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老记见证》“摆摊”系列报道之一 郑州七旬老人的摆摊像反围剿
《老记见证》“摆摊”系列报道之一 郑州七旬老人的摆摊像反围剿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7/7 14:11:52

 

《老记见证》“摆摊”系列报道之一

 

郑州七旬老人的摆摊像反围剿

《老记见证》资深记者 聂志义

记者 聂安邦(19岁)摄影报道

 

本期人物: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社区,师家河村73岁村民程小孩

          和74岁宫百叶老两口。

见证地点:郑州市高新区银屏路“高新区中心广场”。

摆摊内容:自产无公害蔬菜。

摆摊目的:糊口,不给他人添负担。

 

    疫情退去百业待兴,国难当头万众一心。总理号召地摊经济给百姓一条活路。并且不辞辛劳奔走在各地的大街小巷给摆摊的群众鼓劲打气访贫问苦,时隔三十年后“摆摊”又成为了一个时尚的职业。

 

 

    然而,在记者的镜头中这些“摆摊”的人们,依旧成为了个别官僚们“粉饰繁荣假文明”的一种被排斥现象,在他们眼里百姓的生活与他们无关,只有所谓城市亮丽和“文明环境”才是他们的成绩,虽然这些官僚属于个别现象,但是却又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老记见证》记者经常晨练的高新区中心广场是一个清晨最热闹的地方,自从克强总理倡导百姓摆地摊自救,以弥补疫情造成的大量中小微企业倒闭而引起的庞大的失业人群的生活危机以来,这里就没有一天不发生这“猫捉老鼠”的城管与摊贩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在《老记见证》记者跑步时,一个偶遇突然闪入记者的眼帘,也是一幅很揪心的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跑道边蹲在地上旁边是一些蔬菜,他两眼呆滞无神的迎来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跑者,又失望的目送他们有节奏的远去,时不时的也会有几个健身人士在他的摊前停歇问价,只有看到有女士们的身影老人的眼睛才会有了一丝亮光,他知道这才是生意来了。

    据采访了解,今年73岁的程小孩年青的时候可是个很有水平的木匠,老伴宫百叶比他大一岁,凭着老程过硬的木匠手艺家里的日子还算小康,逐渐的随着老程的白发增多,上了年岁的他就慢慢没人敢请他干活了,都怕有个好歹没法交代。老两口有两个女儿都已出阁成家外迁,老两口在离家几里地的地方有两亩地也是因为太偏没人要才有了他们两口的活命田,一亩地种了果树,一亩地就成了他们的菜地。

    据程老爷子计算一亩地的种子肥料和浇地翻地不算劳力的费用就要近三千多块钱,遇到好年景的话会有个万把的收入,除去成本每个月也就是二百多块钱,孩子们凑钱给他们老两口买了养老保险每个月有个二百多的补助,总计下来一个月也就算是勉强糊口度日,实在不行也只能靠两个女儿给点救济了。前些年老程得了胃癌险些驾鹤西游,由于治疗及时动了手术才保住了老命,可是这身体就更加不如从前了,也就只能拖着这病残的身体跑到十多里地外的市区卖点菜有个买米买油的钱。

    老程的梦想就是有个环境让他们卖菜不被围剿;不被满地扔菜;不被没收台秤;不被辱骂老脸;不被拉扯推搡的青一块紫一块——

 

    经过《老记见证》记者烈日下的几天采访一个个刺痛和揪心深深在记者脑海中徘徊不去,希望我们的这些鲜活的图片能让大家感觉到些什么,也更想给那些不辞辛劳日日夜夜战斗在街头一线围剿阻击这些摊贩的城管兄弟们看看,看看能否对他们能唤醒些什么——。

 

 


疫情过后大家更加重了

对健康的重视,

不信你看看这个组合。

 

 



天一见亮广场里

便又开始了热闹。

 

 



这就是让《老记见证》记者

揪心的一幕。

 

 

 



老人的世界是什么?

