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感受蒙古族牧民生活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资深记者 聂志义 通讯员 聂安邦 摄影报道

 

 


 

      进入牧区的路上,恶劣的天气使人不寒而栗。


 

 

这次深入草原,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里的蒙古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的变化,我们带上了当地的一个老朋友哈斯巴特。  

  第二天,我们一行四人带着给蒙古族牧民买的礼物上路了。按事先的安排,我们第一站是拜访一个正在过本历年的蒙古族小伙子,了解蒙古族牧民的各种礼仪活动。哈斯巴特告诉记者,所谓本历年其实在内地也有(本命年),但蒙古族牧民把它视为与结婚生子同等的重要。一旦某人要过本历年,要提前几天做好如邀请喇嘛看日子等一系列准备,一旦朋友来到,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在夏天。要是这个人德高望重的话,那就更隆重了。  

  一路上,哈斯巴特不停的给记者介绍这里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趣话。就拿“蒙古人能喝酒”这一公认的“真理”来说,为什么他们这么能喝酒呢?哈斯巴特说,因为他们这里接待客人都是用炒米和油茶做饮品。炒米能稀释酒精,油茶又具有排汗清胃之功效,加之蒙古族牧民又都是以肉食为主,身体里的抗酒精性能较强,边喝酒还载歌载舞,在很长时间才能喝几斤就不奇怪了。  

  正说着,突然哈斯巴特向外伸手一指,原来,车辆经过的地方就是以前蒙古人的天葬地(死人洼),人死后就安放在草地上,让鹰、雕啄食,自然分解。自从几年前政府禁止天葬后,这里才搬过来一些牧民居住。到现在还是可以经常看到老鹰和大雕在四周栖息,但他们并不伤人,就连牛羊也不伤,只吃兔子。

一路上还算顺利,可是当下了公路开始进入草原时,车走得十分吃力了。特别是在走到绕回公路的一段雪路上时,车几次被陷在泥和雪里,结果这一耽误就是四个小时,错过了本历年仪式。于是我们只好到哈斯巴特的好友斯琴图家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宽带,当我们在酒足肉饱后,我们住在了斯琴图的蒙古包里,体验了一把蒙古人生活。第二天起来又因移动赞助的手机又因周末没能及时充费停机了,耽误了一次和省电台的连线时间。但是记者一行来不及考虑其他的又开始了下一轮目标锁定。

另据了解: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与通辽市赤峰市及本盟的8个旗县市相毗邻。土地面积23046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835—1957米之间;全辖19个苏木(乡镇)、2个国营牧场、2个国营林场、一个镇;旗(县级)所在地设在巴音乌拉镇。全旗7万多人口,是一个由达斡尔朝鲜俄罗斯等7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西乌珠穆沁旗土地辽阔,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全旗草场面积20290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88%,可利用面积达1968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3%,其中一半以上为典型草原,优良家畜品种有地方种、又有从外国引进的良种及改良畜,主要有
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牛、黑白花、夏洛来牛乌珠穆沁白绒山羊等。

西乌珠穆沁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据历史记载早在两千年以前,这里就有较大的部落和发达的牧业生产。乌珠穆沁草原不仅以草质优良而闻名,而且还有林地。东南山地的迪彦庙林场、他本林场,林木茂盛,自然景观也十分独特。东南山地是草原的屏障,气候湿润,纵横乌珠穆沁草原上的十几条大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此。这块古老的土地山水相依,牧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牧人们给草原以科学的内涵,几千年来,草场依然保存完好,中外学者称之为“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的一段”。 

 



就算是在旗里(县城)喝早茶,

也是别有情趣,各类的小菜很独特。



各种肉食还是在提醒你这仍是蒙古族的茶屋。



在油茶里加入几片手扒肉,既解饿又美不自禁。



散发着浓郁清香的油茶是所有蒙古族人们不可缺少的主要饮品。



在内地都难得一见的时尚女郎


 

 



刚刚还是雾锁大地,没出二十分钟却有是阳光明媚,

天堂之路使人兴奋不已。



随时都会没入大雪之中的草原生命线 。



在茫茫雪原的草地里没有四驱的车辆,简直寸步难行。



要想知道这个喇嘛庙里有没有喇嘛居住,最好的辨别就是看看它旁边的这个牛粪堆,

因为这里取暖,做饭用的都是烧牛粪。



现在的牧民几乎都骑上了摩托车。骑马很少了,

虽然在这样的雪天里,还是骑马稳当、暖和。



生意最萧条的加油站是这里不可缺少的。



路边的胡柳在这里成了生命的象征。

千古神奇的大漠风云,诉说的历史的沧桑。



    我们看到了进草原后的第一为数不多的马群。



  一场小型白毛风(暴风雪)就会在一夜之间把一个家园填平。



有个朋友开玩笑说,应该把驾校开到这来,

不怕装车,也不会翻车。

只要油够用你尽可总车驰骋浩瀚莽原。



草原上的路,就是茫茫草地,

只要看到前边有车辙,那便是路了。



这是我在一天四个小时里的第一次陷车挖雪。



大漠热心不顾寒风凛冽,依然用镜头在记录。



在下了柏油路面后的沙土路边,

我们看到了被狂风吹出裸露的一个个大坑和土埃。



这是第二次被困在雪地里了,挖雪的时候还要顾及离我们两边不足百米远的两家的牧羊犬,大致看一下有五六条,据说这种狗咬人时,没有主人制止的话,是要把人咬得没有声音或不动了,才会离去。所以这次陷车挖雪很辛苦。



这就是草原人家生活劳作的地方。
   



草原班车是每个牧民都离不开的交通工具,不是因为他们非的乘坐,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 ,都在旗里(县城)读书。


第一次见到草原的宝宝,在雪白的才地上狂奔。



呈现我们眼前的第一座蒙古包。



大漠行中的大漠热心。



这就是记者一行下榻的蒙古包。



草原小记者.



要到牧民家做客,那的最好的礼物一般有三种。

一是酒,二是蔬菜,三是水果。



聂安邦同志,非常喜欢斯琴图家养的牧羊犬。

要不是为了采访他非的带回郑州不可。



大漠热心第一次看到真正马蹬(马鞍),感到很稀奇。



赛音吉亚告诉记者,他真想能飞到外面去 ,

看看那里的大千世界。



孩子就是孩子零下三十多度,聂安邦还啃着冰苹果和蒙古族小哥哥玩起了拉雪橇,不,确切点是坐雪橇。



        对于要骑的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给他带上嚼子。



看看穿了蒙古袍的大漠热心,多高兴呀。



            金陶拉,又在闹着让爷爷教她骑马。



令人向往的生活劳作方式。



几乎家家的孩子都会手捧哈达

唱着祝福的蒙古族民歌给尊贵的客人献酒。



看看这草原的小“蒙男”多威风吧。


草原上的小小牧马人



和蒙古族牧民喝酒时,

他们都会借酒抒情唱各种蒙古歌曲。



    对于这位蒙古族老妈妈来说,羊是她一生最喜爱的家畜。



看看怎么样这就是我的马。



蒙古族小女孩



这就是典型的蒙古族少年。



现代版的草原小姐妹。



草原的夜晚非常宁静美丽,经大漠热心提醒我才想起来,

在不知觉中已经有很久没见到这,

就像蓝色锅底的般满天星星和月亮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