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记忆末代方城石猴老匠人——王忠义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8 18:48:41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西游记里面的孙行者,是不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我不知道,也没研究。但是,我的确亲眼见识了,从84岁老匠人,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位末代最正宗的方城石猴“掌门”了。这就难怪有省城的名家能来到这个满村还是土路,不!是石头路的偏僻山村,来留下钱,抢购老人的作品了,有的几乎在半成品的时候就被拿走了。

记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个刚刚入门不久的小同行的口中得知的这个刻石猴的,记者驱车经过数小时,几百公里奔波,几经打探,才于日前在方城县与叶县交界处的独树镇砚山铺村找到了石猴老匠人王忠义。

见到第一眼的王忠义时,他正坐在开着的屋门口,精力集中的刻着他的石猴,根本没有顾及记者的到来,直至到了他的近前时,老人才抬起头来,打量着记者,就在老人抬头的那一瞬间,记者看到了,被灰白的石墨布满的一张满是皱纹的沧桑老脸。

 

       王忠义老人的“家”是一座很难见到的两间老屋,是依一座堂屋的东山墙而盖,比旁边的堂屋低很多。屋内异常简陋、黑暗,地面坑洼不平,清瘦的老人佝偻着身子正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刻石猴,脸上、手上和身上都布满了白乎乎的石粉,旁边的沙罐里装满了小石猴,大大小小有十几个,大的高约10厘米,小的仅有大拇指大小,有单猴、双猴、猴背猴,猴撂猴、母子猴、还有狮背猴、猪背猴……个个猴子栩栩如生,憨态可掬。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的,老人便边干活便聊起了他的石猴。

    王忠义说,刻石猴的手艺是祖传的,原来他们这里的村人都会,可是到了后来,就越来越很少有人继续这门有苦又累又脏的活计了。他15岁时开始学习雕刻石猴,刻石猴的材料是只有他们这里的山上才有的石头,这种石料还具有药用的止血功效,所以,过去在豫东商丘、周口一带卖得尤其好。因为那一带土质比较硬,农民干农活时如果碰伤了,从小石猴底座上刮下来一些白色粉末就可以止血、祛痛。

 一个3厘米的小石猴得刻一天,一个稍高一点的得两三天。小石猴的原料是十多里外房山上的滑石,非常绵软。有经验的艺人很会挑石料,一看就知道能不能刻小石猴。刻石猴不仅费工费时,还费脑筋。老人说,得根据找来的石料琢磨刻成什么样子,没有图纸,也没有现成的花样可以模仿,所有的样子都印在脑子里。一个猴子一个样,所有的猴子都是天下无双。雕出猴子的大体形状,再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画而成,故又称“画石猴”。给石头上颜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祖祖辈辈传下来诀窍:先上笼蒸十几分钟,蒸过的小石猴就容易上色了,还不容易掉色。

    老人刻石猴的工具主要是长短不一的铁铲、凿子和刻刀等。言谈间,只见老人随手拿起一块巴掌大小的白色石块,略一思忖,刻刀便一次次用力划下。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雕刻起来仍刀法娴熟,功力深厚。几刀下去,一个石猴身体的轮廓已大致显现。老人说,最麻烦的是接下来的工作,石猴的神态、动作都要细细打磨,才能做出一个小石猴。刻小石猴季节性很强。农忙不干,天热干不成——手汗会把白色小石猴弄上黄渍,上颜色就不好看了。

    老人指点着石猴告诉记者,猴背猴寓意“辈辈封侯”;猴子骑马表示“马上封侯”,猴子捧寿桃,意为“猴桃瑞寿”……不光每个造型有一个吉祥的寓意,送给别人石猴还被称为送一个“好时候”,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几年,方城小石猴引起外界尤其是艺术界、收藏界的兴趣及喜爱。北京、上海、西安、郑州、洛阳等地搞收藏的人来成批购买。

    一个小石猴卖一两块钱,大的能卖几十元。王忠义每年能刻几百个,挣几千块钱。说到这些,老人叹息一声:愿意干这活的人不多了。

王忠义虽然今年84岁了,但也是该县为数不多的石猴雕刻艺人之一,直至他获得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后,这位雕刻了一辈子石猴的老匠人和他的石猴才被公众所关注。

 

    在石猴雕刻费时又缺乏经济前景的环境下,当地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这门传统手工艺,王忠义的儿子不愿学父亲的手艺,开了一家小工厂———这比刻石猴挣钱多了;孙子也坚决不学爷爷的手艺。

 

   

 

这就是即将成为绝版的方城石猴

 

这就是刻石猴用的材质

 

 

 

 

 

这就是老匠人的“府邸”.

 

 

这就是末代老匠人的“工作室”

 

 

 

用刻刀在石头上一刀刀的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

随时都会划破手臂

 

 

老人的手上到处都是伤口,但因为有止血功效的石材,才不至于因伤停止劳作。

 

 

打磨完后的半成品石猴.

 

 

 

这是老人居住的环境

 

_石猴就是这样让老人一下一下的雕刻出来的。

 

刻石猴,不是根据图纸来选定石材,而是根据石材的形状来即兴创意,这有点像根雕创作一样。

 

 

这一批作品是人家已经付过钱的半成品

 

 

_这是上过漆的石猴

 

 

.近几年,随着中国文化热的不断升温,老人的石猴也有了市场,这不老人拿出来全国各地的邀请信和订货单给记者看。

 

 

刻小石猴的石材.

 

 

老人的儿子虽然没有继承老人的绝活,但是,有时候也会给老人在造型上提提建议。

 

 

这是老人用来烧香的石头

 

 

老人看石猴的眼神很是亲切和慈祥。

 

 

里面是卧床的老板,老匠人就在外面一边刻石猴,

一边随时照顾老伴

 

 

几十年的时光,就在老人这一个有一个的石猴诞生中悄无声息的逝去了

 

 

虽然老人的事迹也被媒体给于豆腐块的报道,

可是对老人确实极大的鼓励。

 

 

感到以后自己的手艺就要失传了,老人有些难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