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老记见证”岁末走基层系列采访行之二 隐藏在新密尖山大雪中的神秘古寨
“老记见证”岁末走基层系列采访行之二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3 16:14:06

 

“老记见证”岁末走基层系列采访行之二



隐藏在新密尖山大雪中的神秘古寨

 

《老记见证》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又下雪了,对于在阴霾中煎熬又受限行无奈的郑州人能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色难免会有一丝喜悦和感慨。

    在下雪时能应好友邀请驱车前往郑州西南的新密大山里拍摄雪景对于《老记见证》记者来说也算是一件幸事,经过好友向玩自驾和摄影的朋友打听后的结果是,越是大山深处和海拔高处的雪景会因为温度的原因更是好看成型。

    于是《老记见证》记者挂上四驱一路往山里走去,在走上了山中狭窄的盘山路时已是险象环生了,加上行驶在冰冻溜滑的雪地上更是有种走钢丝的感觉。好不容易在大雪浓雾中看到了山顶的建筑,可是就在盘山路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陡一个大坡时,采访车被几辆趴窝的车辆堵住了去处。

    无奈间,也只好就地调头另寻出路了,可是在一个狭窄的山路上调头谈何容易呀,不说车身的长度已超过了路面的宽度,只能顶着路边的灌木一点点磨身调头,单单是路面40度坡度和雪地路面的一动一滑,一不留神就可以能掉进千尺深渊的大山谷底车毁人亡,为了保险起见《老记见证》记者,拿出车后备箱里的备战锹将路边的沙土和树叶全部掀到了路面的雪地上增加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经过了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的采访车终于调头成功了。

    经过研究路线我们又从尖山背后的另一个坡度较缓,路面较宽的乡道终于到达了红石林的拍摄地。在拍摄完毕的返程途中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山顶上的古城墙,经过采访车披荆斩棘的怒吼我们终于在站在了这个古城堡的城墙上,据估计这个古寨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和《老记见证》记者一起同行的朋友们都是第一次跟着我们《老记见证》历经不同的旅行和见证我们另一种拍摄方式,在经过了惊险刺激的一天之后,反而觉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那就用我们的镜头和图片请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精彩瞬间吧。

 


这是到达目的地后看到的

第一个迎接我们的“小主人”。

 



没想到到了山脚下,

雪慢慢停住了。

 



远远望去,伏羲山的轮廓刚刚显露出来。

 



这种雪中的农村真是久违了。

 



这些半拉子不伦不类的

工程是谁建的呀?

 



尤其是这个建筑,一定得曝光。

 

 



一直在开车上山,停下往后一看,

不由得倒吸凉气。

 



山下农家小院很是安宁祥和。

 



前面悲剧了。

 



这是临时抱佛脚呀。

 



看这坡度很是危险呀,

一旦滑下去————

 



另辟新径终于偶遇到了这个古堡。

 



从山底到这里都是齐腰

甚至一人多高的荆棘,

要不是我们的越野采访车,

是根本无法上来的。

 



从城墙往下看,那迷人的窈窕景色甚是奇观。

 


 

看来这里已经是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一直弄不懂这里会不会是保护

百姓的避难城堡,还是——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寨子里的人巡逻的通道,

也是作战时向外射击的地方。

 

 




寨子里面没有松软的泥土,

都是一块块房屋大小的石块。

 

 

 




如果不是这个信号塔,

你几乎很难把这里和现代连接起来。

 



这里唯一存在的能容身的堡垒。

 



这里修建的相对技术含量较高些,

不管是墙壁还是石拱的屋顶都显得很坚固。

 



这里也曾被好事者题词留名。

 

 

回头看看,我们上山的途径,

真亏了我们的四驱越野“小五哥”了。

 

 



看到一位老者牵着牛

身上还有摔倒后的雪痕。

 



这里早就没有车辆通行了,

看到一位大嫂挎着铺盖艰难的在雪中前行。

 




终于见到了一个有点艺术的景点。

 

 





这就是几年前《老记见证》记者

曾经来此跟拍一个人物时

来过的“红石林”。

 

 

 


这里的石头全都是

很炽热感的红色。

 



怎么有点像《老记见证》记者

回到了老家——赤峰的红山文化的样子?

 



有了雪的点缀,

这里的红石更加有了精神魅力。

 



不知道这个古建筑风格

是哪个年代的缩影。

 

 




一天中经历了两次危险的刺激,

《老记见证》记者,决定请路人帮忙留个纪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