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十一”走偏锋》系列镜头(二)邙岭之上又见“牛奶梨” | |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6 16:57:56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记者“十一”走偏锋》系列镜头(二) 邙岭之上又见“牛奶梨”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小记者 聂安邦,实习生 张焕星 摄影报道 知道这个梨子是在几年前的第一次媒体助农活动,那是在荥阳王村镇的另一个村组,一位宋氏老农种植的梨子在收获前夕被大风刮落了一地,损失很大,为了尽量挽救老人家,我们组织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梨王争霸赛,硬生生的把老人家的梨子给卖出去了。 富硒梨。绿色保健水果“富硒梨”是由有关专家引进于中国。富硒梨又俗称“牛奶梨”因果肉乳白无沙粒而得名。虽也有着其他梨子的润肺利尿的功效。但是,又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所以又增加了许多寻常梨子所不能及的优点,据专家研究后又得出了以下方法和结论。 生富硒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有明显醒酒作用。 产品优点: 在专家指导下运用独特先进配方,将硒运用在梨果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符合国家保健果品要求的绿色果品----富硒梨。 特点:1、食之有补硒及改善人体缺硒状况,消暑止渴,润肺化痰,防癌抗癌,抗衰养颜,祛病延年,强身健体之功效。 2、外观黄褐色美丽光滑,单果重250左右,糖份极高,入口化渣,独特的清香味使你回味无穷。老少皆宜,多食无碍。誉有“绿色保健神果”之美称。
屈指算来一晃三、四年过去了,在街上和超市里再也没有见到过那种又甜又大又好看的巨无霸大梨了。趁着十一假期,想去走走看看,随机给原是镇长,现在是镇党委书记的元甲打了个电话,他告诉记者,原来的那个老宋已经被炒作出来了,可是,在靠近黄河滩的邙岭之上还有一个规模更大的果农希望能得到媒体的关注和帮助。于是,记者和河南科技报的同行相约一起来到了这个整个山坡都是巨无霸大梨的果园里面核查了解情况。据果农王建成介绍,他是在这里种植这种学名富硒梨,俗称:牛奶梨最早的一位,第一次投资就超过了200万,现在总投入已超千万。今年的梨子还没有开始采摘,就是为了让网友和市民们来亲自采摘品尝收获的喜悦。 为了配合游客们上山采摘至于有饭吃,有地方歇歇脚,果农还专门开设了农家特色美食和驻足休息的服务。现在王建成已经开始了很多硬件建设,准备开展家庭宾馆住宿业务将本村的乡亲们一并引导上乡村旅游的经营道路上。
车队在荥阳高村出站口集结。
通往岭上的道路很窄并且都是土路。
这个高高大的就是果农——王建成。
记者一行引起了很多游客好奇的目光。
这里很难的能看到,让自己带吃的来烧烤,感觉果农就是很豁达。 摄影 聂安邦(12岁)
看到了家的温馨快乐。 摄影 聂安邦(12岁)
这些都是地道的家常饭菜。
糊涂面很勾人。
一个大老爷们伺候三个小家伙,一定很热闹。
这个孩子长大了肯定不会说:“没有一百万生我为何?”的畜生话
还有抢镜头的妹子。
掂勺的帅哥手脚很利索,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三哥”:很热情,毫无保留的把记者带到了后厨一一展示他们的绝活。
这个类似于叫花鸡的叫香叶鸡,一扒开泥巴就香味外泄了。
记者一直在强迫自己拍好片子不受色诱。
看看这一桌实惠不实惠呀?
锁定了偷石榴的人。
也锁定好了吃石榴的人。
摄影 张焕星
这就是闲人免进的宝贝重地。
看看这些胖胖的宝贝就是满足。
每一个都在二斤以上,个别的三斤以上。估计梨王能超5斤。
嘴里吃着,手里拿着,眼里开着,还要拍着,真贪!
老爷爷对记者讲这种梨子不怕冷可以放到过年再摘下来。 摄影 聂安邦(12岁)
同行小杜只顾拍了,忘了吃了。 摄影 聂安邦(12岁)
“老记”不知道是在推铅球还是扔排球的样子。 摄影 聂安邦(12岁)
应果农请求,为他做一次代言广告吧。 摄影 张焕星
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资深记者也开诚布公的给了王老板一些建议。 摄影 张焕星
这不是真的来拉车偷梨子,这是在感受生活。 摄影 张焕星
都是人才呀,一个木呆呆的梨子在他们手里都是艺术品。
三毛就三毛吧,还长了胡须。
真人秀,大脑袋和小脑袋。
一个大红桶却装不下10个奶霸梨子。
做农家媳妇的准则是:干得多,吃得少。这样子肯定是找不到婆家了。
看看这就知道了啥叫,多拉快跑。
这个贪官很肥呀,腰围:42.
一个碗只能装一个,很强悍吧。
看看手机进步了没有吧。 摄影 张焕星
老板说了,要拓宽山路洒水除尘,让大家都舒心。
农村正在变,老人正在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