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感受蒙古族牧民生活 | |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资深记者 聂志义 通讯员 聂安邦 摄影报道
进入牧区的路上,恶劣的天气使人不寒而栗。
这次深入草原,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里的蒙古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的变化,我们带上了当地的一个老朋友哈斯巴特。 第二天,我们一行四人带着给蒙古族牧民买的礼物上路了。按事先的安排,我们第一站是拜访一个正在过本历年的蒙古族小伙子,了解蒙古族牧民的各种礼仪活动。哈斯巴特告诉记者,所谓本历年其实在内地也有(本命年),但蒙古族牧民把它视为与结婚生子同等的重要。一旦某人要过本历年,要提前几天做好如邀请喇嘛看日子等一系列准备,一旦朋友来到,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在夏天。要是这个人德高望重的话,那就更隆重了。 一路上,哈斯巴特不停的给记者介绍这里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趣话。就拿“蒙古人能喝酒”这一公认的“真理”来说,为什么他们这么能喝酒呢?哈斯巴特说,因为他们这里接待客人都是用炒米和油茶做饮品。炒米能稀释酒精,油茶又具有排汗清胃之功效,加之蒙古族牧民又都是以肉食为主,身体里的抗酒精性能较强,边喝酒还载歌载舞,在很长时间才能喝几斤就不奇怪了。 正说着,突然哈斯巴特向外伸手一指,原来,车辆经过的地方就是以前蒙古人的天葬地(死人洼),人死后就安放在草地上,让鹰、雕啄食,自然分解。自从几年前政府禁止天葬后,这里才搬过来一些牧民居住。到现在还是可以经常看到老鹰和大雕在四周栖息,但他们并不伤人,就连牛羊也不伤,只吃兔子。 一路上还算顺利,可是当下了公路开始进入草原时,车走得十分吃力了。特别是在走到绕回公路的一段雪路上时,车几次被陷在泥和雪里,结果这一耽误就是四个小时,错过了本历年仪式。于是我们只好到哈斯巴特的好友斯琴图家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宽带,当我们在酒足肉饱后,我们住在了斯琴图的蒙古包里,体验了一把蒙古人生活。第二天起来又因移动赞助的手机又因周末没能及时充费停机了,耽误了一次和省电台的连线时间。但是记者一行来不及考虑其他的又开始了下一轮目标锁定。 另据了解: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与通辽市、赤峰市及本盟的8个旗县市相毗邻。土地面积23046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835—1957米之间;全旗辖19个苏木(乡镇)、2个国营牧场、2个国营林场、一个镇;旗(县级)所在地设在巴音乌拉镇。全旗7万多人口,是一个由蒙、汉、满、回、达斡尔、朝鲜和俄罗斯等7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也是别有情趣,各类的小菜很独特。
天堂之路使人兴奋不已。
因为这里取暖,做饭用的都是烧牛粪。
虽然在这样的雪天里,还是骑马稳当、暖和。
千古神奇的大漠风云,诉说的历史的沧桑。
不怕装车,也不会翻车。 只要油够用你尽可总车驰骋浩瀚莽原。
只要看到前边有车辙,那便是路了。
我们看到了被狂风吹出裸露的一个个大坑和土埃。
第一次见到草原的宝宝,在雪白的才地上狂奔。
一是酒,二是蔬菜,三是水果。
要不是为了采访他非的带回郑州不可。
看看那里的大千世界。
唱着祝福的蒙古族民歌给尊贵的客人献酒。
草原上的小小牧马人
他们都会借酒抒情唱各种蒙古歌曲。
在不知觉中已经有很久没见到这, 就像蓝色锅底的般满天星星和月亮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