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但凡是成了名的球星、歌星、影星等明星,为了补上没有经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或是更进一步的给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增加能量等不同的目的,大都要到某某高校上学、补课进修。
可是,河南省残联把散落在全省各地的民间残疾艺人,组织起来经过全面“海选”,层层考核,把关把最后入围32个项目的前三名,分别安排到全省,各个与项目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省残联康复中心进行培训进修,这可是不管是在健全人还是残疾人的文化史上,没有过的。
据记者从这些接受培训残疾艺人那里得知,此次能到河南有名的高校来接受专业化、封闭型授课,是他们一辈子连想都不敢想的,以往也没有听说他们残疾艺人中有获得很好的成绩后,能有这样的待遇。能在这里受到这么高级别的教授,传授只有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习的课程,就算到现在都来了一个多月了,想起来还像是在做梦。
来自登封的肢残艺人,钟松炜告诉记者,他是在去年年底,经过河南省残疾人技能大赛获得的浮雕项目第三名。其他同来接受进修、培训的,一个是来自驻马店的聋哑残疾艺人李学立,另一个是来自三门峡灵宝的肢残艺人杨民权。他们这次培训结束后,还要按照规定进行淘汰比赛,最终获胜者将代表河南省残疾人,参见今年8月将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残疾人技能大赛。不管这次能不能参加8月份的全国比赛,这次能走进郑州大学接受正规培训,就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心愿足矣。他和两个同学都非常感谢省残联和郑州大学给了他们这次深造学习的机会,有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他们的自信心就更强了,生活的意义就更丰富了。
据,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谢少勃讲:这些残疾人学东西的刻苦程度以及记忆力都是令人非常吃惊的,比起他所教的优秀学生来,他的这些特殊学生更使他有授课的激情,从4月1日到目前的授课情况来看,他觉得这些残疾学生很珍惜这次来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这三个特殊学生,从来中午不休息,吃完饭就直接回来继续学呀、练的,晚上吃完饭还是直接来工作室继续练。他本来有个中午要睡午觉的习惯,可是,自从这些特殊学生来后,他就被他们刻苦学习的尽头感染了。谢教授兴奋的对记者说道:“那个老师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呀,现在我的午觉也不睡了,也没有什么不适,能为残疾一人授课感到自己反到学到不少东西,真是颇有感慨呀。”

每天听谢教授给作品点评,是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

打磨工具,就像小学生写字要削好铅笔一样。

在他们的手里一块块泥巴也开始有生命,
散发出泥土的“花香”。

细细品味,下手准确,才是艺术的技巧。

作为聋哑残疾艺人的李学立,每次和谢
教授沟通就只有通过写字来完成。

有时候创作一副好的作品也是件力气活。

一件艺术品就是这样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要做成非常美地泥雕,用的就是艺术感觉。

就连食堂的师傅,都非常关照这些特殊学生,
都会在打菜时多添一勺。

他们节省朴素的就餐的样子,总会受到大学生们的赞叹。

为了照顾他们行动方便,校方还特意
安排他们住在离教室不远的一楼,
一间楼道门口较近的比较整洁的宿舍里。

就是到了很晚了,在宿舍里聋哑残疾艺人
李学立,还在练习基本功。

晚上老杨则是把精力放在了揣摩艺术的构思技巧上。

为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他们三个来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回过家,
虽然身体有些不方便,
可是换洗衣服都是自己来完成的。

老杨说,他原来只注重中国民间泥塑的修炼。

现在又学了这些更能给人艺术想象空间的艺术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