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国庆亲历草原暴风雪(三)
挺进蒙古大营体验草原的感动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在计划的计划,往往都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并且还会经常莅临指导,教会你如何要从容应对。不在计划的事情也会恶作剧般的不请自到,不期而遇。这不么,原定湖北房车小任约定好的两部房车不靠谱了。
群友加邻居的老宋和他的合作伙伴周总却与我们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家庭自驾草原行”这次虽然也遂了开头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巴特舅舅的草场也是我们的小记者营地因为深秋季节而撤离了,我们没有了烤全羊的篝火舞蹈晚会,也因为天气的阴雨连绵没有机会找到节日办喜事的蒙古族牧民精彩画面。
但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雪却着实让我们有了一个一生中最大的收获,这个瑞雪兆丰年的大喜来的有些不敢相信和大喜过望。
由于我们是第一批亲历草原大雪的游客,所以,我们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网络发布上传网络的部分雪景引起了周围影友和游客的激动。在我们踏着六十公分厚的雪谨慎行驶回到营地之后的第三天,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看到了一辆大巴和四辆私家车被困在一米深的大雪中向警方求援。
2016的十一国庆节,我们很幸福。
在此,再次感谢哈斯巴特兄弟和乌力吉夫妇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明年再会。
不再罗嗦了,很多老读者都等得不耐烦了吧,好了,开始上图了。估计一次发不完那就做几期吧,也希望大家积极转发让你的亲人、朋友也和我们一起感受这蓝天白云、金色草原之外的冰雪世界吧。
别忘给好评呀!
前次第二集里面的两个答案:1、王爷府酒店对面的宾馆价格是15元一晚上。二、那个让无数游客拍照的果树叫海棠果树,结出的果实叫海棠果,有苹果味道还好吃也是当地独一的中药。每到冬季街边摊贩都会有一串串的果干,其实就是这种果子晒成的干果。
这些你猜对了么??
离开了翁牛特沙漠已经是黄昏里,
再往里面车队要经历约三百公里的群山气候坝,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要把草原称为:坝内坝外。
在承德附近的坝上草原也就是这个来历,
只有在坝内的才会是真正的草原牧场,
那里的季节被人称为“两个季节”既冬季和夏季。
由于进入西乌珠穆沁旗的道路正在修建,
老记见证网记者不得不冒险率领车队
翻越了约一公里的约七十度的陡坡,
当时正是大雨滂沱的时候要不是四驱是绝不敢涉足的,
尤其是在下山坡时,车灯根本就无法照到前面的地面。
好在是这条路在暑假期间老记见证网记者
曾走过数遍有了关键的经验,总算是在半夜抵达了旗政府的小镇
与好兄弟巴特尔会师了,并在第二天来到了闻名已久的蒙古大营。
据说这个蒙古大营的建筑也是根据历史原始规格修建的,
与老记见证网记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
古代战争年代留下的建筑截然不同,
美中不足的则是这种破坏景观的告示。
我们内地军营的哨兵实在底下站岗,
这里站岗的军士都是在门楼上面,
的确是少了很多被偷袭的危险。
当天的天气比较阴沉加上五级大风,大家都是被周围的
景色和草地上金黄的草坪感染了,不停的合影留念。
看看这对母女很自然的与大自然协和了起来。
我们的病号也着急了。
没见过这样的马群,可把小“咖啡”吓得不轻。
看来能生在草原当个动物都是一种荣幸。
我们老记见证网小记者身着
笨重的棉衣追赶牛羊很是不自信。
瞭望山脚下的蒙古包都已经人去屋空,有的干脆被拆掉了。
看来这里的人没有把国庆黄金周看作是生意了。
站在瞭望山上俯视群山真的有了一点
成吉思汗傲视苍穹的霸主感受。
瞭望山是西乌珠穆沁旗海拔最高的山峰,
是因为成吉思汗一觉醒来找不到自己的坐骑宝马,
为此登高远望方才看到了正在品味香草美食的爱马,故此赐名:瞭望山。
十月的瞭望山上已经有了这些冰花作为零下的证明。
我们老记见证网小记者也有了像成吉思汗那样
做男人就该像成吉思汗那样
对社会有所作为才不辜负上苍恩赐世上一游。
大家都在沉浸在对伟人赞叹敬佩之际时,
老记见证网记者却是在默默的为此次大漠行的安全在祈祷。
摄影 张焕星
在下山的时候,发现我们老记见证网小记者有了一个不同的动作。
本期问题:他在做什么?请在老记见证网首页点击
“举手发言”进行回答,一旦猜对就有奖励。
在下山的时候,可就不是“一望二三里”了,
而是:一泻百里望不穿,天山护佑草原人。
驱车沿着最原始的草原沙土路继续向我们牧民大叔家行进
那里有我们向往已久的蒙古美食在等着我们。
这里有了些沙漠的味道,十年前,老记见证网记者在这里采访时,
这里还是满目沙田望不尽,灰头土脸嚼咯嘣。
看到了大家伙们的影子了。
又看到了这道草原风景线。
牧民大婶出来迎接我们了。
这俩孩子又开始琢磨,这个铁通是怎么抽出水来的?
