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5岁小记者镜头中的“老玩意”系列——汝阳刘手工毛笔
作者:聂安邦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6 11:19:57  文章录入:大漠寒心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15岁小记者镜头中的“老玩意”系列——

 

汝阳刘手工毛笔

 

老记见证网 小记者 聂安邦(15岁) 摄影报道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国水墨画以写意不写形闻名于世,在中国水墨画飘逸洒脱豪放画风的背后离不开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其中笔为蒙恬所创,发源于北方,发展于南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快速消亡的今天,手工制作毛笔的技艺,在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得以传承保留下来。据《项城县志》记载,汝阳刘毛笔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拥有五千多户村民的大村子,以前汝阳刘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毛笔,但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造笔技艺传承的断档,如今在全村中只有十余户还保存着造笔的技艺,其中最老的有八十多岁了最小的也已经三四十岁了,但这些传人都很好的将造笔的技艺传承了下来,制作毛笔的128道工艺依然在他们的心中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间小屋子,一盏白炽灯,一副老花镜,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这遍布着现代文明的国度,将古老的文化技艺从先祖的手中接过,再传给他们的子孙。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这一技艺得以传承,或许几十年后,这古老的文化技艺,就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人们的只有那渐渐模糊的记忆!

 


沐浴着寒冬的阴霾,我们依然执著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征程上。

 

 



看着这些熟悉的小路,

我们焦躁的心情反而平静了许多。

 

 



由于,路况不熟,我们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式,

向老奶奶打听去处。

 

 



呵呵,看到这个牌楼,

我想肯定乡亲们也对超载车恨之入骨了。

 

 



村干部成了我们的唯一向导。

 

 



这是村里仅剩下不多的手工毛笔作坊之一,

这位老人家叫刘子敬80多岁了一直执着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这是老人家的传人,也是他的儿子。

也是一个很朴实的毛笔艺人。

 

 



老人家的手做起来虽然很熟练,

但是,却能看出来很吃力了。

 

 



老爸也是第一次用手工

做出来的毛笔,他说手感很特别。

 

 



在村子里这样的手工毛笔制作很少了,

我们要尽快的都去见证到了。

 

 



这是,汝阳刘手工毛笔唯一的女传人

(因为汝阳刘毛笔也有传男不传女祖训),

也是备份较高的64代传人张凤云,

她家的绝活是这个紫尖毛笔。

 

 



这是一位很有传奇坎坷故事的母子,

也是有着很扎实各自绝活的搭档。

 

 

 

 

手刻书法既是祖上的唯一书写方式,

也是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老爸,还在人家门前找到了另外一种老玩意。

 

 



这个用胶把笔头“焊接”在笔杆的叔叔也是为数不多的

最年轻的手工毛笔的传人。

 

 



这个把齐毛机械化的是

一家毛笔规模化的企业。

 


做好的笔头组成了一个

庞大的毛笔半成品聚会。

 


 

看到这些,我嘴里立刻溜出了: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现在毛笔上的刻字也都是

用高科技的激光来完成了。

 

 



这里还在开发出更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

 

 



村干部家里也有独家的藏品。

 



这个“龟画图”还真是颇有些秦代的风格。

 




希望阴霾过后,这些老玩意能重塑辉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