程,老孙的话就收不住了。
只要有相亲来打听,老孙就免费开始了另一个世界的描述。
老孙说,几十年间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在支持着他,他这些年也签下了几十万的饥荒。 但是,这是神圣的事业,是有关我们人类的人文历史,我觉得很值。
这是新华社有关科学家发现2在中国土地上生存00万年前人类的证据报道。
这是老孙的成果。
这是他的磨砺求索的回报。
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这个已经过各个部门审批过的研究学会盖起来, 而不再受到县里有些腐败官员的权利干涉。
每每遇到困难、困惑和委屈时,老孙都会一个人默默的来到母亲河畔,给母亲絮叨絮叨。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身影不知道显现在了多少的角角落落,村村寨寨。
岁月流逝了,头发白了,背也驼了,可是那脚步依然稳健有力。
平生一人知天意,何为俗世困讥讽。
老孙,挺住了别趴下。 摄影 聂安邦(12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