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少林弟子《梦回大明》系列——寻根郑国
少林弟子《梦回大明》系列——寻根郑国
作者:聂志义  …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3/12 15:19:19
   

少林弟子《梦回大明》系列——

 

 

寻根郑国

 

《老记见证网》资深记者

聂志义 聂安邦 摄影报道

 

愚知华夏五千载,八百大周兴离衰。

皇子姬友封郑公,建国西周棫林外。

桓公逝去武公承,图存兴邦东迁开。

壮志未酬神先去,京襄城内救主台。

庄公雄才称霸王,郑国巅峰威四海。

腥风血雨江山祸,疾风劲草催三代。

国亡家破出郑姓,天下郑氏荥阳来。

    最早在历史课上就知道了,在大周有郑桓公的郑国建立和大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在1994年《老记见证》记者有幸参加了河南省荥阳市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00周年”、“暨世界郑氏宗亲祭祖大会”,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了,可是当时的口号标语“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虽然在之后郑氏的后人们又趁势修建了很多用来纪念的各种建筑,还有了各种的组织、公司,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形式,虽然郑氏的各种活动每年都有,但是其规模却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形式越来越小,媒体的消息也就越来越少了。

    每当《老记见证》记者经过荥阳出差去采访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抬头凝望矗立在荥阳城头的“三公像”,但是对于“三公”的历史出处和郑国的兴衰却知之甚少。 

    记得有一次接待一位随朋友一起来旅游的好莱坞的导演焦顿时,他突然问到:“郑州为什么叫郑州,新郑是不是新郑州的意思”?我一时间却被问住了,这的确是问到了《老记见证》记者的知识盲点,因为作为“华夏故国”祖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厚重的大河南,处处都是民族文化精粹,作为内蒙出生长大的汉子,虽然对于河南土地上承载着的民族传统文化痴迷贪婪的学习吸收,但也只不过九牛一毛;冰山一角而已。

    前不久,在拍摄位于黄河邙山上“汉霸二王城”被人称作“楚河汉界”的“鸿沟”时,经人介绍才走到了已经被漠视的“郑庙”——才又把《老记见证》记者的思绪拉回到了寻根郑国的主题上来。

据资料记载:

    在2800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厉王的次子姬友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后因周室衰微,为谋求永久安定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新郑(其疆土包括今天的新密、巩义、荥阳、郑州、开封等),并在郑庄公时期又开拓疆土,在新郑的东南部建立了启封故城(今日的开封市朱仙镇境内)后因避讳汉景帝刘启名号改名为开封,也就是说开封最初也是郑国在郑庄公时期建立的。

据郑氏资料记载:

    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华县东),郑国诞生,姬友谥号“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因为周幽王昏庸无道,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众所周知的烽火戏诸侯便是“周幽王”的众多“杰作之一”。“桓公”预感将要发生变故,故采取贿赂手段,使虢、郐等十邑小国答应各划出一部分地方,让他存放财产和族众,使郑国在东方发展有了一个立足之地,史称 “虢郐寄孥”,即“桓公寄孥”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西周发生“犬戎之乱”,周幽王葬身骊山。桓公为国捐躯,葬于陕西华县(今华县西关螺丝钉厂内)。

    桓公去世后,其子—掘突袭位,史称郑武公。后来,郑武公趁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也举国东迁,并初建都城于京(京又称上都、大邑),先后灭了虢、郐两国,开疆拓土建立东方新的郑国,并子承父职,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推行了一系列以强国富民为主要内容的“武公之略”,在东虢西部虎牢关设立制邑和成皋邑,作为郑国的西北门户,营造和扩建京城。

    就在郑武公雄心勃勃推行“武公之略”的时候,周平王收回了虎牢以东的一块地方,迫使郑武公不得不到郐国故地营建新都。周平王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新都未成,郑武公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后葬荥阳三皇山上,从此三皇山改为广武山。

    郑武公逝后其太子—寤(悟)生即位,史称郑庄公。“庄公”在位时期,郑国势力发展到巅峰,郑庄公也扮演了春秋小霸王的角色,庄公在位之初,就继承了父亲郑武公的传统策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扩充军队,开疆拓土,为了制约郑庄公,周平王利用虢公参政牵制郑庄公,周郑从此互不信任。为了维护局面,商定互相以儿子作为人质,这一事件,使得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降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称为“周郑交质”。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逝,周桓王即位,免去郑庄公在周朝中的司徒职务,并率领诸侯国攻打郑国,被郑将祝聃箭射肩膀,史称“射王中肩”。郑庄公在位43年,郑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东建启封,南建栎邑,威胁宋、许。北与卫晋交错,西控巩、洛。其中,郑庄公为了加强对东面宋国的进攻,修建启封城,后成为开封县和开封郡的治所。

    郑庄公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为争夺王权,进行了长达27年的争斗。以郑昭公、郑厉公废立为标志,郑国权臣干政使国力大受影响。到郑庄公之孙—郑文公即位时,已经难以和当时的诸雄抗衡。

