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扫街”开封翰园正月文化 ——庙会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2 12:38:46

 

     

“扫街”正月文化 ——庙会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直播报道

    有人说,过年就是对自己一年的辛苦,趁着天气寒冷进行的犒劳、奖赏和休整的方式,为了找个好的借口整出来了一大堆说辞和理由。既然年三十半夜吃,初一还继续吃,肯定就会消化不良,所以,就又整出个逛庙会,看灯展一些列消化食的好方式,精明勤劳的人用消化食的机会挣钱,就模仿些动物和生活中的人和事物进行表演,那些懒惰被酒水灌得大脑迟钝者就会傻乎乎的花钱看热闹。这一说法虽有些滑稽和嬉皮士的味道,但是,从中不无另类道理所云。

    据《协商论坛》杂志社副主编刘德铭介绍,庙会的兴起最早是由皇家的太庙、大户人家的宗庙和百姓家的家庙所进行的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而逐渐演变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现在的庙会也属于被现代文化所冲击下的即将消失的华夏文化一种,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民族文化的大众自觉意识的发展,在传统节日里,庙会文化又被人们请回了他所应有的,不可替代的舞台,但是,毕竟是多元俗文化并存的今天,所以现在的庙会也很难在只局限原有的文化内容,也更难保留原有的文化遗迹的消失——

    早在几年前,河南很多地方每当正月就要举行庙会,可是,那大都是些商家为了分的正月“蛋糕”中所包含的巨大利润,所以,难免有很大的文化内涵和层次上的敷衍和浮漂。几年过去了,本来应该程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全面,形式更加还原,活动更加普及的正月庙会文化,却没有新的表现。今年,在记者的投入大的精力计划安排去进行采访报道中却有种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郑州有点有采访价值的还是那些地方,虽听说有人想个好点子要把全河南的庙会搞个新形势,弄个大联合,相互穿插,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还是,和以往的一些“金点子”一样被称之为:搁浅也好,流产也罢,总是是夭折了。记者根据广告的的提示,选择了开封翰园的庙会作为主阵地进行了一番“扫街”拍摄报道。

    在这个据说已经举办了十年的“开封第十届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是从大年初一就开始了,并且,计划打破“初十九,年封口”的说法,将此庙会活动于2009年农历正月初一一直到延长到正月二十一才结束,本届庙会分设翰园和万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大会场,特邀了国内数十家表演团队将在七大表演广场倾情奉献,实景影视剧、真人雕塑、民俗村、古城墙人防工事及中原首家大宋酒文化博物馆和大宋观光造酒作坊亦将同期推出,第五届中原武术庙会再次牵手翰园庙会。规模宏大、全新阵容、全新视觉、全新感受、超级震撼的第十届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将以中国时尚庙会的引领与不可抗拒的精彩为中原人民构架起超值畅享别样春节的全新平台。

    庙会精心布置的书法墙、走马灯、曲水流觞、仓颉造字、百福迎春、巨龙欢腾等庙会景观的最新展现使风景迷人、规模宏大的庙会会场再添胜景,纵览双园,古城岁岁花相似、庙会年年景不同的感慨。

    庙会还以最新的面貌展示了尘封的历史。更强的阵容展演中华无数绝技。由中国翰园与河南省体育局武术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原武术庙会将再次加盟翰园庙会。届时省内众多武术院团将率员参加,中原各路高人同台竞技,各展绝艺,齐心掀起节日武林风暴,再度凸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深远影响。

    观祭祖仪式,赏精彩演艺,享艺术盛宴,回味尘封已久的记忆,尽在庙会活动中体现了出来。

09年是牛年,更受人们喜爱的也自然牛的吉祥模特了。

 

年后带着家人去逛庙会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最早的幻灯,最早的无声电影“拉洋片”也在这里安家了,最好奇的还是孩子们。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好东西呀。

看来生意还不错。

这老的洋玩意还真难得一见,怪不得大家都要驻足观望,看上一看呢。

屠刀成了文人的书写工具,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挥刀泼墨了。

老先生的表现形式很是独具匠心,也许,这也叫出口成章吧。

“草根”文化的草编艺术也是赢得了很多人观赏,记者被同行“曝光”了。

看锅里的颜色,像是在做糖醋鲤鱼。难道是表演厨艺么。

 

怎么把汁倒在这里画画呀。

看着这对鸳鸯戏水很是逼真。

噢,原来是用糖稀作画呀。

呵呵,捏面人则是老少喜闻乐见的老手艺了。

能在大米粒上刻名字,可是真正的民间绝活呀。

只有在国外街头看到的街头艺人,也在这里献艺助兴。

这是咱们“宋都”的传统戏曲新编吧,很是传统,富贵的公主喜欢上了穷小子。

故事是老了些,表演的舞台可是现代的。

每天上午10点的拜祖仪式吸引来了很多游客。

看到孩子快乐的打着秋千,想了我们小的时候的那段时光。

华夏文化的精粹——活字印刷也带我们重温了数千年的文化历程。

这都是原来宋都皇城的都市文化。

时光在变,走马灯在转,文化的传承也要继续一代一代的传。

转乏了,玩累了,吃点传统小吃,填补填补肚里的文化吧。

临走了,在这十二生肖做成的相框里留个影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