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石窟精华在巩县
传言巩县石窟拓片值千金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中国石窟有三足,龙门扬名在石窟。
巩县奇窟待客寻,佛在偏域残存处。
意境绝伦震世界,千年佛会在石屋。
老记见证诚拜访,特荐天下行文书。
老记见证网记者早就听同行好友杨正华先生推荐提及,在郑州西部的巩义市伊洛河边,有一个比洛阳龙门石窟的规模要小,但却因其身隐山乡深处被保存完好颇为专家的亲籁。
对于朋友的推荐当时老记见证网记者也是将信将疑,因为在中国的石窟家族排位中的风骚都早被敦煌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所争宠,估计也可能对巩县石窟的描述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在里面吧。
当前日在一次联合采访结束后,杨正华先生再次提及我们会路过这个巩县石窟不妨去实地看看时,老记见证网记者便也怀着一丝好奇将车停在了一个路边的空场上,下车一探究竟。当石窟的白老师派来美女解说员带我们走进这个被隐藏在山脚下面的石窟群时,老记见证网记者被惊呆了。在美女解说员的介绍下,一段奇迹传说出现了在了老记见证网记者的镜头前面。
据说:巩县石窟1982年国务院公布巩县石窟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县石窟寺在河南巩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大力山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东西魏、北齐、隋、唐以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现存5窟,256龛,7,743尊佛像和数十篇题记。石窟呈方形,有中心柱,柱四周凿龛造像。窟顶雕支分格或平棋。佛像脸形方圆,衣纹疏朗,多呈静态。第一窟门内两侧雕“帝后礼佛图”,其余三壁雕佛像和佛传故事。壁脚雕神王、怪兽和伎乐人。“帝后礼佛图”分三层六组,每层比丘和比丘尼作前导,后为帝后和侍从,前呼后拥,反映了皇室的宗教活动。构图简练生动,为中国现存浮雕中较完整者。
巩县石窟取得的最突出成就有三项:
第一,雕刻的整体布局整齐合理,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石窟的外观方面,窟内形式及雕刻本身的构造。其外观无外廓,中心柱窟形,窟内而已,表现出全新的形式。
第二,是龛像发展和衣纹新形式的出现。
第三,创造了大场面的群像雕刻——礼佛图。礼佛图场面宏伟,方向、服饰一致,而形成了强烈的整体感,同时,借助各种饰物,造成了全图的层次感,使其富有变化。
巩县石窟的现代作用也是有着很是奇特的传奇色彩,比如说其中的一尊佛像顶部的花纹被引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顶部。还有其中一尊佛像上端的飞天仙女也被印在了纪念中国飞天史上的纪念邮票和纪念册明信片上了。
总之,从讲解员讲述的内容看,这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宝窟,从老记见证网记者镜头当中也不难看到一个立体完美的佛事传奇内容。
相信百传不如亲见,再好的文字、语言也难描述出具有灵魂魅力的景色,就别说这么传递着人类文明神秘记载的石窟了。希望你能有和老记见证网记者一样的收获和感悟。

春风吹柳羞涩绿。

门庭冷落鞍马稀。

游客不知真身面。

卧隐邙山避祸存。

三窟岂有栩如生。

可叹地下栖佛身。

如此立身不多见。

众神聚望有仙境。

礼佛震撼地球村。

男左女右古有训。

小窟偏域立大神。

惊奇不断尚不止。

国军才俊叹古稀。

谣传拓片值千金。

难得一睹方为人。

不忘足下男女身。

屋顶仙纹去北京。

要先字典问字意。

千年藏窟胜史书。

遥相呼应对鼓楼。

甘受寂寥不是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