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010正月的玩命赛车猛士们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小记者 聂安邦 摄影报道
又是一个迟到的报道,迟到原因是因为,给记者安排的酒店不能保证网络通讯。致使六次昼夜上传稿件都失败了,无奈也只好现在做一次性事后报道了。
记者了解此次越野场地公开赛的赛事,是在2010春节前就从郑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秘书长张钢强哪里知道的消息,当时,张秘书长想请《老记见证》给宣传、报道一下。作为能为郑州的有车族和驾驶员服务的一个协会组织,能把现在的汽车文化丰富内容系统化,又能把社会上的五花八门的松散车友会组织规范起来是件好事,《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有义务进行帮扶。于是,在年后记者初六回豫后,拒绝了各地老套的正月文化活动报道,拒绝了中医大哥给我的脊椎治疗,拖着半个臂膀带着儿子一心都用在了这个赛事上了,并在事前也和各个媒体网站打了招呼,想共同给网友一个正月十五的一个视觉大餐,为2010的正月文化增加一个新的彩絮。
据了解,此次大赛最初只是作为爱好者汽车运动俱乐部几个车友想在正月里集合在一起举行一个小型比赛玩玩而已,也测试一下历经数月精心打造的按照国家一级标准设计的的越野场地赛道,可是,消息不胫而走,要求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直至最后成为了一个比升级规模还大的一次有中部六省专业、业余赛手参加的赛事盛会。人多了,规模大了这是件好事,可是让最初发起活动的爱好者汽车运动俱乐部和承办此次赛事的郑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最为头疼的是,没有组织和驾控如此大规模赛事的经验和组织能力,更没有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借鉴,所有的压力都很大。最为突出的就是临近赛事开始时间还不到一周的时间了连一家赞助单位都没有,还有很多地方就连记者看的都头疼,不管是不满还是生气总之也只有同情和理解的份了。
如果不说赛事组织和筹备的事情,单说,此次比赛方面的进行来看,比赛的规程和顺序还是一个很正规和高规格技术的赛事,特别是裁判和赛手的表现都是全国一流的水平。比赛开幕的当天记者终于看到了有了冠名和赞助的商家名字在主席台的背景墙上,虽说,当天和赛事的过程中在组织媒体方面很不尽人意外,仍是引起了近千名郑州市民驾车十余公里顶风冒雨光看了比赛。
此次比赛共有来自本省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河北、等省份的赛手200多名,赛车一百多辆。比赛的赛道也是按照国家一级赛道标准设有:跷跷板、大、中、小驼峰和马蹄坑、飞车台、排骨路、轮胎坑还有沙地等专业障碍赛道。
据河南第一批元老级资深赛车手宋海涛先生介绍:如果没有专业训练过的赛手和专业改装过的车辆,要想通过这17道障碍赛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要通过这些障碍赛道的危险也很大,所以除了车辆的越野性能改装外主要的还要对车辆进行诸如翻滚架的家装等人员安全方面的车身改装,在比赛前还要对赛手的专业头盔、赛车服、手套和车上携带的灭火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严格检查。要确保才家的赛手和车辆的安全第一为主。
经过两天的力量和激情、速度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危险与刺激、疯狂与风雨的舞动中比赛圆满降下了帷幕。比赛共决出最佳飞车奖、最佳新人奖、巾帼杯奖和俱乐部奖等二十五个奖项,分男、女组角逐出前十名优秀选手,颁奖仪式在正月十五的烟火礼炮声中结束。

在比赛的前一天这里就有了很多赛车爱好者想一睹自己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赛手们下他的酒店一个联网络都不通的星级酒店。

参赛的车辆都必须来这里参加审检。

这是来自山东的勇士,一看车都带着那么点山东人的个性。
 看看这位,不懂行的还以为是来卖拖拉机轮胎的呢。
 这里还要等你参加的级别和相关信息。

这些都是给车身添彩头的的标示。
 由于主办方没有经验,所以媒体的安排一直都没有落实,小记者坐在寒冷的大厅里很不高兴。
 按照要求填好表格交过报名费后就可以对车辆进行打扮了。

这里是最重要的登记审核。驾龄,参赛经历和编组。
 酒店后院的草坪上大家都在忙着打扮自己的爱车。
 来留个纪念吧。
 这位车主还不忘在车上安个旗子来宣传自己。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到了越野车博览会现场呢。

这个车引起了一哥们的几大关注,这是不是拖拉机改装的呀?

这车看着就带劲。
 车牌是黑龙江的可人是山东的大汉。
 看看人家的车,心里别提有多眼馋了。
 老朋友也来帮忙了。

省电台的哥们亲自上台做了主持。

中国车王卢宁军也来为活动加油助威。

小记者听说自己的偶像也来了,疾步匆匆跑来了。

和卢大伯碰杯祝春天吧。

第二天,车队出发了,原本在主道行驶的计划突然改变,
让在天桥等了半个小时的记者防不胜防,回手一枪,没有拍到全部。

按照要求赛手们要前进赛场适应、检查赛道。

小记者在赛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留个影吧。

为了开幕式准备的鞭炮就有几十米长。

整个赛道都是用这种隔离带标示的。

赛手们开始检查自己的爱车了。

当时,黄河滩上的风力足有6级加上阴天寒流,冷不冷看看这位就知道了。

大家都在咨询自己各自比赛的排序。

整个赛场数百辆战车枕戈待发。

不是迟到的赛车还有匆匆赶来。

这时候记者和官员们也上场了。

这个主席台上的嘉宾还不如底下的群众呢,大冬天的可是“高处不胜寒呀”。

小记者上前抢拍了第一张片子。

承办方,郑州市道路安全协会的主席史自髋代表大赛组委会表了态:协会就是给车主和司机服务的,
其中就是更好的让大家把车和驾驶当作快乐的生活,让中原的汽车文化更加丰富,更加有序。
(聂安邦 摄影)

