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探访昔日上海“三千孤儿”宝音图 | |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大漠寒心 | |
|
|
资深记者 聂志义 通讯员 聂安邦 摄影报道 新闻背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1959年,水、旱、虫、雹一齐向神州大地袭来,加上其它原因,整个中国陷入了自然灾害的深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几十个孤儿院里的3000名孤儿,因为食品不足、严重营养不良,患病、夭亡时有发生。孤儿院的领导纷纷向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告急。 宝音图,今年52岁,原籍上海,是原来那批“三千上海孤儿”的其中一个。 最初见到宝音图时,根本看不出有一丝的上海人的样子,脸部那蒙古人特有的红红颧骨,满口的记者听不懂的蒙语都似乎在告诉记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汉子。唯独不曾改变的是他的爱吃水果和甜食不怎么吃肉食的习惯。还在证明着他南方人的特点。 据他自己说,他只记得是在1960年,也就是在他记得自己只有四岁的时候,被自己的生父以去给自己买糖为借口,而被送到火车站的,是由在那里已经等候的内蒙方面派去的经过严格培训的阿姨们,把和他一起的许多小孩一起,接回到内蒙古的,宝音图是他的蒙族名字,至于他原来在上海的名字,早就忘了,有关他个人的档案也在那个复杂的年代被丢失了,经他回想,他家好像是有6个姐妹,而因为生活困难家里只许大姐一个人上学,其他的情况他就再也没有什么记忆了。 后来宝音图才知道,和他一起来的一共有三千多人,大都是从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转移来的。和宝音图一起分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有88人,刚到西乌珠穆沁旗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来认养宝音图,因为小的时候,宝音图很是机灵、聪慧,也很是招人喜欢。最总还是被时任旗公安局长的养父吉格吉德和在某银行工作的养母思克阿木尔收养了。 据宝音图跟记者讲,可能是自己的命好,让他遇到了个好人家。自从成为了这对夫妇的家庭一员后,老局长夫妇就再也没有生育过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也一直让宝音图十分感激。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成长方面,宝音图都得到了养父母无微不至大关怀,尤其是养父母为人做事的高尚品质,更是宝音图后来能够在参加工作之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坚定基础。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后,也就是在1979年,宝音图与自己的高中同学,何燕接为了伉俪,成了家立了业。 当记者问到,是否想回去看看自己在上海的亲人时,宝音图说,他曾在82年的时候,受一个以寻亲为故事的电视剧的影响,到上海去试着找过自己亲人,可是因为自己连自己原来的名字都说不出来,更不记得自己养父母的名字和姐姐哥哥们的名字,最终也只好无功而返。在1997年的时候,在宝音图出差的时候,也曾从上海来了四个女人,来到西乌珠穆沁旗寻找当年的孤儿,因为当时的旗领导不予接待,这几个女人只是在旗里的小旅馆住了几天,茫无目的的找了了找,就失望的走了。 现在,宝音图28岁的女儿都已经硕士毕业,在一个天津的外企做白领丽人,26的儿子也即将结婚了。 现在,宝音图和同在一个旗里的这88名昔日上海孤儿,经常联络相互关心。 现在,宝音图70多岁的养父母,老局长夫妇业已退休多年,老俩口自己单独居住,平时打打门球,散散步,回忆回忆往事,很是快乐。 现在,宝音图和妻子也已经退休了,妻子何燕退休后,又被原来的旗医院返聘工作,宝音图也在法院退休后被当地旗里的剧团(乌兰牧骑)聘请当司机继续工作着。 在记者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正逢宝音图所在的乌兰牧骑排练,所以才有空接受记者的采访。宝音图告诉记者他和这里的昔日上海来的孤儿们,都想有个机会回到上海去看看,虽然,他们都对是否能找到自己在上海的亲人不抱有什么幻想了,可是好象在冥冥之中,总有个魂牵梦系的上海情结未能如愿,那是一个一直在牵系着他们的心结,希望记者的报道能够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哪怕这88个当中有一个人能找到亲人的话,也是他们这88个人的幸福。
这么熟练的姿势是我们不得不相信, 他已经成为了内蒙古人的一员了。 每每提起自己争气的女儿, 宝音图的妻子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宝音图不饮酒,但还是用蒙古族的礼节,用酒来招待我们。 儿子和即将过门的儿媳妇,没事就在网上 寻找有关宝音图上海老家的消息,给父亲一些安慰。 一说到自己家的小日子,宝音图的妻子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宝音图对这个退休后的,凭自己水平找到的工作十分满意, 虽然从法官转形当司机也需要勇气。 这就是宝音图小时候的一张照片了。 这就是老人家的“全家福”。 几十年前的照片终于找到了。 对于这位令人敬慕的老人,小记者也十分崇拜。 来亲亲这样的好爷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