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报道(一)
15岁男孩,你的肩膀还能扛多久?(超多高清图)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妈妈的怀里,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这首歌传唱了大江南北妇孺皆知的歌曲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可是,不一定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妈妈疼爱的。
刘宝磊就是一个没“见”过自己父母的不幸孩子,说起他的不幸远不是失去父母的那么简单,更多的不幸在考验着他,对他来说,更多的不幸就犹如悲惨世界绝不为过。
刘宝磊是一个苦命的娃娃,几个月就没了爹,不到一岁又走了娘,奶奶哭瞎了眼,是两个瞎子大伯用给人算卦,路边拉二胡乞讨的钢镚把这个全家唯一能看见光明的孩子拉扯大的。刘宝磊的奶奶也是个苦命的老太太,原本是五男二女的家庭却因过去的医疗事故弄瞎了一对儿子的眼睛毁了两个儿子的一生,就剩下最小的儿子是个能见光亮的全活人吧,谁知道这聪明能干的命根子却因家庭琐事一瓶毒药狠心丢下了全家人撒手人寰。
为了走近这个特殊家庭探寻他们的苦辣酸甜,2012年 “六一”儿童节前,《小摄影记者镜头里别样“六一节”》栏目组专程前往位于兰考县红庙乡普营村的家,小保磊的家很难找,我们几经打听才从好几位当地的村民打听到,小院虽然很破但却被收拾的很干净,正对院门的三间房子是当地政府七八年前出钱给盖的。
今天是周末碰巧我们要采访的一家四口人都在,首先迎出来的是一位好心的大嫂,听她说,小保磊的三伯在北京卖艺乞讨时突然得了脑出血,虽然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抑制,可是现在还是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和一日三餐都需要然照顾,本应在医院救治,可是,本已是家徒四壁艰难硬撑的“家”哪有隔夜的粮呀,在花了一万二保住了命后,债台高筑的刘家就在也不敢再治了,社会医疗只给报了些便宜的药费,贵的一律不给报销,一万二也只给报了两千元就没有了下文。现在是看不见,也不会说话,这真是有苦无处说啊,好在还有刘宝磊这个孝顺的孩子的悉心照顾。
据小保磊的大伯刘连江说:老三过了年就和村里同伴一起那去北京在小巷的路边卖艺挣钱乞讨,开始还不错一个月挣大约七百块钱,可是还没有两个月就得病了。
没有了老三的经济来源,一家四口就只有靠低保过日子了,家里不敢烧煤,一年四季都是靠在外面拾些柴火或秸秆烧水做饭,家里不用点灯,只有小保磊一个人看看只能收到两个半台的电视和学习用点电外就没有什么可用的了,一年下来也不过二十多块钱的电费。
到了晌午该做饭的时候了,一般中午的饭是白水煮晒干的面条,再放些葱花作料。这些活计现在也只有能看见的小保磊来做了。
小保磊的身世好多人都知道,都很可怜他也很同情,家里的三个老人都离不开他,离开他没人做饭给他们,离开他三位老人只有在静静感受生命的煎熬和生活的艰辛。自打小保磊记事起就开始帮着三位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到了6、7就干脆独自承担了全家的重担,为了三位亲人他曾数次被迫辍学,无怨无悔。
后来,为了不让孩子耽误文化,三位老人经过仔细盘算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小保磊上学前把饭做好,自己要骑车几公里以外的镇上上学,中午因离家远回家往返来不及,就在学校里面等着下午放学在回家,大伯每天给他一天一块的伙食费,可是,小保磊却连一块钱也舍不得花,不是给奶奶买点好吃的,就是偷偷的留着给三伯治病买药用,小小年纪正长个头的时候,看上去小保磊营养不良的瘦弱身板,谁见了都会心酸流泪的。六一节悄悄地从小保磊身边走过很多次,可是依然没有能让小保磊感受到过这个节日的欢喜和亲切,马上就要到了度过六一节的年龄了。在小保磊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他除了做好日常的家务事外,还要侧重照顾瘫痪在床的三伯,在照顾外三伯伯后,还要抓紧时间复习自学功课,他要把在三伯伯住院时因昼夜陪护而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当记者问小保磊有什么业余爱好时,他茫然的摇了摇头说,原来喜欢打乒乓球,可是,为了要把英语补上去,他把着自己唯一的兴趣也给放弃了。
对于他照顾三位老人累不累又没有想过放弃,他的回答是:“他们三个瞎子把我拉扯大很不容易,我现在做的这些可比他们拉扯我的时候容易多了,我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不单只是报恩更主要的是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等我考上大学了如果不能照顾他们我就不上了,我要挣钱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小记者临走的时候还把自己最喜欢的几本书送给了小保磊,其中还有我们《老记大漠行》的摄影报道集《感悟大漠》,小保磊翻看后非常高兴,尤其是具有励志和冒险精神的《感悟大漠》,里面的纪实摄影图片深深的吸引着小保磊,特别是白雪皑皑下的苍茫大地,神往已久的茫茫雪山都给了小保磊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也希望这些书籍能给他战胜困难进化心灵的作用。
经过整个采访拍摄活动,两个年纪相近的小家伙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离别时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和依依不舍的拥抱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在返程回来的途中小记者沉默了很久告诉我,他这次采访学到很多东西,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最起码的就是珍惜生命关爱亲人,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保磊的这个六一节,节日快乐!
