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已经有很多演员在化基础装了。

看看这位小帅哥,化妆的动作很是老练和娴熟。

看看这阵势,真让人感动真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老太太也不甘示弱哦。

这些很熟悉的衣冠霞帔都已经摆放整齐了。

赵老师开始上装了。

那边前来助阵的演员也都扮上啦。

休息的时候,老人家们也不忘为演出单在校对一遍。

自己动手化妆,是演员们在学戏的时候的必修课。

相互化妆也是体现出大家相互关爱和帮助的梨园门风。

剧务大姐又开始忙着通知参加爱演出的人员,安排出场次序。

这小子,一不留神把大腕的衣服让灯泡给烫了个窟窿。
看来这场戏不火都不行了。

司机王师傅看着这车,很是感慨,也许这是世界上最省油的车了。

眼睫毛也是要用胶水粘上去的。

不用试,就是看着都很是痛苦了,唉,演员真不是好当的呀。

看着受折腾的眼睛没流泪,我这拍摄的眼倒是泪珠直打转了。

看着基本成型的扮相,痛苦中的笑容很是味道。

记者留心看到,这小帅哥用的头鬓是用塑料包裹着的钢板制成的。

并且并不是一下子把所有需要的头鬓一起绑上,而是戴一个绑一圈。

一个小脑袋瓜就是这样变成了大头。

赵老师在绑头时,却拿出了一块特制的模板。

看看在木板上的这些整理好的头鬓吧,再看看小盆子里的东西吧,赵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最为古老的办法和东西,为的就是要头鬓与脸部紧密相贴的真实感,后来为了省事才用钢片包上所料代替的。

这些最原始的头鬓都是用于树皮精制成的的胶液粘在面部的。

上装饰的方法除了和钢片的绑法一样外还要注意面部粘合的角度。

这样粘合的头鬓才会和面部的表情动作如一。

本来就已经了冰凉的头上再用这又凉又湿的东西,这能不冷么.

这回面部的彩妆算是基本做完了,已经花了两个多小时了。

看上去这两个多小时赵老师年轻了三十岁。比顶级美容院的效果好多了。

正如赵老师说的那样演戏就是要在冷的天气里也要穿的利索些,
所以,就必须脱掉棉衣“风度”上场。

呵呵,虽然外面刮着风,虽然,化妆吃尽了苦头可是,这一扮上赵老师可是神采奕奕了。你看她那个美劲就甭提了。

看看这十几岁的小丫头们就需要专业老师给慢慢的化妆了。

主办方,戏曲广播的主持人也来了。

戏曲广播的主持人小雪在给戏迷朋友拿票,这时候的门票已经疯抢一空了。不是一票难求,而是无票渴求了。

你看看赵老师这忙活的样子就知道大腕也不好当,一边接受电台节目连线采访,一边还要被电视“曝光”。

看看这些孩子们,也是脱去棉衣上单装。

对于扮相上面赵老师也是精益求精,不合身的就脱了亲自给重新扮上。

穿上青衣才是唱戏的,一点不假,这青衣的冷暖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冷就要赶紧运动呀,顺便也熟练一下动作。
可是,她美了,这风一扇乎后面的那位就受不了了。

给家人抱个喜讯吧:“妈,我在和豫剧名家一起演出呢。”

这戏服一穿,妆一化,你等还安能辨我是雄雌呀?

看看这等热闹的好事,引得相声大师也来祝贺了。

赵老师的大师姐也不顾年迈不便亲自跑来了。

大师姐还非常感动的向宋怀山先生致谢。

这时候各路大仙都纷纷赶到了。

看看人家在来之前都已经装扮好了。

别再耽误了,赶紧上装吧。

再好好检查一下,别到了台上什么东西没绑好掉了就砸戏丢份了。

不管是谁这时候都喜欢热闹和喜庆。

趁着一小空,在抓紧把要紧的部分在强调一下。

看着这场景记者眼热了。

宋老板也开始发烧了。

浓眉汉子要变成柳眉花旦,这伙计还真费事。

看看耳根不得胶带就知道这罪可受老了。

宋老板也跟着姐姐学会用最严谨最认真的头鬓方式上装。

好了,“变性手术”成功,大美女出炉了。

呵呵,看看这时代真是太快了,刚刚还在连线的主持人张彤和总监木子也都来了。

趁上场前快吃点吧,不然就没精神了。就在厕所旁边盒饭来了。

趁嘴还没有画上就赶紧吃吧。

吃完了别忘补妆。

这时,剧场开始检票进观众了。

戏场主持人月杨正在前台造势,低下乐队也都进入了四级临战状态。

木子也闪亮烘托气氛。

男女主持一出来就知道好戏要开始了。

大戏开场了,看看这名家的场上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戏。

此时的赵老师才是最精神也是最幸福的。

演戏要入味三份,才是好演员。这就是赵老师的原则。

这文戏武戏都能演没有几个呀。

师生相伴说春秋是梨园经久不衰的佳话。

后台的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编辑们最辛苦了。

豫剧唐派掌门也带领弟子前来助兴。

这行家张张嘴,也会知道有没有呀。

动容的演艺,情景感人。

看看这红娘的戏都快成了现实中的表现了,真是演活了。

这时,谁会想到这是为六旬老人在演戏呢?

原来豫剧很多地方要比京剧出彩的多呀。

杨家将的装束很熟悉了。

六十多岁的人了,辗转腾挪,毫不瓜代,厉害呀。

不愧为一代大师的成名作,简直是情景交融。

或许再赵老师的的生命中,这里才是她真正的“舞台”。

镜头里只能记录影像而不能留住动人心扉的民族魂魄。

这才是(书)淑女呀。

好一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郎才女貌天之佳赔。

戏中人,人中戏。真中假,假中真。

中国古典的羞涩美,现在已经很少在现实中看到了。

戏中那时候沉甸甸的爱情观,现在怎么都成了浮躁的虚幻。

闺阁中人的风格一展无疑。

现代版的豫剧,又有了时代气息。

不知道是赵老师的艺术表演还是联想到走过来的一生坎坷,
她的确真哭出了泪水花了脸上的妆。

看看这宋怀山的扮相很是经典,逼真的七奶奶体态。
真是山寨版更强正宗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