    郑文公当政时期周王室发生了“子带之乱”,周襄王被从东周京城赶出,跑到郑国避难。郑文公把周襄王迎接到郑国的京城,此后郑国的“京城”也被后人称为“京襄城”(今荥阳豫龙镇境内),现在京襄城村还有周襄王的遗迹“御路岗”。

    郑康公时期,郑国国力进一步衰败,韩国乘机攻占了郑国大片国土。郑康公十一年(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占了郑国的阳城。公元前375年,韩国军队兼并了郑国的全部国土,杀掉了郑康公,郑国灭亡。

    郑国灭亡后,郑国后裔纷纷逃离家园,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桓公15世孙郑鲁公率部分公室人员、军队、民众逃到陈、宋之间,自立为“南里君”以国为姓氏,郑鲁公被称为郑姓的受姓先祖。而国破后留在郑国故土的郑国人士,以郑康公叔父郑宙为代表,也以国为姓氏。此后“郑姓”在长达数千年里在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成为了“天下郑姓出荥阳”的一个源由。

    经过查询史料,探究郑国的兴衰起伏,和咨询郑氏老祖人的了解,原来新郑指的便是新郑国,而现在的郑州是郑国的一部分,郑国了不起郑氏三公更了不起,也正是我们脚下这深厚的华夏故土才能孕育出如此茁壮的“郑”文化基础吧。

    此番调查可能还是走马观花,但是从中不难得出一个想法,脑海里直接蹦出了一句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三公还是三公”那怕是如今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们,毕竟我们在过去也应该叫做“郑国人”。

    虽然不明白“郑庙”为何会如此破败,也不知道老郑家如何思量,但我们还总是会为郑氏的现状而感到忧虑,正像是那昔日辉煌伟岸的京襄城,如今却在日月沧桑中成为了一堆黄土,虽然那里承载这更多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千家万户悲欢离合的思绪,但还是希望在昔日郑国的土地上能够看到郑氏家人们团结互助,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未来。

    也希望《老记见证》记者的镜头中能记录、见证更多的郑家活动故事。

 

 

这是很久以前的照片,

那时候我们的《老记见证网》

小记者才四、五岁,

他所指向的就是当时

还具有城墙形状的

“京襄城”故城遗址。

 

 


现在的城墙保护真是不敢恭维,

如果真想保护的话,

就要像“西安兵马俑”那样

全部“关照”起来才对。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

文物城墙在风雨中被蚕食,

会被毁坏的更快、更严重。

怪不得这位女士都失望

的“惨不忍睹”了呢,

 



时过近二十载,

当《老记见证网》小记者

再次前来拜访瞻仰近三千年

的“郑家老宅”时,

这个“老朋友”的样子

有点悲惨和滑稽,

身上被盖上了“破瓦片”,

两头还挂上了“遮羞帘”,

浑身上下还被插上了管子,

真有点像正在被抢救的“病危老人”。

 




在景区的边缘地带看到

有人在拍摄一个

长满树根的大土堆,

这该不会是另外的

古城墙的根基吧?

 

 





鸟窝下,大树旁,一堆故土

还有貌似建筑基础

在向这边延伸——

这便是几千年前

令人向往的

天下政权的中心——

京襄城。

 

 

 


这狮子,在过去就是

王权身份的象征,

看见它就可以想象出

昔日这里的威严和霸气。

 

 

 



世间万物否极泰来,

岁月沧桑何时何地的兴衰

也都是在每一瞬间走过。

 

 



这或许就是人们

常说的历史丰碑吧?

每每看到前人的“可歌可泣”。

就一直在反省一个问题:

现在的人不知道是真的

“高度文明”还是“高级科学”?

还是越来越把愚蠢当聪明,

把物质和动物本能

当成了幸福追求?

 

 



虽然国不在了,

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

依旧永载史册。

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

可是他们的族人却是

繁衍生息遍布天下。

 



在“三公”的祖地荥阳,

再高的建筑都在他们的脚下。

不管是千秋万代,

他们一直在关注并护佑着子嗣们

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敬仰“三公”

伟哉壮哉!

 



冥想就在一起,

沉默却是万言。

 

 

历史可以成书,

书中绝不是历史。

 

 



是非曲直无真知,

封存皓月皆先祖。

 



向能给我们后人带来

民族精神的先辈致敬。

 

 



据传美酒可以让人感受、

体验这片沃土昔日的人文气息。

 

 



只有放下眼前就能求得远方。

 

 



只有寻找源头才能参透人生。

 

 

 

一切瓦砾都曾经辉煌多彩,

一切巅峰绝美也将是回归尘埃。

这便是一切皆空的原理。

 

 

 

 

记录是我们的职责,

传承是我们的使命。

 




人们是幸福的,也是悲哀的,

因为生不知生的命题,

也就如同猪狗为了吃喝,

为了贪欲、为了诱惑

而在每一秒钟虚度、

浪费就是罔生,

必有因果报应多世轮回——。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