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地下四合院:形将消失的陕县地坑院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天井式窑洞俗称“地坑院”,是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专家们认为,地坑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

     地坑院”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距井口3至4米,打有红薯窖,可储藏红薯,因井水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红薯保存得非常新鲜而持久。院中间挖有渗井1个或2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一米,底层铺炉渣50公分左右,供存渗雨水之用。

   天井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摄氏度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存留在今天河南陕县的西张村镇庙上村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住在这种类似窑洞的宅院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住宅也在不断得以改观,不少农民修建了小楼。但天井窑院的许多独特优点是它取代不了的,所以至今很多的当地人仍然住在天井窑院里。

  据三门峡市群艺馆馆长员更厚介绍,地坑院也叫天井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穴居,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一度是我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穴居”地坑院仅在河南省三门峡境内保存较好,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依然保持着“见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地下村庄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2003年以来,河南省已将地坑院列入了十大抢救工程和十大民俗经典。

  为了保护地坑院这一特殊的民居,三门峡市通过对全市地坑院的调查了解,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发现了距三门峡市南22公里陕县庙上村,该村现有地坑院80余座且保存完好。

  目前,当地政府已在该村投入60余万元用于地坑院抢救保护工程,并在庙上村建设了“庙上天井院度假村”,开发两年来已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地大规模、突击式毁窑退宅:“地坑窑院不时兴了。”

    05年初冬,笔者再次造访这些地坑窑院时,却发现窑院人在利用冬闲大兴土木,填坑造楼:“地坑窑院不时兴了。”    在被河南省评为省级文物的庙上村,从“土改”就当“支书”、今年75岁的张振固老先生介绍说:虽然窑院有很多好处,可是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楼房,要是娶个媳妇,人家女方一听说住地坑窑院就不愿意了,没法子。

    对于当地的大规模、突击式毁窑退宅,一位老汉激动的说:“人家外国人把咱的东西画个图拿回去造个假的搞旅游、展览。可咱们这却硬生生要毁了。现在国家都提倡搞文化旅游,我不知道我们这窑院算不算文化。但总觉得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就这么毁了。”

 

陕县天井窑院

陕县天井窑院

陕县天井窑院

陕县天井窑院

   

天井窑院入口

土坯垒成的火炕

   

地上的楼房与地下的天井窑院

已被废弃的天井窑院

已被废弃的天井窑院

已被废弃的天井窑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