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进驻陕县地坑院(一)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6 1:34:00

 

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进驻陕县地坑院

(一)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是窑洞的一种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专家们认为,地坑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

      《老记见证》也曾在3年前对存留在河南省陕县境内的众多天井窑院进行了详实的报道。也就是这篇3年前的摄影报道,不单单只是让全国的网友对这一奇特的民居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就连国外文化界和建筑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前不久,记者接到一个从日本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说:

聂老师

       您好!

       我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建筑学专业古谷诚章研究室的许磊。我拜读了您的“老记见证网”,被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打动。尤其是,你写的那篇“地下四合院:形将消失的陕县地坑院”更引起了我和我的同行们的极大兴趣。从上大学地时候开始,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就一直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和您的看法一样: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不能让它们在现代的急功近利中死去,要让它们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到日本留学之后在研究室里曾经发表了一个关于“三坊七巷”保护和再生的研究设计,正是这次发表使教授和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决定对“三坊七巷”进行调查,此次计划中的地坑院调查也是“三坊七巷”调查的延伸。毕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受到国外学术界的关注是相当有意义的。

        最后恳请您一定考虑我们的请求,我们将真诚等待您的回复,谢谢!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宣传好我们的华夏文化。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建筑学专业古谷诚章研究室的请求,《老记见证》联合报道组在陕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地促成了这次对陕县天井窑院的科考调查活动。

         9月3日18:20,以中国留学生许磊为组长的前期先遣初步考察组一行4人顺利从日本途经北京转机到达了郑州的新郑机场。有经历了四个多小时旅途劳顿,终于来到了,让先遣科考组心系已久的土地上。

        第二天,一早起来,先遣科考组不顾长途旅途的疲惫劳累,就来到了“地坑院”得以开发保护最好的庙上村,在老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时期,被日军活埋的60多名手无寸铁村民百姓的“血泪井”旁,认真倾听了老村长对那段惨痛历史的讲述。并向受难的亡灵献上了鲜花进行了祭拜。

        随后,先遣科考组在县政府领导和旅游局的领导以及老村长的引导下,走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地坑院并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厚厚的原土味道,在两天的走访中,每天看到听到的都是新奇的。每天回程的收获都是满满地。    

先遣科考组终于在机场见到了从未谋面的接待人员。

年龄最小的美女收到了一只心爱的红玫瑰。

听老村长讲述那段在日本国内没有听过的历史。

为受难的亡灵祈祷。

代那段历史鞠躬。

陕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张儒雷

向科考组先遣人员讲解地坑院的建筑文化。

体验感受一下这传统的生活方式。

品尝一下地坑院人家的农家饭菜。

这里处处都是新鲜的。

地坑院里的每个细微,都代表着科学的理念。

地坑院和地表上的温度相差很大。

给这里长寿的老人照个像。

一顶草帽记录着一个时代。

有很多很多的厚重文化记录的总是太少了。

地坑院很独特,地坑院里的人很热情,

地坑院人种的苹果也很甜。

来到了柿子之乡了,就老留个影吧。

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很和谐很悠闲。

来和这些地坑院的老人们合个影吧。

在这里还遇到了老乡了。

美中不足的事就是记者的车爆胎了。

早上起来偷偷的溜出来就是想尝尝当地的小吃。

这胡辣汤味道怪怪的还真好喝呀。

这种结构的建筑还真是奇特,过去的和现代的和平共处。

地坑院人家还有个绝活,那就是剪纸艺术。

这里剪纸艺术可不是一般的剪纸,不信你看看,边剪纸边唱起来,

光唱还不行,你看看七八十岁任孟仓的老汉还扭起来了。

光看看,听听还不过瘾,亲自上手也学学才不虚此行。

回去了,也算是有门手艺了呀。肯定会有很多人会羡慕我的。

 

更多相关背景请点击:

(老记见证网/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

(地下四合院:形将消失的陕县地坑院)

(老记见证网/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

(走进另类奇特的陕县剪纸)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