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跟拍“野驴敢死队”
跟拍“野驴敢死队”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7 19:54:28

 

 

跟拍“野驴敢死队”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要说这个是“野驴敢死队,一点都不夸张:野驴——没有组织临时搭伴的暴走驴友。敢死队则是因为他们走的路(假如也能算作路的话)的确是太凶险了。

别的不说,就说此次在好友的再三鼓动下,就带着儿子一起陪着走了一次,可就这一次就差点要了记者的老命,本来年轻时候在学校也算是很厉害的体育棒子,这时候却成为了被收容的对象了,累个臭死不说还失去了大老爷们的尊严。你说这些“驴”们野不野吧,就这还不算,人家还说了,这算什么呀,要是比起人家原来走的路这次的路都算是腐败的了,嘿,你听听,这不是没咱爷们的活路了么,唉,真是气死人不偿命咱听说过,可是,羞臊死人偿不偿就不知道了,我估摸着也够呛,这不,周日回来后记者几乎连小便都不能下床了,不是没有力气,也不是不想动,是主要零件磨损太厉害了,动不了呀,一回来就像圆规量地一样差拉着回来的,本来想早早的把稿子发上去也只好卧床长叹的份了。

从早上4点多起床,到晚上10点多在外面吃完饭回家,近16个小时记者仿佛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12多公里的8个山头也是记者一生最大的跨越禁区,从中记者既见证了向导、领队的引导和服务、照顾,也见证了这些在常人眼里“吃饱了撑着的人”坚韧的意志、健康的体魄、相互照顾和相互鼓励的友情。既然,记者经历了很多,自然也会有很多感悟,假如每次的活动再赋予一些有意义的主题和内容,再多些间歇和喘息,再多些计划,我想会更好的。最主要的是安全第一,精神第二。好了,大家都等急了,开始上片子吧。 

记住了,有什么好线索别忘了拨打0371 114转《老记见证》

 


没想到还有很多不同目的地的“野驴”团队在这个地方集结等车呢。



看来这些摊贩也是随机而动呀。



生意还很不错呀。



一拨又一拨的队伍开拔了。



这位大哥带着儿子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急着要忙着拍摄,儿子就有好心阿姨照顾了。



出发了大街上还很少有行人出没。



这是此次出行的领队。



在记者的身边还坐了一对聋哑朋友。



车到了中途服务区,大家争先恐后的下车“放水”。



闲着无事,小妹妹体现着他的爱心。



看记者忘了带水,没有阿姨去买了几瓶水。



宝宝假公济私的顺便还买了他的最爱。



车上开始热闹起来了,两位忘词歌手给大家带去了快乐。



九岁的“死驴子”给大家讲了笑话,笑话本身没有他讲笑话时的洋相好笑。





到了山里,记者很感慨现在的山民砍柴不再是人挑肩扛了。



在向导到来后领队宣布了到了山上要注意防火、不扔垃圾等注意事项。



开始出发了,大家的情绪十分高涨。



小记者一边跑在前面一边拍照。



遇到了同龄人,两个小伙边说边走。



大家走的开始冒汗了,两个小家伙却比赛般的跑了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黄金操场,记者看见了有草的地方了。



距离开始拉开了,急着忙着拍照也落在了队伍后面。



这里的人们并不富有,但是山上这样的小庙却是随处可见。



在地个山坡的半途上,大家开始歇歇脱衣服了。



这位美女看就知道是资深“野驴”肩上挎着音响,有歌声如影随形。



远远地看到了海市蜃楼,原以为这就是顶峰到了。



那位哥们的鞋垫罢工了。



这位领队检查了自己的装备,认为不是自己的鞋垫开小差了。



这里的路很坎坷,犹如人生的漫漫长路。



宝宝背的三脚架也老是想掉下来。



这爷俩团结友爱情景很像哥俩。



好像是有首歌的名字叫《敢问路在何方》



终于赶到了集结地点了。



 

这座正在修建的庙宇,据说是少林寺的一位要员(据说还是副厅级)持巨资修建的。



接下来的路就更加扑所迷离了。



小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



看看在摄影家的眼里处处都是美景。



别看大哥体态丰满,可是跨崖走壁可是身轻如燕。



很凶险。



爷们的一生总是丛草荆棘雨为伴。



这个山势很险峻。



咱们开始掉队了。



被领队收容了。



在山里遇到了牛群,但他们不会说相声。也不是王二小的牛群。



这位“帅哥”很有范。



这位牛爸,很羞涩也很低调。



音响妹妹脸上有了红晕。



与其说想合个影,不如说想趁合影的机会坐下歇一会。



又开始了,这一段是穿越灌木丛林。



看见了懒汉在放羊,不管没有发现他拔社会主义羊毛,或许是他不是女羊倌的缘故吧。



随处还是可以看到滥砍盗伐的影子。



胖哥开始拄上了树枝当拐杖。



逆光下的芦苇另有一番感觉。




终于到了可以打尖吃饭的地方了。




记者拍完接片后宝宝就帮着收拾装备。



这对聋哑朋友吃的就是记者想吃的,可惜呀没有来得及带来。



美女进食也斯文。



长得高看得远,这坐的高就不知道吃的怎么样了。



别急,没人抢。




这里人最多了,相互品尝不错的方式。




还是这哥们最懂生活,此时,睡觉才是硬道理。



好亲密呀。



人数不多,可是午餐丰盛呀。



在悬崖边吃的不是心跳吧。



这里还是现吃现做的热食主义者。



打土豪分田地,这直接分面吃不知道打的是什么阶级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山风哀嚎呜咽,枯草金黄惆怅。



看天色不早了,加上有风来袭,大家又赶忙启程了。



此时不知道过了这个山头还有多远才是苦难的尽头。



既然当不了A队的尾巴,那咱就当B队的领头羊吧。



终于到了这个号称“黄金操场”的地方了,可是,记者却全无心情了。



我只有在过去的战争片子里看过这种类似这样红军长征的情景。



草是好草,可惜就是没有牛羊来品尝。



记录艰苦之后的魅力。



记者最痛恨那些拍马屁的,可是却无奈这拍人屁的。



看看人家这“死驴子”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沿。



再看看同龄人的宝宝永远都是坐后压阵。



终于又到了休息的时候了,看宝宝高兴的吧。



后面的大部队赶上来了。



起风了风吹枯草撼人心呀。



走不动了咱就滑草吧。



此时大家都很是疲惫了,只有那山风依然在歇斯底里。




这边一片风景一篇诗,右上方确实灰尘扬沙山哭诉。


这里是修生养息草旺盛。



满山尽是黄金甲。



悬崖过后近通途。



宝宝顺着沙尘看到了愚公在移山。



佛光山中无祥云,只缘奸商害子孙。





不时会有山下的村民上来住庙。



这是最后一个山顶了。




哈哈,终于看到了一个好心的美女和记者作伴来了。



唯有不同的是,人家享受的是VIP待遇。



日落西山暮色晚。





下山前的最后一座破庙。



这里的石堆难道也是内蒙草原的“敖包”么?



这里好像是要修建旅游去了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