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十二年后再访手工造纸传承人——疫情过后黄保灵的春天来了
十二年后再访手工造纸传承人——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4/22 15:13:43
   

十二年后再访手工造纸传承人——

 

疫情过后黄保灵的春天来了

 

老记见证网  摄影记者 聂安邦(19岁)  摄影报道

 

    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名片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化知识,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其中蔡伦改良的造纸术(其实原始的造纸术应该是“捞纸术”)更是掀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是人类史上一次杰出的发明创造。然而到现在,更多的是机器造纸,带有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的手工造纸反而不收欢迎,连带的手工造纸的传承人的生活也不太好过。

    十二年前记者就和父亲一起采访过新密手工造纸的传承人黄保灵伯伯,当时年少的我并不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现在想来当时黄保灵伯伯的生活状况大概就是一些非遗传承人的缩影吧,本以为拥有老祖宗的东西就是拥有了一座宝库,谁知道却倒成为了拿着金饭碗讨饭吃还无人问津的坐吃山空,不免让人叹息。

    虽然黄保灵伯伯在当地有些名气,但名气不能当饭吃,如今在整个河南省真正懂得手工造纸技术,并一直坚守祖上手艺的就只有黄伯伯一个人,生活的艰难和妻子的不理解压在他的肩上,但他仍在默默忍辱负重的坚持着。

    疫情之后的复工时刻,《老记见证》小记者随父亲再次造访这位手工捞纸传人的时候,正逢他因疫情没能外出打工在家隔离期间。在结束了一天捞纸活计的黄伯伯带着记者一行回到了他的家也是他的库房,虽然过去十二年了,但黄伯伯的住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相比于之前的简陋,现在院子要更加整洁了一些,院子的墙上贴满了放干的麻纸,在库房里存放的除了晾晒好的成品纸,还有用来制纸的原料——构树皮,原先的打浆机设备,也已经放在库房里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放在院子里的一个新量身设计小型的打浆机。据黄伯伯说,现在他每天捞纸的时间大幅减少,除了年龄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纸卖不动,八毛钱一张纸没多少人买,虽然黄伯伯也不想把捞纸的手艺丢下,但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前往他乡打工。

    今年的疫情又让小儿子失去了工作,一家人除了大儿子两口出打工未归外,家里就剩下加上小孙女四口人了,一家人就全凭着黄伯伯一个人的手工捞纸艰难度日,好在这一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正在被更多的人们所知晓,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也是积极的为黄伯伯的生计和民族文化传承想出了各种办法组织了各种的宣传活动,不单单是为黄伯伯安排了为全市三十多所中小学科普讲解手工造纸的系列宣传表演内容,并且给黄伯伯配备了一些装备,让黄伯伯在新密市的一些知名景区表演手工捞纸,这样既能进一步宣传手工造纸又能赚钱填补家用也算是两全其美的方法。

    但愿,疫情之后的这个春天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迎着春风振兴的好时节,也希望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黄伯伯和他的手工捞纸走向一个新的康庄大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

 

绿芽初露暗吐陈。

 



 

桐花可是河南农村的

 

一缕浓烈的乡愁。

 



见惯了都市的车水马龙,

和现代人的种种做派

猛然间看到了这种仿佛是两个世界

的身影可谓是五味杂陈

 



疫情攒了一冬的动力

就是为了这一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的时候剥构树皮也

是黄伯伯唯一的好机会,

构树皮才是做纸浆的好材料。

 



这些就是处理好的构树皮

是造纸(捞纸)的主要原料。





 

开始干活了,

 

在捞纸(造纸)之前,

 

还要将已经沉淀的纸浆搅匀。

 




捞纸(造纸)时的黄伯伯变

得格外的认真严肃。

 

 


 

在捞纸(造纸)的时候,

 

双手一定要平稳。

 



 

滤掉浆液,这半透明的

便是刚捞出来的纸。

 

 



 

在拉起竹帘的时候一定快、稳、准。

 

 



 

在下纸的时候反而要慢、要轻。

 

 



虽然反对丈夫从事手工造纸(捞纸)

但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姨总会为

黄伯伯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将捞好的纸贴在墙上,

 

除了能让纸快速风干之外

 

还能为纸张增添一些精巧的花纹。

 

 

 



 

黄伯伯的姐姐也是

 

一有空就来伸把手,

 

每次贴纸都是一个大工程。

 

 



 

为了让纸张的品质更好,

 

黄伯伯开始在纸浆的配方上下功夫。

 

 



这些晾晒之后的成品纸

黄伯伯会在记录

张数、厚度等数据之后入库

等待买主的到来。

 

 

 



在新密市宣传手工造纸的

手册上黄伯伯位居首位。

 



 

这是新密市政府为

 

黄伯伯配置的表演装备。

 

 

 



 

在父亲的劝说下黄伯伯明白

 

要想靠老祖宗留下的“宝藏”走向小康

 

不能总是依靠别人来帮,

 

自己也要主动努力。

 

 



找到了既能发扬手工造纸,

又能奔赴小康的道路

黄伯伯赶忙像造纸的祖师爷——蔡伦

请愿,希望能够得到祖师爷的保佑。

 



这个蔡伦祠设在一家造纸厂内部

而讽刺是当地原先的蔡伦祠

却是因为修建造纸厂而拆毁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

 

虽然有疫情阻挠。

 

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

 

坚持向前,就一定能

 

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