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神奇的麻糖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7 16:05:28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神奇的麻糖

《老记见证网》小记者  聂安邦(12岁) 摄影报道

  原来是要回内蒙老家过年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只好在郑州过年。

  都说过小年要吃麻糖,传说是在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情况。人们就往灶王爷的像上抹麻糖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只说这家人好话、甜话,不说这家人的坏话。好了扯远了,回到正题上,一月二十二日今天我和爸爸还有各位影友来到了武陟县小董乡贾村。在这里的大街上我们都感受到了重重年味。走着走着,忽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有人在大街上用传统的方式造锅。

  在贾村的东西大街我和爸爸见到了好几个糖房,我们来到第二号糖房因为只剩下这一家在做麻糖而且全是老人。老爷爷干活可辛苦了,我想帮忙可是又怕帮倒忙。搅、和、缠、拉、分、掰、滚、晾,不一会麻糖就出锅了。我是最讨厌麻糖的,可是我特爱吃他们做的麻糖。好在那儿我说不清,别的麻糖逊色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我想为什么同是麻糖,差距咋那么大呢?总之我就是特爱吃。走的时候我一定要让爸爸买一箱。我想看看咋造麻糖的,可我刚进去镜头就起雾,害得我只能快速拍完一张出来再进去。

  哈哈!今天我既记录了一个文化又收获了一箱好吃的麻糖,真开心!

   除此之外我和爸爸在贾村街头见到了造锅的一家子,他们来自河南豫东,他们很辛苦穿的也很朴素,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来他们很满足。爸爸说以前在农村有货郎、剃头的、磨剪子的、抢菜刀,可现在特别少见了。

 


在这里,制作麻糖的作坊,被俗称“糖房”。

 



这里已经使用电力替代了老辈子的人工搅拌了。

这道工序也是整个制糖工艺中劳动最繁重的一道。

 



这些就是和好的糖浆。

 



怎么看着有点像做拉面的方式原理。

 



因为这些麻糖是特制夹心带馅的,所以,就要用着烙铁去烙断。

 



然后,还要用刀使劲的压紧去。

 



再用小锤子敲震着把麻糖分离。

 



这些麻糖头头就要被掰掉放回锅里重新做下一批原料。

 



看看老爷爷把它们排的还真整齐呀。

 



哈哈,芝麻糖就这样做好了。

 



给这些即将消失文化的老人们合个影吧。

 



称称看这块废铝有多重。

 



废料中难免有些铁铅等杂质,弄不好就会影响铝锅的质量,所以一定要看仔细。

 



灶中的金属容器就是熔炉,也就是溶化铝溶液的作用。

 



炉温到达了火候了。

 



这些看上去像柴火的东西可是废铝条,

因为上面有油污杂质才会燃烧。

 



在废铝溶化过程中,还要随时把废渣舀出来。

 



看看银子般洁白的铝熔浆展现在眼前。

 



看看这位叔叔可真厉害,要是手上没有一定的功夫,

怎么会把这么一大锅熔浆用大钳子夹起来呢?

 



往模具里面加满熔浆后,还要把多余的不分再舀出来。

 



这时熔浆的温度至少在几百度,叔叔的手肯定很烫吧。

 



这位爷爷在用工具把口上慢慢冷却凝固的铝锅底敦平。

 



爸爸好像在戴“帽子”呀!

 



很悠闲,很朴实的农村景色。

 




虽然很疲惫,但是今天却是最有收获的一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