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商城脚下文化“新坐标” | |
作者:聂志义 聂…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20 9:48:40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商城脚下文化“新坐标”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记者 聂安邦 张焕星 摄影报道
郑州说起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商代的国都,商都这个词说起来,人人都不陌生,商都网、商都频道等均缘起于此。至今在郑州市的老城区南关还保留着商城遗址。 走在城墙之上,看着城墙下的如水车龙,很多人都不免会想象到古代的郑州是个什么样子,也会更多地品味着这城墙根下遗留的文化厚土,所以,在这块仅存的文化遗迹旁边便成为了文化产业的昌盛沃土。仝玲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作为出生在塞外大漠的她很早就和丈夫深受华夏文化的痴迷影响远涉千里来到了这个华夏故国的脚下经营着一个书画小店,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周围也是小有名气收入不菲,正当他们精神物质都小有建树的时候,由于古城墙的建设,他们原来的店面被拆掉了。这一下就是几年过去了,好不容易盼到了古城墙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了,她的书画院又要继续开张了,记者作为老乡,也是专门致力于民族文化的记者决定前去捧捧场。 到了城南路与紫金山路交叉口,一撇眼便看到一座崭新的现代仿古建筑依偎在商代古城墙遗址下面。看到仝玲在门口忙着摆弄友人送来的开业花篮,便知道这就是她即将开业的画廊。不由得心里有了一丝欣慰,这沉寂几千年的城墙终于有了伴侣,在明月高悬的夜晚,他也能和画廊内的历代名家、大家们的书画作品一续前缘、把酒言欢。 也相信这个画廊定会在商都文化遗址的陪伴下将现行的书画文化产业提升一个档次,真正的成为中国书画界的新坐标! ![]() 为了保护城墙,政府在上面铺上了木地板。
送鲜花祝贺的开始了。
摄影 张焕星
这就是传说中的书画店,叫啥名字?不告诉你,一会就知道了。
摄影 张焕星
这个是啥花篮呀?怎么没有花呢?
摄影 张焕星 我说呢?原来是银行送来的发财树。
摄影 张焕星 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的产品。
摄影 张焕星
听说,在歇业期间,仝玲学很久的茶艺。
摄影 聂安邦(14岁)
看来,大家对书法的欣赏要比绘画容易些。
摄影 聂安邦(14岁)
这小伙子找了半天,说:我认识这个。
摄影 聂安邦(14岁)
听老师讲课就像在唠家常。
摄影 聂安邦(14岁)
看样子是为了赶早不堵车而忘了吃早餐。
我们内蒙的歌手也请来了。
准备开始了,今天的主持不是帅哥靓妹,而是德高望重的老师。
浓浓的河南腔,在浓浓的古城墙厚重文化韵味中很是受听。
鸣炮奏乐。
祝酒歌,也是祝愿歌。
老乡代表发表祝贺感言。
羞涩的被起了盖头。
小聚合影。
仝玲在酒店激动致欢迎词。
歌舞助兴,开心不醉。
民族的声音就是开胃酒。
乡音缠绕在酒里。
互动就是蒙古族的特长,喝酒必唱歌。
同是异乡兄弟,相互帮助多来往。
歌酒高潮起伏,大家心情激昂。
一起来唱草原的歌。
酒喝干再斟满,今夜无醉不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