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记者 聂志义 通讯员 聂安邦 摄影报道
一提到搏克二字的发音,大多内地的人们都错以为,是网络上最为流行的个人网页的名词-博客。但是,此搏克非彼博客也。虽然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两个名词,都是外来语的原音。记者采访的这个搏克是蒙古语中的原发音,翻译过来就是摔跤的意思。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蒙古族较为普及的传统健身运动。
在内蒙古草原上,较为普遍的体育竞技项目有三种,即:骑马、搏克和射箭。在蒙古族人心目中,搏克手也就是摔跤手,是草原的雄鹰,蒙古民族的英雄,所以,有很多蒙古族男孩子从小就喜欢摔跤,久而久之就在草原上形成了男儿人人都会几手的现象。
据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搏克教练,色布格告诉记者,蒙古族的搏克是全世界最文明的摔跤比赛项目,他除了要求技巧外,更多的是耐性和韧性。 蒙古族搏克还有一个比较宽泛的特点,就是对手之间不分年龄、体重,也不分种族,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最为受到此类项目爱好者的亲睐。你要是一个观众的话,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向主办方现场报名,参加比赛。
总之,蒙古族的搏克,作为一个即有极为严谨的比赛规则,又有开放豁达的参与方式,的确能称得上与蒙古民族的个性相对应的实用运动。
乌云巴图,今年31岁,出生于搏克世家。他的爷爷老布森、父亲塞那和叔叔都是在家乡较有名气的搏克手,他从十七岁正式接受了正规的搏克训练,原本是想做一名柔道运动员,可是,当他和十二名伙伴都被录取后,他却因被检查出患有甲肝病,而只好退出柔道项目,改做了一名搏克手。
乌云巴图弟兄五个,他是家里的老大,自从他在搏克手中成为了佼佼者后,各种比赛让他应接不暇 。据乌云巴图讲,大致的算下来,一年当中除了全国和国际性的大赛不说,单说,每年从自治区到盟里、旗里、苏木以及到嘎查的比赛就不下六十次,他也能从这些各类比赛中能获得数额不少的奖金,加之自己家牧场的收入,按他的说法叫作,“相当的不错了”。乌云巴图一家四口,除了他和妻子外,还有最可爱最淘气的一对双胞胎小男子汉了,是很幸福的一家人。

这些都是令人羡慕的英雄。

男人的向往,英雄的荣耀。

这就是2004年的时候,在这里举行的有2048名
搏克手参加的世界吉尼斯记录的证书。

凡是成了名的搏克手,都会有自己的摔跤服,
一件便宜的摔跤服要三千多块钱。

搏克手穿的鞋子是否舒服,直接影响搏克手技巧的正常发挥。

搏克选手在每天训练前都要打扫卫生。

搏克选手们,在博克训练前要打篮球热身。

这样的摔跤服,这有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才会用上。

比赛前对手之间要握手表示友谊。

突然袭击.

突袭成功.

势均力敌.

两条相互较劲,相互依赖的腿。

僵持中的耐性比拼。

力拔千斤.

失败的痛苦.

一百一十公斤,想要抱动都困难。

搏克手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这个世界搏克冠军在教宝宝怎么练力量。

宝宝穿上摔跤服后成了这样。

别闹了,再闹他就不给你照像了。

乌云巴图的“金口袋”

着小家伙从小就有荣辱观,拿着老爹的金牌向我们的小记者炫耀。

看看这两个“小蒙男”,象不象一个新的“兄弟组合”

不愧为搏克世家,两岁的小家伙摔起跤来,还真象回事。

看看这幸福的“爷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