大婶为大家倒上香浓的奶茶。
不多时,大婶又为我们端上来了地道的蒙古红食,也就是俗称的手把肉。
虽然大家有点不习惯用手直接拿着吃,
但是这里的羊肉的确是太好吃了。
不信你就看看这一家人的吃相。
尤其是看看这位小女汉子的表现就知道了,她吃的是草原的羊肉。
看看我们的“小蒙男”是不是还真有点蒙古族的特点呀?
这里也有一对吃货没闲着。
他们都吃饱了,我们的小“咖啡”也没闲着呀。
一会功夫我们的美女们摇身一变,
可都成了草原的天使了。
就连在这里的小鸟都看呆了。
不管我们老记见证网的女编辑如何献殷勤,
可是这匹蒙古马就是不给面子,
始终不让她骑,这才是蒙古马的特性。
就连旁边这个吃货也在嗤嗤地发出耻笑的声音。
夕阳照在小草上显现出了美丽的浮云。
回营地的路上,看到了回家的牛群。
我们遇到了极难遇到的草原光晕,
在草原这是天赐的好运,
谁能见到都会预示着好运相伴了。
来到了我们的营地,这也是为了让
大家体验一下牧民们生活的感受。
刚到营地还没来得及把行李安放好,
这老宋爷俩就在蒙古大叔的帮助下骑上了马背。
这俩孩子还在分享骑马的心得。
见过这样的神犬么?能牵马的小神犬。
黎明时分我们被劈哩啪啦的下雨声惊醒了,
看看我们雨中的营地多漂亮多浪漫呀。
本来都以为现在住在蒙古包会很冷,
因为在暑假的时候老记见证网记者住在生有
炉火的蒙古包里面还要盖上两层厚被子才不被冻醒,
没想到插上了电热毯后,大家都反映晚上有点热蹬了被子。
清晨起来后天上下起了雨夹雪我们老记见证网小记者
在临时帐篷里就开始写假期作业了。
正在宿营的蒙古包前面厨房洗漱时,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啼哭,
开门一看见到这位小“蒙男钢铁大侠”光着腚就在雨夹雪的泥坑里跑了出来。
尽管是有了很丰美的蒙古点心作为早餐,
可是乌力吉的妻子还是煮了很多鸡蛋。
乌力吉的大女儿因为学校放假也回来帮妈妈带着小弟弟,
她知道小弟弟只要一看动画片就不哭了。
老宋怕孩子们早餐吃不惯蒙食,
也从车里拿了些西红柿。
巴特尔和老宋一边为大家准备早餐一边谈论着今天的行程。
按照昨晚的约定,这位蒙古大叔点名要和
我们老记见证网的女编辑进行雪中赛马。
呵呵,没想到,我们老记见证网美女
编辑居然三局两胜取得了辉煌成绩。
因为考虑到雨雪天气会将我们滞留在草原,
所以大家决定去为家里的亲人朋友买一些草原的特产。
老宋和老周都是财迷,
一见到珠宝就走不动了。一挑就是一堆。
小宝宝却是看上了这个蒙古族公主帽子了。
再试试这个棉帽子吧。
外面的雪越来越大了。
很多的车辆则是为冒雪看雪景而来。
寒风凛冽,大雪自然凤舞,
可是我们却是乐在其中。
真乃是高处不胜寒呀,
山下泥泞,山上冰冻。
已经有比我们来的更早的影友们,
有当地的,也有北京、河北等附近地区的,
大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
雪是圣洁的,但也是冰凉地。
白色中的火焰。
这里是大雪最丰厚的地方,看看旁边的树就知道了,全体下车合个影吧。
老记见证网记者曾经拍过
草原冰挂、雾凇,还从来没有拍到过雪挂。
大雪貌似红叶过后再一次让大树有了第二次风采。
另一旁的白桦林也有了不曾有过的感激心情。
说不出的植被和雪的柔情。
尽在咫尺寒雾锁。天赐水彩在山峰。
恋恋不舍有绿色,雪地无情催加鞭。
完了,谁遇到过羊群集体来“碰瓷”呀?
大货车在为小车让路,小车在为羊群让路。
因为人家才是草原的主人呀。
翻过层层雪山终于开始下坡了,
见到了悠闲散步觅食的马群。
见到了本地主人是哥仨,知道进入了毛驴的“故乡”——大板境内。
到了山脚下则又是另外一个世界,
让我们知道,我们终于回来了。
看看小宝一高兴就练功了。
大家纷纷下车紧按快门。
我们终于又回到了安全地带——赤峰,这也是我们坝外的根据地,
下一站便是走出草原后的“大山拜访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