这次六一节的特别报道活动,是小记者第一次从摄影和文字都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成长历程记忆,
所以他也准备的特别认真,不但要把家庭作业带上还要准备好设备。
自己点事情自己办,是小记者从小的口头禅。
从今村后离开了公里在村里的鸡肠小路上走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刘宝磊的家。
路边的小朋友玩着他们独特的六一节日。
这里村民都很同情小保磊一家。
破落的小院内荒草丛生,路面到很整洁。
这位就是小保磊的大伯——刘半仙。
小保磊很懂事,听说有记者来了赶忙去外面买了包烟回来,
看到小狗的欢式劲就知道和小保磊肯定是“好哥们”。
从来没有想到过有这么小的摄影记者给他们拍摄,小保磊和奶奶有点晕。
这既是漫步京城绝唱光明的“三伯”。现在是看不见,淡定。说不出,蛋疼。
看看这件民间艺人的寒舍,很让人看后寒心。
因为是盲人,家里来了记者和很多乡邻,怕碍事的大伯躲在了角落里。
稚嫩的脸颊,瘦弱的骨架,不该有的成熟。
这位热心的大嫂是在小保磊陪护照顾三伯住院时认识的,
虽然家人对他不理解但是她依然一直对这一家人都很照顾。
小保磊自己身上也有病但是没有钱一直没敢去医院。
眼看要吃午饭了,小保磊开始打水了,这个小井的水质很好,又不用交水费。
三个老人都需要照顾,小保磊从小就养成做事情总是一路小跑。
这种最原始的厨房小记者也很少见,尤其是还在使用的风箱。
正常人点火种不觉得什么,盲人点火可是全凭的是手上
皮肤的感觉来确定是否点着了。
因为引柴的秸秆都是别人扔掉的腐烂的材料加上有泥土附着,
所以刘半仙还是没有点着火,不得已只好去用一般舍不得的麦秸来点火。
火是点燃了,锅里的水也倒满了,小保磊赶紧过来帮着添柴火,
大伯刘半仙只好专职拉风箱了。
刘半仙拉着风箱嘴里还不停地对记者说,
你看看这么简单的事我们都做不了,啥事都需要孩子来做呀。
生活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还有个名词,那就是“生火”,
如果谁家的烟筒不冒烟了,就会说谁家没人气了。
哈哈哈,小记者不但被烟呛的连连咳嗽,
现在连眼泪都呛出来了,实在是没法拍了。
水终于开了,想要把多余的水起到暖水瓶里面,家里的老人可不能缺开水呀。
这下的可不是什么挂面呀,是用面粉去轧的面条,据小保磊说,每次都会轧30多斤,
为了便于保存就要把面条截断晒干,吃的时候就和挂面一样啦。
小记者记录着小哥哥做饭的全过程。
这时候的三伯似乎是感觉肚子饿了,说不话来他的头却不断地前后摇着。
小保磊懂事的让人心疼,怕面条太烫,不断地挑起面条使劲的吹着。
刘半仙想过来帮帮吹吹面条,记者说,
你不怕你的仙气把面条吹跑了呀,一句笑话逗得大家一片笑声。
当记者问起来几个伯伯为什么失明的时候,三伯伯悲伤地哭了。
小保磊说,三伯就是嘴里说不出来,其实啥都明白啥都能听清楚。
在记者的劝导下,三伯终于肯吃饭了。
小保磊只能先顾病人了,奶奶和大伯也只有等喂完了老三后再吃了。
剩下的饭分成三碗,大伯饭量大小保磊总是把自己的少盛点。
这就是一家人的生活。
小保磊吃饭的速度很快,不知道是养成的习惯还是他的饭少。
三伯吃剩下的饭天热没有冰箱现在留不住了,只有给小狗了。
该喂三伯吃药了。
小记者没见过这样喂药的。
因为三伯面部偏瘫只好把药稳准狠的投到嗓子眼里才能咽下,
