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名家采风创作“十月嵩山”经过
(上)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记者见过不少艺术绘画作品,也因为在郑州大学美术系任教而见过画家创作,可是那些都是直接凭画家构思成熟已有的内容在室内开画,但是,名家大牌的创作经过,并且是,现场寻觅现场构思、开画,记者还是第一次开眼。
如果,我的读者——你也想一睹风采的话,那就跟着老记的镜头领略这些大作吧。
上周五,记者接到河南省政协一本杂志的副总编刘先生的紧急邀请,说全国政协名家艺术创作《走进河南》第一站,将要进入中岳嵩山进行实地采风创作。应活动主办方邀请,特请我亲自前往全程跟拍。
经过三天的嵩山辛劳,虽然记者在负重近30公斤的设备一路上串下跳的奔波劳累,但是,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大腕画家的幽默、乐观和对艺术的感悟,也深深感到了他们对中原文化的赞许和敬重。

这是负责活动联络的《协商论坛》的领导在频频联系到会名家。

来在湖北的某画院的院长第一个乘车到达。

各位大家逐鹿中原,在等待分配房间。

负责后勤的美女在为各个房间献上水果。

作为地主的郑州市金水区委的张书记,来看望大家。

晚间的接风晚宴上,地主一一碰杯致意。

主办方和活动赞助、受益单位领导在分工安排活动日程。

早间的自助餐很是丰富。

哈哈,大胡子画家李成修最爱河南的胡辣汤。

负责本次活动全程记录跟拍的还有一位,就是记者的搭档,
2010全国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聂安邦。

由于头天晚上大家都很累所以,一上车就有些朦胧了。

刚刚到了山脚下,大家就看到了著名的中岳嵩山所有的困倦一扫而光。

大家不停的素描为创作打基础。

张张草图花不够呀,汲取营养精华才会有气势磅礴。

惟恐漏掉什么,所以墨镜肯定是不能再带了。

这位干脆用相机记录更为准确和扎实。

激动的手不停,烟也忘点着了。

看看这是典型的聚精会神呀。

大好河山记于心间,汇与大脑,行与挥毫泼墨。

决战嵩山定中原。

动员大会后大家留影留念。

开始分配上山的寄养了。

大家兴奋异常各个步履匆匆。

大家秩序井然,颇有大家的气度。

山势俊美,怎么不让他感慨不已。

风光无限好,步履匆匆迟。

大家幽默不断,笑声阵阵在山谷回荡。

哈哈,小记者连跑带蹦的第一个到达了第一个转折点。

为大家负责午饭寄养的人最为辛苦。

看看美女负重前行和笑容可掬,很有感染力。

老刘提着“火烧”也在和大部队紧紧跟进。

其实,小记者手里也拿着摄影设备呢。

不该倒的倒下了,真是须眉也得让巾帼了。

嵩山拾阶瞻云海,心有墨笔画丹青。

这里虽不比华山天梯,但也是举步维艰。

歇歇吧,等等后面的大部队。

山峦叠嶂,十月秋忆。

凉棚望天际,山脊做我胸。

金秋十月,红色真情。

遥望仑宇密我踪。

嵩山腰间两西施。

未来的少林武僧。

孩子毕竟是孩子,上山练舞很是辛苦呀。

这个家伙,不让记者拍照,看样子很想把记者拿下的样子。

这幅标本很难见到,很标准的雄性呀。

苍茫群山笔不停,空腹趣然满心行。

诗意、美景和思绪应有尽有,
可就是比不了此时的一份面包顶用。

山椅为凳,书本为趣,牛肉面包就算是物质也争宠吧。

不走不走就差一口。

不吃不吃,美景守不住,笔动眼也值。

遥望嵩山景,自在景中行。

红叶流不止,游客移步迟。

毁山非善事,造寺能诸佛么?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建筑许可证。

劈石为取石,石失石砥石。石落砸失石,不知石下尸成石。

自然地鬼斧造神奇。

又见远山那边的“消息树”。

情至深处,眼茫然。

叶红游人动,红时凄凉声,时时唤不回,叶落泣凄情。

红叶回报给大山的色彩恩情。

画中有画,画中为画,画画的人也就成为了画。

一览穷山小,环幕天地大。

上山容易下山难呀,大家慢慢的拉开了距离。

先前的小和尚又赶了上来,真是见到了真功夫了。

这里的拾荒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在这里吃碗凉粉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红叶更鲜艳。

五只眼聚焦嵩山景。

这里的山石很奇特诡异。

毅力的山石让人留恋往返。

矗立天地间,呓语冲云霄。

没想到的塔山神奇居然就在此山中。

这个老外手臂上有很多毛毛,要是再多些不是道会不会被当成野人。

大部队终于露头了。

这里的水很贵,一瓶十块钱,老板看记者拍照就不敢收钱了。

本记者也被累坏了,背后来的摄像当成了典型。

没想到这些假和尚,功力还是不减。

这家伙还敢在山路上跳跃,看来人家就是不累呀。

这个和尚是不是看到了美女手里的面包中的鸡块。

好不容易看到了缆车就再也不想走着下山了。

哎呀,依仗是坐缆车了,
你看看,下山的路依然是曲折漫长呀。

终于心和脚都落地了,真踏实。

一直在登山,未曾走平路,
走在回城的路上别提心里多舒服了。

下了山走不远就是少林寺的塔林,
在这里小记者给圆寂的实业素席大师叩了头。

禁区内依然是遍地商贩揽客兜售,
看看这位胖嫂把仓库都办过来了,不但批发还自己零售呢。

进少林寺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光线不足记者的快门也不快了。

吉祥的象征就是巨龟了。

这里面原来的真迹碑刻,
不知道哪里去了,换上去的是碑拓。

小记者也跟着大人一起摸摸巨龟的嘴巴。

为了得到佛祖的保佑,大家都上了香火。

这位仁兄还特意买了一副佛珠准备带回家做镇宅之用。

采风到此结束了,大家在寺前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