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阴霾的日子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刚刚进入到很不熟悉也不习惯的2013年,这个本来承载的大多数人们更多希望和期待的年份,就毫不客气的给我们来了个很阴损的恶作剧——雾霾天气。
原本以为与往常一样,大雾基本上可以在一、两天内就自动散去了,可是三天、四天、五天,甚至一周过去了雾霾还是没有丝毫撤退的意思。十天、两周过去了人们开始了有一丝丝的不安,好不容易戳穿了世界末日的谣言,这又来了一个阴霾遮日乌云压头的阴影。
唉,仔细想想似乎有一丝道理,人们自我毁灭的日程自从所谓的科学发展,就已经注定了给自己一个葬身因果了。
土地一寸寸的被改成了楼房,农村被改造成了城镇,青山被劈成了荒漠,农田变成了污染的工厂,江河变成了恶臭的泥潭。都市人为甚非要敲骨吸髓的一个人开一辆车放毒烟呢?
现在好了,阴霾把领导开到了会议室“开批”了。老人跟孩子,都集中在医院输水。外面的人开始四处奔逃的找口罩,阴霾把我们锁在了室内。
但愿这个教训能让我们再一次警醒,不要再为自己套上绞索了。
在阴霾中大家开始准备着开始回家过年的脚步。大学生开始放假了,他们终于可以提前离开郑州这个令他们恐惧和郁闷的地方,更加急切地奔向归家的旅途。
很多的采访计划不得不一拖再拖,不知道春节前还有几个报道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实在是情非得已,只有就近走走看看了。

人们没有等到流星雨的壮观,却与阴霾不期而遇。

小记者也不得不戴上口罩给大家打个招呼了。

《她从雾中来》,很浪漫的题目却没有了浪漫的心境。

很危险的电源。

北环汽配城的加油站旁一堆垃圾无人过问。

在旁边清扫垃圾的环卫工说,这属于加油站负责。

卖烤红薯的大姐还要盯着阴霾忙活生计。

大学生们也在考完生后没有了轻松一下的心情,纷纷逃离郑州。

火车站前排开了春运前的长队。

购票大厅人头攒动秩序井然。

进入候车厅要持票进入。

这位美女直至记者拍摄,说是,铁道部有规定,不准拍照。记者只好给他们上上法律课程。

网上购票的取票机器还是很不错的。

火车站广场旁也更换了更为温馨浪漫的提示牌。

二七塔旁的广场也是人去匆匆。

很多农民工讨薪无望,无奈的提前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为了孩子也要离开阴霾的郑州。

文化上的这个29公交车很雄霸。

春节的气氛已悄无声息的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