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二月二记录嘉应观庙会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15 10:22:07

二月二记录嘉应观庙会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很重要的一个日子,这一天大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理发(过去老辈人都是剃头),因为正月间不允许剃头,有“正月剃头死舅舅之说”,在这剃去了压在头上的毛发尚能更高的龙抬头,有好的发展征兆。

    然而,这一天也是各个地方大搞社火庙会的热闹日子,根据影友老徐的提议,记者跟随一群“老年骑士”们一起驱车前往保存很完整的历史文化古庙——嘉应观。

    据资料记载: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雍正帝敕建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有“河南小故宫”之美誉。

    据《武陟县志》记载:“嘉应观在二铺营村东,雍正初年,以黄河安澜,奉赦建,规模壮丽,有铜牌刻。”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为治黄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总督率兵堵口、修坝,亲临河防搬石。

    为祭祀龙王,封赏治河功臣,口堵坝成时,雍正皇帝特下诏,赦建嘉应观。命河臣齐苏勒,仿故宫,派御匠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5省民工,大兴土木,历时四载,建成了这庄规模宏大,纯满族风格的官式建筑群嘉应观为仿故宫敕建的官、庙、衙三体合一的清代建筑群,占地140亩,分南北两大院。北院为祭祀河神,巡河行。

    宫建筑群。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严殿、中大殿、恭仪亭、舜王阁。两侧对称有掖门、御马亭、钟、鼓楼,更衣殿、龙王殿、风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南院原有戏楼、牌坊。观西原有陈公祠。

    傅作义及苏联专家治理黄河指挥部也曾设在嘉应观内。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嘉应观达没达到四星级景区,记者无从考证。但是,作为一个庙宇,既没有出家人撞钟诵经敲木鱼,又没有完善的维护表现,怎不叫人在为景区门票不值叫屈的同时更为这个能够侥幸逃离文革魔爪完整保存下来的千年古刹心痛担心。

 


 


臭名昭著的超期收费近十个亿郑州黄河大桥虽在社会的一片众骂谴责中停止了收费,

可是依然没有停止作恶多端,看看这路面一层层的减速带

和头上的拦截板,怎让过往司机不再骂上几句呢?



在通往武陟的铁路交汇的这个大桥还没用多久,

就被宣告是危桥了,是不是也怕超载车压出腐败来呢?



一条好好的大通道好好的大桥既然不让通行了就只好排队走着古老的地下涵洞了。



这武陟的路难走的让这些久经沙场的老骑士们都晕头转向了。


 


经过一番磨难之后终于见到了这个牌牌了。



别说,这个地方的马车倒是一个特点。



和其他地方一样,难免会有公车私用。



很少看到上岗执勤还抽烟的交警,估计,这就是武陟交警的特点吧。



看到了表演节目的妇女同志们。

 

此景让我想到了老辈人的一句谚语:破鼓万人捶。



这个地方回族兄弟比较多所以,到处都会看到羊肉汤的小吃摊。
 


很难见到能把烤红薯吃成一朵花的美女。



这倒是最有象征性的庙会传统商品。



有吃的了还是露天作业现吃现炸。



哦,没有这些玩意怎么还能叫做庙会呢?



不用说就知道人家是爷俩,很逗吧。



看看这人头攒动的场面就知道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了。



妇女们多高兴呀,据说这还是在胜利得过大奖的盘鼓队呢。



看着一家三代人,多令人羡慕呀。



小丫头的相机,比记者的好多了佳能1D呀。



一看有这么多人在鼓掌,阿姨们越发舞的起劲了。



此时最精彩,不拍就失去了绝佳时机。



间歇时孩子也禁不住这热闹的诱惑而跃跃欲试。




很多游客也想感受一下新农村的生活气息。






倒是这些莫名其妙的功德箱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这一天没有没少收钱。



据说,捐过钱后可以摸摸这大龟的脊背和头部,会免去人们的疾病



庙会,免不了要烧香,这香虽没有少林寺贵的那么坑爹,但是也并不便宜,一炷香就是100元呀。



看看这热闹的景象,不免又会联想到今天过后此处的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凄凉。




失去了对政府的依赖人们把更多希望寄托于上苍的祈祷。

 

禹王阁。估计颂扬的就是指的大禹治水的功德吧。



这可真是成了烟雾缭绕香客熙攘的庙会意境。

这些农村基层票友也正好有机会一展歌喉亮亮功底。



后门一开,记者还以为这里会找到道士的影子,可是只看到了他。



庙会传统的自然少不了这个行当,我不说你知道是什么吗?



法眼看前生,仙口说来世。



记者在后面看到了师傅们正在这里施工保护古建筑。



这里和前面的景色有了差别。



脸面表皮的明显对比。


 

老太太并不是给柏树抓虱子,而是找果子,据说找到果子后

可以回家种在自己院里会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这里又一个盘古开始了。



在主会场的对面一个建筑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有史以来记者看到的第一个过去的戏楼。



和很多地方的情景一样,看戏的大都是老年人。



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铁杆戏迷。



虽然是寒风凛冽,可是,老人们却是兴趣盎然。



这台下看得入迷,台上才会唱的起劲。



就是太受罪了,你看看这位候场的演员穿着大衣还哆嗦。



在大院外面才是最热闹的,大姑娘小媳妇最爱来这里买点小玩意。



这些传统小吃可是在都市的舌尖文化里找不到呀。



看见这场景记者的肚子有点被诱惑了。



这场面教你不饿也不行了。



骑士们受不住了,先吃再说吧。



第一次看到着彩色的凉粉。



看看这两位美女也像是看到了稀罕景致。



怎么看这个石碑方便在这里有点滑稽。



这种民俗艺术还是招来了很多好奇的目光。



中午时分,热闹过后大家都纷纷散去了。



老徐给我引见了他的邻居大叔,据说,这些老年骑士中

邻居大叔的年龄算是最大的了年近八旬了还骑车四处逍遥八方自在。



和以往一样,一次旅游活动结束了要合影留念,

不过此次有记者加盟就有了这个亮相文章中的优待。



看看这些骑士们,记者也有点想加入的念头。


 

记者也有了新的粉丝了。

(摄影 徐嘉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