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跟拍大牌画家创作“十月嵩山”经过(上)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0 9:29:52

 

 

跟拍名家采风创作“十月嵩山”经过

 

(上)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记者见过不少艺术绘画作品,也因为在郑州大学美术系任教而见过画家创作,可是那些都是直接凭画家构思成熟已有的内容在室内开画,但是,名家大牌的创作经过,并且是,现场寻觅现场构思、开画,记者还是第一次开眼。

        如果,我的读者——你也想一睹风采的话,那就跟着老记的镜头领略这些大作吧。

        上周五,记者接到河南省政协一本杂志的副总编刘先生的紧急邀请,说全国政协名家艺术创作《走进河南》第一站,将要进入中岳嵩山进行实地采风创作。应活动主办方邀请,特请我亲自前往全程跟拍。

         经过三天的嵩山辛劳,虽然记者在负重近30公斤的设备一路上串下跳的奔波劳累,但是,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大腕画家的幽默、乐观和对艺术的感悟,也深深感到了他们对中原文化的赞许和敬重。

 

 

是负责活动联络的《协商论坛》的领导在频频联系到会名家。


来在湖北的某画院的院长第一个乘车到达。



各位大家逐鹿中原,在等待分配房间。



负责后勤的美女在为各个房间献上水果。



作为地主的郑州市金水区委的张书记,来看望大家。



晚间的接风晚宴上,地主一一碰杯致意。



主办方和活动赞助、受益单位领导在分工安排活动日程。



早间的自助餐很是丰富。



哈哈,大胡子画家李成修最爱河南的胡辣汤。

 

负责本次活动全程记录跟拍的还有一位,就是记者的搭档,

2010全国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聂安邦。

 




由于头天晚上大家都很累所以,一上车就有些朦胧了。


刚刚到了山脚下,大家就看到了著名的中岳嵩山所有的困倦一扫而光。

 



大家不停的素描为创作打基础。

张张草图花不够呀,汲取营养精华才会有气势磅礴。


惟恐漏掉什么,所以墨镜肯定是不能再带了。




这位干脆用相机记录更为准确和扎实。

激动的手不停,烟也忘点着了。

看看这是典型的聚精会神呀。



大好河山记于心间,汇与大脑,行与挥毫泼墨。

决战嵩山定中原。



动员大会后大家留影留念。



开始分配上山的寄养了。



大家兴奋异常各个步履匆匆。



大家秩序井然,颇有大家的气度。



山势俊美,怎么不让他感慨不已。



风光无限好,步履匆匆迟。



大家幽默不断,笑声阵阵在山谷回荡。

 



哈哈,小记者连跑带蹦的第一个到达了第一个转折点。



为大家负责午饭寄养的人最为辛苦。



看看美女负重前行和笑容可掬,很有感染力。




老刘提着“火烧”也在和大部队紧紧跟进。


其实,小记者手里也拿着摄影设备呢。



不该倒的倒下了,真是须眉也得让巾帼了。



嵩山拾阶瞻云海,心有墨笔画丹青。



这里虽不比华山天梯,但也是举步维艰。



歇歇吧,等等后面的大部队。



山峦叠嶂,十月秋忆。



凉棚望天际,山脊做我胸。



金秋十月,红色真情。




遥望仑宇密我踪。

 


嵩山腰间两西施。

 



未来的少林武僧。



孩子毕竟是孩子,上山练舞很是辛苦呀。



这个家伙,不让记者拍照,看样子很想把记者拿下的样子。



这幅标本很难见到,很标准的雄性呀。



苍茫群山笔不停,空腹趣然满心行。



诗意、美景和思绪应有尽有,

可就是比不了此时的一份面包顶用。



山椅为凳,书本为趣,牛肉面包就算是物质也争宠吧。



不走不走就差一口。



不吃不吃,美景守不住,笔动眼也值。



遥望嵩山景,自在景中行。



红叶流不止,游客移步迟。



毁山非善事,造寺能诸佛么?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建筑许可证。



劈石为取石,石失石砥石。石落砸失石,不知石下尸成石。



自然地鬼斧造神奇。




又见远山那边的“消息树”。



情至深处,眼茫然。



叶红游人动,红时凄凉声,时时唤不回,叶落泣凄情。

 



红叶回报给大山的色彩恩情。

 

 



画中有画,画中为画,画画的人也就成为了画。



一览穷山小,环幕天地大。




上山容易下山难呀,大家慢慢的拉开了距离。



先前的小和尚又赶了上来,真是见到了真功夫了。





这里的拾荒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在这里吃碗凉粉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红叶更鲜艳。



五只眼聚焦嵩山景。



这里的山石很奇特诡异。


毅力的山石让人留恋往返。



矗立天地间,呓语冲云霄。



没想到的塔山神奇居然就在此山中。




这个老外手臂上有很多毛毛,要是再多些不是道会不会被当成野人。



大部队终于露头了。



这里的水很贵,一瓶十块钱,老板看记者拍照就不敢收钱了。



本记者也被累坏了,背后来的摄像当成了典型。



没想到这些假和尚,功力还是不减。


这家伙还敢在山路上跳跃,看来人家就是不累呀。


这个和尚是不是看到了美女手里的面包中的鸡块。

 



好不容易看到了缆车就再也不想走着下山了。



哎呀,依仗是坐缆车了,

你看看,下山的路依然是曲折漫长呀。



终于心和脚都落地了,真踏实。



一直在登山,未曾走平路,

走在回城的路上别提心里多舒服了。



下了山走不远就是少林寺的塔林,

在这里小记者给圆寂的实业素席大师叩了头。



禁区内依然是遍地商贩揽客兜售,

看看这位胖嫂把仓库都办过来了,不但批发还自己零售呢。



进少林寺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光线不足记者的快门也不快了。



吉祥的象征就是巨龟了。



这里面原来的真迹碑刻,

不知道哪里去了,换上去的是碑拓。



小记者也跟着大人一起摸摸巨龟的嘴巴。



为了得到佛祖的保佑,大家都上了香火。



这位仁兄还特意买了一副佛珠准备带回家做镇宅之用。




采风到此结束了,大家在寺前合影留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