每次喂药都是小保磊练习“投篮”的机会。
一家人在一起商量着怎么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
经验告诉小保磊,喝水的时候不能太快,
不然会呛着三伯,一旦呛着会很危险的。
这屋里除了几件简单的厨具外就是小保磊没有见过面的爷爷的遗照了。
在三伯卧榻的窗户上没有窗纱和玻璃,只有最原始的几块砖矗立着,
里面浓浓的拉扯着另外一种“窗纱”
三伯很激动的挪动着身子要站起来,不知道是怎么了。
小保磊习惯的取下来夜壶给端了过去,原来是要小便了。
给三伯洗脚可不同于别的,洗脚的过程要不停地按摩脚底,
这些都是医生告诉小保磊的。
洗完脚后小保磊又顺便把三伯的凉鞋也洗了一下,这个细节很让记者感慨。
在家里面管大事的自然是大伯了,所以他的压力也很大,
他最担心的就是,给孩子找媳妇的事情,这样的家庭谁愿意嫁过来呢?
这时候,小保磊又要打水给全家洗衣服了。
听说这里的净水很纯净,小记者想品尝一下,小保磊就自己的把水瓢洗了又洗。
看着打上来清澈的井水,小记者看了又看觉得比都市里
含有避孕药和漂白粉的自来水好多了。
大伯把身上的脏衣服脱下来后给记者讲起了自己学习周易算卦和学习说书的经历,小保磊听着入了迷。
老奶奶在一边摸索着的洗着饭碗,这或许就是在默默替小保磊多分担些辛劳吧。
老奶奶蹒跚着拿洗好的碗要给你记者们倒水喝,小保磊赶忙上前搀扶着。
没有洗衣机,小保磊总是及时的把老人的衣服洗完晾晒好,不让老人们委屈了。
看着小保磊的手上揉搓衣服起的水泡,谁家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坚强呢?
这些就是小保磊为一家三口盲人多年添置用过的导盲棍。
为了把下雨浇湿的柴火晒干,小保磊没事了就要反复的摊开翻挑。
这就是小保磊卧榻之处很简陋很干净。
小保磊的学习没有人督促和辅导,他是个很争气的孩子,学习很努力。
因为没有钱安装有线电视,他家的电视只能收到雪花般的三个频道。
这里就是寥寥无几的全家的照片,看着这些照片,
小保磊恳求记者能不能把给他们拍的照片寄一些理念。
这幅模糊不起的照片就是小保磊没有印象的爹娘唯一的记忆。
每当村里伙伴们找小保磊出去玩的时候,小保磊却又太多的渴望与无奈。
小记者破例为小哥哥签名留念。
一本励志的图书里面包含了小记者此时复杂的情感。
临分别的时候,小记者特意为这个特殊的一家人拍了个一张全家福。
应小保磊的要求,记者为这对小伙伴拍下了一张合影。
忙完了一天的拍摄小记者准备收工了。
小保磊检修着断了链条的自行车,非要把记者一行送到公路上。
看着送别的老人,记者眼里酸酸的,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着希望。
看着小保磊瘦小的身影,很是感慨:他太懂事了,
太可怜了,太可敬了,太-------
两个小伙伴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要做永久的好朋友。
或许对他们来说这都将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六一儿童节日 。
回到家后,小记者以从未有过的精神赶写稿件。
这或许就是小记者的六一节日的特别礼物。
小记者表情很严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