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报道《孩子镜头中的孩子》黄河滩娃们的“六一”节 | |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3 13:44:59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2013“六一节”特别报道《12岁小记者镜头中的孩子故事》
黄河滩娃们的“六一”节
《小记见证网》 首席记者 聂安邦(12岁) 摄影报道
“六一”是全天下孩子们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你想知道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是怎么过“六一”的吗?就让小记者带领大家到封丘县的一所民办学校去看看吧。 六一儿童节前,小记者跟随爸爸一同来到了封丘县的一所民办学校见到了校长温飞叔叔,他向我们讲述了建校前后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不易之处。当我们穿过幼儿园来到小学部时记者感到很吃惊:废弃的滑梯被遗忘在校园的一个角落,很是破乱不堪,和旁边三个崭新的乒乓球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温飞叔叔讲,小学部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小记者看到这些班级教室里面的破旧的不能再破旧的桌凳和墙角悬挂的电视机屏幕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学校另一头的教室里,有数十台电脑可是教室的大门却被锁上了,而且键盘、显示屏和主机上面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爸爸问:“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呢?”温飞叔叔说:“网线贵,而且也没有教计算机的老师。”爸爸说:“那也应该擦一擦呀!”最后温校长用了一句“擦了也不用不还是……”回避了过去。 到了教室我们看到有几名同学在站着上课,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学校凳子坏了找不到好的凳子给我们这些客人坐,所以就把他们的凳子拿走了。爸爸说:“赶紧把凳子给孩子们还回去,我们站着就行。” 温飞叔叔这才让老师们去搬板凳了。当我们走进老师的办公室时记者看了这一幕,坏的凳子被扔在了一边,成堆的教科书乱放……看到这些,当记者的爸爸就向温飞叔叔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发展,温飞叔叔却总说,我们这里是农村,不能用城市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可是,小记者认为干净、整洁、做事有条理是不分农村和城市的。爸爸从小就教我做人要有上进心,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最后,因为雨下的越来越大,我们只好提前返回了。
![]() 麦收季节大地上一片金黄, 真好比歌里唱的那样“麦浪如沙滩”。
老爸开车的姿势很酷吧。
这既是我们要采访的私立民办留守儿童小学。
这里的小朋友虽然学的课本和城里的一样,但是发音却相差很远,因为他们的老师都不会普通话。
这些小朋友和我们城里孩子一样恨天真可爱, 学习也很认真努力。
也会有功课不好的同学被老师请去吃小灶。
就连这种残疾的凳子也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拥有的殊荣。
也有不老实听话的小朋友被校长抓住谈心。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守着饭桶吃饭。
几个好哥们总会凑在一起边吃边聊。
这里的校园文化很枯燥,六年级的同龄人 总会自己编排些喜欢的舞蹈自娱自乐。
六一儿童节我们再次来到了这所学校,相隔了一个星期,废弃的滑梯仍然在那里,那几十台电脑也没擦反而有了更多的灰尘,坏凳子还扔在那里没人修,老师的办公桌也变得更乱了……原来,爸爸的建议被当成耳旁风了。 不多时听说社会捐赠的人快到了,小记者立即跟着被组织迎接的同学前往校园外列队夹道等待有关上面的领导和捐助的人们。一起在烈日下等待了近1个小时客人们才来,之后有关企业和组织在仪式上捐赠了桌椅、药品和一万元现金,并纷纷讲话和某某企业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等自我表白…… 虽然孩子们很高兴,但是更多的是痛苦,记者发现,有好多孩子已经累得不行了,有的甚至坐在了地上又被老师强行拉了起来,最后幼儿园、一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表演了六一的节目。结束后郑大一附院的医生、护士为还在一个小时里给部分孩子们做了视力检查。
最后一次的彩排。
忙中偷闲玩一会再说。
都占了很久了,那些领导咋还不来呀?
这些贵宾终于来了。
姗姗来迟的领导。
最累的是校长,来的都是客,也是给捐助的大善人们。
第一个节目就是幼儿园的小弟弟妹妹们的舞蹈。
直至最后六年级的成人舞蹈,身旁一位从郑州一起来的阿姨说, 这种情爱的成人舞蹈不该让孩子们来学。
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小朋友支持不住了。
这位就更别提了。
不知道是在干恩呢?还是祈求这样的 节日活动快快结束吧。
结束了,该吃饭了,快点体检吧。
很难得能吃上这样好的饭呀。
根据事先约定好的,从学校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已经是13岁才读四年级的女孩子张伟家,张伟有两个妹妹,一个5岁,一个3岁。张伟的妈妈是精神病,爸爸常年外出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一次。以防妈妈出去伤人,爸爸不在家时就只能把妈妈锁在一个小屋里。平常都是张伟一个人做饭,为了这个家,为了照顾妈妈和妹妹张伟姐姐曾经几次辍学。所以,到了该上初中年龄的张伟却还在读四年级,现在张伟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免费就读在温飞叔叔的学校。六一节张伟的爸爸特意请假回来了,妈妈的病也平稳了些,和我们一起随行的一些旅友们还给他们送上了节日礼物。这个六一节或许会是这个苦难的家庭最幸福的时刻吧!祝福他们!
每天张伟姐姐都会带着两个妹妹一起上学、回家。
和城里孩子一样这里的小朋友也很喜欢狗狗。
张伟姐姐家里没有液化气和煤气灶,还是最原始的锅灶。
节日里他家的锅里也没有一块肉片荤腥。
这就是她家的午餐。
饭前一定要给妈妈洗洗手,因为有病的妈妈不懂卫生啥都抓。
饭菜要给妈妈端到妈妈的闺房里面。
张伟姐姐的妈妈很喜欢吃大蒜。
有病的妈妈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人照顾。
有爸爸在家,照顾妈妈的任务就轻多了。
来,给这个苦难的家一点快乐吧——“茄子”。
这不是黄河滩娃们的行为艺术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