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2019酷暑•带着老爸老妈去旅行(三)
2019酷暑•带着老爸老妈去旅行(三)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8/26 18:38:46

 

 

2019酷暑•带着老爸老妈去旅行(三)

 

《老记见证》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西乌旗是我们去过的牧区草原最多的一个,也是内蒙草原最近最大的草原,除了参观蒙古汗城和喇嘛寺院之外必去的要数离旗政府约四十多公里的“成吉思汗瞭望山”了。


进入了被称为天堂草原的

西乌旗境内就真如进入了天堂一般,

此时也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今天是黄色,下周就是紫色。

都是随着各种野花的绽放来形容

一周一个颜色的说法。

 



看看把老父亲给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一个劲的拍个没完了。

 

 

 

看到如此美景老母亲也

不满足自己的拍照技术了,

非要让我教她拍摄视频技术知识。

摄影 聂安邦(18岁)

 



老父亲拍累了又开始就地取材

开始了他的拉筋训练。

 

 



不知何时这里又有了这些佛家的建筑,

在蓝天白云中更是显得厚重神秘。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这些宗教色彩

的建筑显得更加庄严醒目。

 

 




 老娘的快门又响了,

看看老父亲哪像一个

有残疾的样子呀?

 

 

 

 

看看老父亲的这个姿势

就知道水平不一般。

 

 



具有蒙古族牧民特色的

雕塑与自然环境很是协调。

 

 




看看这小牛多懂礼貌呀?


 


这就是传说中的蒙古大营,

在这里叫做“蒙古汗城”。

 

 



这个是要重新勾起老爸、老妈

50年前就是这样坐着马车来到

内蒙支边来的回忆。

 

 



进了草原之后老父亲的

身体随着精神也好多了,

拐杖几乎不再进入画面了。


 

    据说成吉思汗在这个山顶望见了十几里外自己丢失的宝马良驹而得名,也是远近最高的一个山峰了,当时父母大人也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一千多米说啥也爬不上去又要放弃,我还是那句话:爬不上去咱不是有车么?于是挂上四驱在约六十度的石子路上一路怒吼,终于把父母送到了离山顶的敖包只有一公里的地方。


这么多的天马唯独

不见“弼马温”踪影,

难道是因为二师兄身价猛涨

它也去巴结去了不成?

 




牛大哥好幸福呀,

吃饱了在来此痛饮一回

然后再美美的睡上一觉。





这就是我们的旅行,

边走、边拍、边玩、边快乐。

 

 


其实,这就是老爸、老妈

一直都盼着我们回来的原因,

走不动了就坐在车里边走边拍,

两不耽误!

 



和都市的喧闹有了天壤之别,

这里的一切都静止了。

只有天上的云朵在流动。

 

这里有了很多这种

让人很不舒服的牌子,

都是那些没有素质的

自驾游客惹的祸。

 

 



这种路段就是前往

牧民家的最原始的“水泥路”。

 



传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

的宝马丢失的地方。

 



虽然这两匹马的石雕很粗糙,

但是有了美丽的传说便也会被

无数游客当做合影留念的不二之选。

 



在这里我们又登上了最高峰,

在微风之中合影有点凉。

 



因为阳光太强老母亲总是

找不到手机照相功能的快门键。



外面有点晒,

就让两位老人在车里拍摄吧。

 

 


看说什么来着?

刚来的时候这里

还都是黄花遍地香,

现在就是紫色留客时。

 


 

    当《老记见证》记者父子搀着两位老人拾阶而上的时候不管是迎面下山的人们和身后超过的游人都不禁感叹道:这大年龄都来爬山真厉害,此时老父亲脸上洋溢着骄傲的表情,老母亲更是跨步向前用实际行动表达着“我能行、我就是行”。

    在这一路上的旅途上渐渐的发现老两口不再像在家里的时候经常拌嘴吵架了,有时候也会相互的疼爱起来,更多的是多了很多的彼此包容,更突出的是只要有花的地方老母亲就要下去合影留念和拍照存档,经过这几年的旅游生活他们也逐渐的形成了摄影师的习惯,逢景必拍,有故事的地方就要合影留念,也想回到家后整理整理发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分享。



很心疼也很为它骄傲,

我们的“小五哥”在关键的时候

总是那么从容给力。

我们的尽孝之旅它从未缺席过。

 

 

山风有点冷,顺手给老父亲

穿上了我们的制服继续勇攀高峰。

 



小记者一边小心翼翼的

搀扶着爷爷前行还一边

介绍着这个瞭望山的传奇故事。

 

 

 

锵锵三人行,老少步生风。

风光无限好,激励再攀登。

 

一对小情侣很羡慕、很佩服

这对老人能爬上山顶,

每每此时就是对老爸老妈

最好的奖励和鼓舞。

 



在停歇的时候吧,

面对过往行人们的

赞叹声老人家心里这个美呦。

 



来顺便合个影吧,

别浪费这份好心情。


 


有了佛的标志这里有好像是

一个上苍的信号站,

那就祈求上苍保佑老爸、

老妈身体安康快快乐乐吧。

 



夕阳时分的光线很有暖意,

此时山下已在云雾暮色中,

今天的旅行顺利结束了。






能遇到如此美好的景色,

闲暇之余老父亲也

没忘拍几张旖旎风光。


一位美女主动上前助人为乐

给老两口拍合影。




看到山下有行人

顺着山路步行下山,

老父亲也跃跃欲试的

也要徒步下去。

 




小记者说大象是个吉祥的象征,

就在这里来个纪念照吧。

 

看着前面老娘下山远去的背影,

《老记见证》记者心里有了很多

无以言表的酸楚。

 

 

由于老父亲的血栓

后遗症行走不方便,

老娘都是自称能行,

小记者变成了爷爷的专属“护士”。

 



看着对面高处的马影,

不免联想到了当初成吉思汗丢的

那匹马的样子。

 

 



老爷子又看到了什么

值得“稀罕”的景色了?