 

 



或许这也是千百年来,

中国百姓的永恒的姿势。

 

 



迎来送往中,

老人的目光一次次

在希望和失望中期盼着。

 

 



对于记者的拍摄老人很配合,

就连有生意来了还不忘

回答了他的“我姓程”

 

 



这几块几毛的小钱

都搁不住用手机支付。

 

 




或许对于老程来说,

这并不是几块钱的意义,

这是一天的生意

“开张”了的好兆头。

 

 


在中国,也只有在中国

才会有这样的特色符号。

 

 



往往此时都会有很多人,

为老人的命运开始了担心。

 

 



老程也很会对付:

总理都让俺来摆摊了,

你们为啥——?

 

 




老太太吓得流着

眼泪仓皇逃窜。

 

 

 


被抢走了称和塑料袋后,

老程也只能看着旁边的

同行买卖兴隆了。

 

 



 

既然拉来了,

没有称就估算着卖吧。

 

 



一没留神又被

“包围”了。

 

 



城管兄弟可不是助人为乐去了,

他是在动手阻止卖菜的人,

不让买卖。

 

 

 



很快这里就恢复了

死一般的寂静。

 

 

 



刚一出广场,

老程就被再次

等候的市民围住了。

 

 

 



看看,这位大姐

还拉着“货车”来了。

 

 

 


 

这位大姐说出了为什么

要冒险买老程的菜的真实原因:

老人家都是自家种的无公害,

老人家诚实淳朴不坑人,

老人家生活不容易,

能帮就帮!

为这些好心聪明的好市民喝彩!

 

 

 



风波过后,

老人家计算着损失多少。

 

 



 

老太太被吓得不轻,

连红灯都忘了看。

 

 



撤!

 

 

 



逃!

 

 

 




在老程村里的街上

还有很多菜农

在煎熬中等待着买菜的人。

 

 

 



老程路过村里的超市

进去买东西了。

 

 

 



到了胡同口,

老程把筐子

和剩下的菜捣到了

老伴的车上。

 

 

 



老程跑起来的速度,

的确出乎了记者的想象,

不知道是不是在一次次

“反围剿”中练出来的。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

妇唱夫随吧?

 

 

 



这是浇地的管子么?

很有点分量。

 

 

 



老程说,现在浇地是

最费精力和钱的时候。

 

 

 



看看我们的小记者

也够敬业的了吧。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蹲下身

拔草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看着这些的黄瓜,

老程貌似忘掉了

在城里的不愉快。

 

 

 



在绿色的世界,

老程两口子

就成为了焦点人物。

 

 

 



能买到老人送进城的蔬菜的人们,

哪里会想到这些他们嘴中的健康美味,

凝结着老人家的多少心血和委屈呀。

 

 

 



这是程老爷子

很难得一见最骄傲的笑容。

 

 

 



说起农活技术,

程老爷子可是滔滔不绝。

可听的记者心里酸酸的,

现在哪里还有土地

让他们施展的机会呀?

 

 

 




 

看着记者很辛苦的给他们拍摄,

老两口开心的笑了。

 

 

 


回到了他们的老宅,

这里也被测量过,

过不久也即将消亡了。

 

 



老程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出

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

嘴里还说着,

那时候农村哪有钱去照相馆呀。

 

 

 



这是家里唯一的女儿

出嫁时的婚纱照。

 

 

 



看这情况是不是

老程要断顿了呀?

 

 

 



这里没有通天然气,

为了安全老程

没有使用液化气罐。

 

 

 



真是自产自销呀。

 

 

 



看情形估计他们很久

没有做顿像样的饭菜了。

 


 


看着老程熟练的炒菜架势,

估计也是个多才多艺的好爷们。

 

 

 



看着老太太少盛了一碗饭,

记者就明白了。

以自己胃不好不能吃米饭为由,

给老爷子碗里拨了一半。

 

 

 

 

一说到胃不好,

老爷子立刻掀起衣襟,

展示自己胃癌开刀的疤痕。

 

 

 



这是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虽然是身体不好,

可是没有它这一天就过去,

这一天的劳累加上被辱骂的屈辱,

也只有借着麻醉才能疗伤。

 

 

 



 

不用问,记者也能感受到,

那火辣辣的液体,

经过咽喉肠胃时的灼热和刺激,

没想到这些农民老汉是这样,

逼迫自己在包容中忍耐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和生活的趣味,

记者强调了国家、

社会都是正能量,

偶尔有极个别的老鼠屎

也是正常的么。

老人家听后也开心的笑了。

 

 

 





至少,还有记者在关注;在见证,

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们,

能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