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六一”“端午”的故事》特别报道(一)
“六一”让我们都成为了孩子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六一节”是儿童节,并且是全世界的一个重要节日。不知道是啥时候兴起在中国,我估计可能是在新中国诞生以后吧。总之,这个节日是自从记者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最高兴的一个重要节日了,记得小时候,每到六一的时候学校都会放一两天假期,那时候家里很困难,父母要不就是给我们哥三每人买双袜子,要不就是卖本小人书,实在没有钱了就给我们煮上两个鸡蛋,再给两毛钱让我们到山里面玩玩。不过,爸爸总是额外有个条件就是要回来后写一篇作文。
再后来,就是更为艰苦的岁月了,为了生存,爸妈不得以就将我寄养给了亲朋友好有以缓解家里的糊口重担,我记得那时候我才七八岁的光景,寄人篱下的滋味和本不该一个七八岁所承受的体力劳动,使我的童年快乐时光很快就夭折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过上一个真正意义的六一儿童节了。
今天成为了父亲的记者一直都在践行者当初的誓言,一定要给我的儿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或许,这里面也有着记者的一部分童年的寄托吧,为了让儿子记住自己的童年时光,每年的节假日都会带着他到处走走,去看看、拍拍与他不同阶层的同龄人;不同的童年故事。
在朋友的相邀下,我们一起来到了著名的郑州黄河花园口大堤上,领略这里的历史故事和母亲河的自然神韵。
或许,因为是和记者有着类似的“悲惨世界”故事,或许,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太枯燥、太繁琐还是这个社会都在浮躁的原因,人们都会在一个自己编织的环境里找回自己的善良和纯真,这或许就是现在社会让大人都变成永不成熟的孩子,这里有父母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过失,更多的是恶性循环让我们下一代从60、70以后突变成为了缺钙的脆弱新人类。好了,不说了上片子吧,让孩子和大孩子们一起渡过一次快乐的节日吧。

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命的力量。

进军黄河湿地。

不是会看到滩民步履匆匆。

原来正逢麦收季节。

在河南,麦收季节是大事情,各行各业都要为麦收开绿灯。
在早先的时候,这个季节在外城里工作的不管是官员还是大款都会回家收麦子。

看到这些麦子,才感觉到人以食为天,这才是社会的根本呀。

“六一”仿佛孩子们才是主角。

玩也是锻炼身体的时候。
看看他们玩的样子,会想到了我们小时候玩弹弓、火柴枪的情景。

大人们也借机返璞归真的过一把孩子的六一。

那时候我们只有排着队玩玩有钱同学家的自行车,可是现在却---

黄河的水一到夏天就开始枯竭了。

孩子要拍的还是孩子。

任务完成了就要开始寻找安营扎寨的营地了。

着黄河湿地真大呀。
影友老徐担心着黄河的扩张会不会吞噬更多的土地。

打击开始扎寨了。
帐篷是第一次使用,要不是老徐来帮忙,我们可能还要费很大的工夫。

负责警卫工作的大熊同志开始测试水深和水温。
哎呀,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这个咋好呀?
嗯,第一次常有黄河感觉还不错。

呵呵,小记者开始驾驶皮划艇向黄河中心驶去。

不好,搁浅了。

看看水位才到这里,能不搁浅么。

这位美女玩的可够玄的了。掉进去可就要追随屈原大夫了。

玩完了水就要玩沙子了,孩子就是孩子。

你说说,也真怪,这美女就喜欢和野兽为伍。

当然了,这位影友也不喜欢让野兽长期占有美女。

看看这位渔家大嫂目光严峻地凝视着这些城里来的后生们。

一看就知道是些大孩子们也来玩六一了。

现在玩的过家家,好像有点假戏真做的感觉。

看看这些地主们吧,真舒适呀。

很真实,很纯真,很无惧。

泥巴是孩子们的最爱。

用这方式捞鱼,想法很可爱、可笑、可赞。

又一拨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们赤脚走来了。

开始在草丛中寻觅猎物了。要不大熊者皇家猎犬岂不是无用武之地了么。

天暗了,人静了,大家讲述着各自的寻常人家的寻常故事可是野餐了。

看着落日光景很是惬意。

也许是太累了,这位美女一直到了第二天太阳都出来了,还不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