郑州消防支队也派出了保障力量。

瞧这一对,不单要赛还要拍,呵呵,真是够专业的了。

方圆两公里的赛场外站满了观众。

实在挤不进去就-----

比赛就要开始了。

赛手们都穿戴整齐准备上阵了。

这哥们看上去很自信也很轻松,一看就是老手了。

各就位-----

五秒钟后------

一头就扎下去了,真吓人呀---

开的危险,我拍这也不容易,小石子和泥块乱往记者的身上忙活,很疼的呀。

我见过小朋友玩跷跷板,客没见过这汽车也能----
(聂安邦 摄影)

记者的一部相机已经送去修理了,原因就是在这张片子拍过之后,镜头就被打坏了。

这是半决赛时的紧张时候,两车均不想让,双方都紧紧的贴在一起。

车都开成了这样子了。

也有的车累惨了。

场地外面就是这条“大渠”很多人都叫她母亲河,对这就是黄河,
可是,我不敢想象要是那位哥们太猛了刹车轻了,会不会跑过去喝一口母亲的乳汁呢?

真庆幸呀,虽然车灯没了,车轮还在呀。

现在才知道那些“拖拉机轮胎”都在这派上了用场了。

这位维修工始终在注视着场内的比赛,也在时刻准备着“治病旧车”。

这位大哥说认识记者,说自己也很喜欢摄影,那就给大哥留个影吧。

刚洗过漂亮的车子,这时候也成了------

这家伙怎么飞起来了,记者看了都吓晕了。

看看这不就是让飞起来么。

人生的路很漫长,也很曲折。可是,这车的路也很不平坦呀。

好在人没事自己走出来了。

可是这车可就不愿意了。趴在着墙上就是不下来。
这个让我联想起了儿子推荐的电影“汽车总动员”里的镜头。

赛场里的裁判员最辛苦了,独傲风雪享孤独。

瞧瞧这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维和部队的战士呢。

每一组赛车过后都要对碰到的赛道表示隔离带进行修复。

这就是最后冲刺的终点。

掐表的裁判才是最关键的,看看他手里的秒表是黑色的,通报战况的对讲机是黑色的,唯独没有黑哨。

在那个寒风刺骨的日子里,记者的手拿相机都不稳,人家负责记录的场地工作人员,
却要一刻不停的做记录,真是刻苦呀。

为了保证比赛结果的公正性,每组赛手还要在自己的赛后结果进行签字。

比赛的赛道顺序和结果都会及时的公布出来。

小摄影记者拍完片子回来了,看样子是累得够呛。

看看这表情还行,没有 累趴下。

这是赛场唯一的超市。

大赛场旁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小赛场,咋回事呀?

啊,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塞车了吧。

别看是无人驾驶的微型赛车,可是,它并不是孩子们手里玩的电动玩具,
这是一个微星的也烧93号汽油的和那些大赛车一个零件都不少的小家伙呀。

检录处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各位上进行露天午餐。

“120”的“绿色”天使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吃饭。

维修的师傅在自己的各位上吃饭用的不是扳子,是筷子。

这位赛手连吃饭时另一只手还把桌子到方向盘不停地转。

我的同行都快成了狙击手了。

开封来的影友很敬业。

我的同行们在风雨中没有停歇。

累了、困了就像马一样站着打盹吧。精彩时刻可是不能错过呀。

看震撼的时候,领略风雨的精神,来吧让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些吧。

这就是阵地一刻也不能退缩。

赛手的精神和记者精神同在风雪中绽放。

赛车里唯一练摊的主。

很少见的坦克帽。

这里是荣誉和比赛的结果。

小记者先过把瘾吧。宝宝说,反正爸爸的酒杯也该换了。

这位的确累得不轻呀。

这几位还余兴未减。

孩子就是孩子,疲劳一会就缓过来了,看看,小家伙这时候正在到处找自己的花絮呢。

应阿姨要求来一张吧。

看看小摄影记者镜头里的美女吧。
(聂安邦 摄影)

开始公布获奖名单了。

老的给小的颁奖

这时候苦累伤痛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这是几百人中的佼佼者,唯一的巾帼赛手。

宝宝学会了什么是新闻点了。

不知道是羞涩,还是女人的内敛,总是拿到奖杯激动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聂安邦 摄影)

一看满脸红的比获奖赛手还厉害的李大哥就知道,他又回想起自己每次获奖的的时刻了。

获奖的是曾获全国赛车冠军的张钢强,颁奖的是全国最牛的也是最轰动顶级才俊赛车手。

奖金装进兜里腰直了,美。奖杯捧在手里有面子了,美。再带上花环就-------

嘿嘿,把钱掖起来,把奖杯和这花环给老婆肯定会让咱多喝二两酒。

这位就是此次越野场地赛的总冠军,全场跑完只用了一分多钟,
就着人家还说了,要是咱在减肥成功的话,哼哼-------

哈哈,有小美女和小摄影记者争彩头了。

事实告诉人们爱拼才会赢,这是硬道理。
(聂安邦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