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郑交会”最后的疯狂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小记者 聂安邦 实习记者 张焕星 摄影报道
经过紧张忙碌的展出、参观、商洽、签约三天之后,这个在秋收时节举办的“郑交会”也尘埃落定落下了帷幕。
由于,没有接到组委会给提供的各种数据,具体收获内容不得而知,不过在会期临近结束的时候也到达了每次展销会的最末一天,记者记录了一个热闹的场面。

刚刚来到会展停车场就该受到了一种紧张的味道,
一辆白色轿车来来回回很多次都没能找到一个停车位,
更没有停车场工作人员出来疏导。

他停在了不该停的位置,一车占两位。

还有的停车位成了练摊的地方。

很有型的大叔。

这理由来挖墙脚的老人了,难怪这天是重阳节。
大厅上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50元三斤的挥泪大甩卖。

老外也不示弱的用着半生不熟的汉语,“便宜”“打折”卖了。

郑州本地展区更是商战四起,战鼓雷动。

这家健康的绿色食品前且是一副太平盛世,秩序井然。
摄影 聂安邦(12岁)

老大妈自古都是专拣打折的便宜货。
这已经似乎成为了中国大妈的专利。
摄影 聂安邦(12岁)

小朋友旁如无人的在玩着他们的世界。
摄影 聂安邦(12岁)

看到记者到来,很有商机的商家便来着记者讨主意,求宣传。
摄影 张焕星

这里还有不愿凑热闹的家属们在等候。

很多人都是满载而归。

不知道谁让进来的,但是的确很扎眼的“摊铺”。

现在的买家也开始理性化了,
不再注重车内的豪华,更注重了安全第一。

很俗的促销活动,不知道这些讨要奖品的
人群中能有几个是买车的呀?

这位商家倒是很新潮,连微信都玩到车上了。

原本很小气的商家也被记者点拨开窍了,让很多孩子留影宣传。

这个拖挂房车很不受待见。

很悲催的“名车”。

这车真有点小女人的味道。

户外用品也是很受大人孩子喜欢的“宠儿”。
摄影 聂安邦(12)

别看不起眼,可是那次会展
都缺不了他。这既是民俗文化的魅力。
摄影 聂安邦(12)

有情况了,车咋出来呀?

这个车停在这里等着最后的喜悦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