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2007文化遗产日的喜忧也参半——记者记录郑州、开封两重天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1 9:56:46

 

2007文化遗产日的喜忧也参半——

记者记录郑州、开封两重天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记得去年,也就是2006年的文化遗产日的时候,记者就曾以“河南文化遗产的十喜十忧”(/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的标题,用摄影报道的形式,对河南各地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的好坏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刊发后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表扬。转眼间又到了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了,记者本想继续用镜头反映,经过这一年来的努力,河南的文化遗产工作的新镜像,于是就疲于奔命的记录了,郑州大学的文化遗产的另类课堂,也记录了令人困惑的开封封杀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不和谐音符。

       在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展示现场,记者见到了郑州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刘敏,据他讲,今天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学校根据省文化厅的有关活动安排,决定在“文化遗产日”期间(6月9日—10日),也就是今、明俩天,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在校园内组织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示、展演,使我们的广大师生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去。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举办以民间收藏或保存的各类河南文化遗产图片展,还有邀请了部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名家进行现场民间工艺表演。将来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多搞,大搞。在全校师生心中牢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尽一份力量。

  随后,记者又从在现场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的尚春生主任口中得知,他们把今年的文化遗产日的活动之所以重点放在了公园和校园里面,为的就是要,更准确,更实际的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群众,用更丰富的形式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非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从结束了在郑州大学的采访后,记者马不停蹄的驱车来到了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开封,原以为在这里能抢拍的更多的文化遗产日丰富多彩的生动感人画面,但是,事实大出记者的意料之外,这里的景象,好像是就压根没有文化遗产日的存在一样,全城满大街找不到一丝节日景象,没有标语横幅,没有宣传活动,更没有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好像文化遗产日在这里被打了铅封。

喜人篇——郑州大学

 

 看,同学们对文化遗产的兴趣有多浓,

连饭都不吃,边看边吃,这就着文化的美餐,

吃下去感觉肯定不一般。

 

 

 

看看这两位大妈的绝活这么大,

事先的绳子上都挂不起来,

只好平铺在路旁的草坪上了。

 

 

 

呵呵,看看这位大嫂的剪纸还是获过奖的呢。真不含糊!

 

 

 

谁说现在的孩子不喜欢咱们的老文化?

这不,你看,小姑娘看的多认真呀。

 

 

 

噢?原来驰名中外的开封汴秀,就是这样秀出来的呀。

 

 

在这些民间艺术家的手里泥塑也很荣幸被化妆了。

 

 

 

哈哈,这位阿姨干脆来了个亲自试验。

 

 

 

这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是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

 

 

 

这位女同学“四眼”就看上了,这个香囊了。

 

 

 

不但要表演,而且,还要讲解,

这样的课同学们肯定没上过吧,

这文化遗产的“教授”教的还满意么?

 

 

 

这昔日的“泥手子”的绝活,淮阳的泥泥狗,

也躺在这皇家的精包装里,远渡重洋销往了世界各地了。

 

 

 

这现场的绝活表演,给在场的“郑大”师生上了精彩的一课。

 

 

 

一定要把难得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

记在心里,不能忘,也忘不了才行。

 

 

特写锁定——

 

 

巨型彩蛋丰富生动门神风韵。

 

 

 

浚县的泥咕咕被隆重推出。

 

 

 

 

泥都是一样的泥,可就是的看放在谁的手里了,

看经大师手里一捏,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艺术。

 

 

 

让美女陶醉的不只是囊中的香味,

更多的是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浓浓意味。

 

 

帅哥喜不自禁的是还有这么好看的蛋。

 

 

 

谁说只有女人的手巧?看咱大老爷们的活怎么样,

敢拉出来溜溜就是真把式。

 

 

怎么?没见到过这么精致的香囊吧,

怪不得,这位美女惊的连嘴都合不上了。

 

 

 

忧人篇——开封部分景点

 

 

 

与自己特有节日不相称的是

这个国家一级文物的山陕会馆的遗址景点,

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据正聚在一起摆龙门阵的山陕会馆里的工作人员称:

他们没有接到文化部门的通知,

所以今天没有免票和做任何遗产日的宣传活动。

 

 

 

在开封龙庭记者也没有看到与往常不同的地方,

没有免票,没有活动,更没有标语的宣传。

 

 

据龙庭景点的这位工作人员说,

除了第一届遗产日他们按照市里文化部门的通知,

拿出来一部分门票分发到了各个街区的居民手里外,

今年则是没有任何动静,要不记者采访询问,

他都不知道今天是文化遗产日了。

 

 

                                                                                                           

 

开封相国寺的收门票的女工,

也不知道当天有什么节日活动。

 

 

 

记者在开封相国寺采访为什么对文化遗产日,

没有任何表示和宣传时,几个不明身份的人,

以记者的采访车影响旁边的商户做生意为名,动手围攻记者。

 

 

记者跑遍了整个开封城的主要景点,

终于在这个延庆观看到了几乎是能让记者感到热泪盈眶的,

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标语。

 

 

 

在开封大学里记者终于看到了能让人们知道今天节日的场景,

虽然比起郑州大学的场景,这里现场有些惨淡,

据这位大嫂讲,她也是带孩子走了开封的主要景点

和经常搞活动的中心地带,

都没找到能教育孩子记住老祖宗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活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