 

 




哇塞,真的很漂亮呀,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

没有把篝火点燃。

 

 

    经过一路的兴奋、折腾和感悟,老两口的身子骨仿佛又硬朗了许多,原想是老两口累了回家后要好好休整一下,可是没成想恰恰相反,回到家后,老太太不是整理他的小菜园种葱割韭菜,就是戴着草帽私自外出买东买西忙个不停并且一点也不觉得累,原来走一会路就喘粗气的样子也没了,眼见我们《老记见证》记者出来一个月的时间要到了,老母亲却总是说,不能再待一周再走么?这句话这时候说出来就像刀子剜心深深的刺痛我们爷俩的小神经,我知道那是老娘想给我过完生日再走,更主要的是他们老了便像小孩子一样受不了这分别的感伤。

 


排了半天队才买到了老爸、

老妈喜欢吃的早点。

在这里原始的早餐

就是奶制品或者肉食,

也是近几年才有了一些

外地人喜欢的小吃,

 

 



一看就知道是“柴鸡蛋”,

看看老父亲吃的多开心呀。

 




这是我们好不容易

等到的草原日出的机会。

 



这是我们十多年前来草原的时候

就曾在此为敖包添加石块的地方,

现在都被很多商业化的旅游点的

蒙古包给遮住了它的神秘风采。

 

 



小记者很是纳闷,

怎么还有在草原种地的人呀?

 



原来这里是国家扶持

的燕麦种植基地,

燕麦是冬季牛羊食用的精饲料。

 



能走在这样的草原之路上,

心里那才叫一个美,

虽然没有高速公路的平稳和快速,

但是这就是我们越野车应该走的路。

 



这是又开始了黄花遍地香的时刻。

 



这里貌似是蝴蝶谷,

可遍地草场找不到一个“峡谷”。

 



我们的返程比进草原的心情还爽,

走走停停想拍就拍很是惬意。


 


谁说了“红花须有绿叶配”,

这回我就让这些花儿陪衬一回

我们的小帅哥如何?

 

 



这里的野果子很多

就是没人摘很是可惜,

更主要是很是诱惑呀。

 



贼不走空,还是下手了!

 



这里的服务区很有意思,

没有加油站。

摄影 聂安邦(18岁)

 



这算是草原给我们

最后的一个纪念吧。

 



刚回到家老父亲就让小记者

介绍一下水疗仪的使用说明。

 



一改往年的西红柿羊肉馅的风格,

老娘要给我们做酸菜馅饺子。

 



还是小记者懂事,

抢着把做饺子馅的任务承包了。


 

    又经过了几天的慢慢沉淀,还是像刚回来的那些日子,每天五点半起床,给老人家做好早饭后,我带着儿子开车上山开始练功,大约九点多开始回家洗漱喝茶陪父母聊天,然后出去采购给他们做午饭,午睡起来后陪儿子练柔功,然后就是做完饭陪他们看电视,给他们洗脚修指甲,洗衣服睡觉——

    但是有个一个日子总是要说出来的,那就是:爸妈,我们明天早上就要回去了。

 


旅行回来后老爷子就在

不停的整理他的通讯录,

不是不相信电子时代的科学,

他总觉得还是黑纸白字的保险些。

 



知道老爸老妈喜欢吃这种瓜,

所以一人一半平均分配。

 

 



老爷子是最不忌口的馋嘴老头,

自己有糖尿病可是还最喜欢吃甜的东西。

 

 



老父亲最爱吃的还有这个煮玉米,

他说原来年青的时候吃的主粮

就是这个烀棒子(玉米)、

烀山药(土豆)。

 

 



老娘盘的馅老远就能闻到香味。

 

 



小记者一定要跟奶奶学着和面。

 

 



在奶奶的真传下,

小记者很快就明白了

揉面的原理。

 

 



看到奶奶像变魔术演杂技的

还能这样赶箕子,

小记者笑的合不上嘴了。

 

 



这样的玩面条还是第一回,

还真有点意思。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

饮食文化的传承。

 

 



包饺子对于小记者来说

也算是很老练了,

毕竟在7岁学会了。

 

 



这就是老娘的大馅饺子,

看着就流口水了。

 

 

 



为了方便爷爷奶奶了解水疗仪的使用,

小记者还用透明胶布把写有

说明的字站在开关下面。

 



凌晨4点,老娘又偷偷起来

给我们做路上吃的饺子了。

 

 



虽然《老记见证》记者一再对老太太说,

留下一些给她和老父亲做早饭,

可是老娘依然全都给我们倒进去了。

 

 



这是最难受的时候,

每次都是钻心的痛,

每次都要在老娘的泪水中关上车门。

 


朝辞故乡泪流咸,千里回郑双亲牵。

儿孙还有劳碌苦,岁尾再回过大年。

 




小马看到小记者回来了

高兴的不亦乐乎。

 



虽然在内蒙的时候已经

有了秋意的凉爽,

可是在河南的黄河边

还是有很多人在“下饺子”。

 



童趣无限,

也算是一种暑期的开心记忆吧。

 

 




这个天气应该是我们从

内蒙大草原引进来的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