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图说:滑县木板年画叫板朱仙镇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30 10:33:06

 

 

滑县木板年画叫板朱仙镇

 

图说:比逍遥镇木板年画更有内容的滑县木板年画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直播报道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根岁尾了。记得小的时候一到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一边割红纸写对联,一边把算计好的钱给我们,让我们去买年画和门神,那时候的年画多是以电影剧照和连环画为主,福字也大都秦琼、尉迟敬德和关公、张飞等看不懂的古人为主,这些可能就是在那个动乱年代唯一能看到的传统文化的的影子吧。

在来到河南后就知道开封县有个小镇叫做朱仙镇,那里有个千年绝活,就是木板年画,就是一直未有实地前往缘见识。只是偶尔在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在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现场见到过一些表演性质的演练。一直是作为文化记者的憾事。后来,由于各个媒体几乎都已经做的过多过滥了,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就自然不构成记者抢救挖掘的即将消失的文化种类了,也就没有可做的必要了。可是,作为,在中国文化最原始的木板年画,在老记见证里没有记载,总是一件憾事。就在早前,从一位网友那里得知,在安阳市滑县有一种比朱仙镇和“五大木板年画”更有中国历史文化厚重内涵和民间传说考证意义研究价值的滑县木板年画。

据滑县木板年画研究会会长,原滑县文化局局长魏庆选介绍:滑县木板年画,只是在有史记记载的就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真正的历史谁也说不清,可是有一点可以定性,那就是,滑县木板年画可定要比十几里记载的要早得多,甚至要比所有的木板年画有更早,因为滑县木板年画里有人类更为早期的文化表现内容可以证明。其他种类的木板年画里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故事和历史演绎人物故事等。而滑县木板年画里的故事和内容都是已经失传很久了的文字,人物故事,就连木板年画的现在最后的传人们也都说不出他们所刻印的人物和文字的出处来了。滑县木版画当然出自滑县境内,主要集中于滑县的慈周寨乡、老店乡、八里营乡。滑县地处黄河故道,滑县慈周寨乡、老店乡、八里营乡。由于滑县乾隆年间为中原商埠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为木版年画的产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随着历史风云的不断变换,滑县木版年画的发展也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历程。在传承过程中,艺人迫于生计,相互之间技艺保密,选择传承人更是极其谨慎。作为一个民族民间艺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极其稀少,收集整理困难也较大,据慈周寨乡李方屯目前健在老辈人介绍,李方屯村木版画的始祖是一个潦倒艺人韩朝英(原名韩国栋),他心灵手巧,对在木版上作画潜心钻研,融入本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形成了木版画,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富足起来,这门手艺也被看成是他的传家宝,一代代的传给后人。经过后辈的流传,逐渐出现了几个派号,于乾隆年间就出现了以韩凤岐、韩凤仪、韩凤祥为代表的三家作坊,分别是兴隆号兴义号兴盛号


   解放前夕,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制年画艺人纷纷改行,开业生产的作坊屈指可数。1958年前后横扫牛鬼蛇神,木版年画愈加衰落。当时,有的艺人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把老画版埋藏于地下、房顶、墙板内,保住了一些版面,但许多珍贵的版面则被毁掉永久的消失了。直到1962年,政策放宽,木版年画市场开始复苏。以慈周寨李方屯村全村为例,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近200人制作年画,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板,一人一天平时能印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年画,一张卖四、五块钱,跟当时的一斤小麦一个价。外来的画贩有时需要等上四、五天才能买到年画,并且每张年画都须政府委派的专人盖章,作为纳税的手续。动乱年代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木版年画又被作为封、资、修的产物,不能留一块一版,被迫停产,有些老印版又被埋在了地下、屋顶等处。文革后,将这些版面挖出后,试探着制做一些,但生产量很有限,也销售不动。直至改革开放后,木版画作为民间手工艺珍品,收藏和观赏价值日益提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并喜爱,木版画艺人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整理,使木版画得以恢复,艺人又开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地位。生产和销售又达到繁盛。一进腊月,画贩就推车挑担远道而来,以农产品小麦、高粱、玉米等换取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内容丰富,以神像、族谱、神话故事、山水、戏曲故事等为表现内容,以中堂、门神、灶君、对联、扇面等为表现形式,主要与民间信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代人与天地之间一种和谐的期望。


  滑县木版年画采用印绘结合的制作方法,基本程序为:绘稿、雕版、印刷、涂色,至今仍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制作工艺。

 

滑县木版画在乾隆年间大多是通过浚县、内黄、东明、长垣、兰考、开封县及本县的画贩销往全国各地的,也有来自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的画贩自己来采购的,这些画贩,专做批发木版年画业务,有的连续做到第三代、第四代。每到腊月,纷至沓来,排队等候,年画生产不出来,有时在艺人家里一住十几天。至清朝末年已远销至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目前发现的画幅上就有许多认不出来的文字。2007年滑县木板年画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冯骥才先生200611月到滑县考察后称:滑县木版年画是普查、抢救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一个年画产品。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在听完魏庆选的介绍后,记者一行又跟随他来到了滑县木板年画末代传人耿建社的家里。并在这里看到了滑县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和全家齐上阵的热闹场面,特别是从他的儿子耿尚峰能继承,他们祖传近30代的绝活上看到了,滑县木版画的将来肯定会比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更辉煌。

从这在河南是很少有的,现在依然透露出来昔日繁荣的村子街道来看。

这里很像是过去的文化大院。

 

滑县木板年画的原材料的梨木也越来越少了,原因是人们都优化了果树的品种,

人们要的是果实换钱,而不是果木呀。

 

可一个这样小的模版要一周左右,刻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线条和风格,

当然也要注意安全,因为刻破手的“流血事件”可是经常发生的。

 

滑县木板年画的画面好像更为干净明快。

 

这些都是超大的模版,在同行业中是不为多见的。

 

这些都是老耿后来又补救的模板,原来的祖传的都被几百块钱给卖掉了。

说起来他自己也懊悔不已。

这些年画现在成了收藏的工艺品。

 

这就是在卖掉祖传模板时,老耿留下的年画原型。后来,

他又根据这些原画刻制了现在的木版。

 

这是裁纸的工艺之一叫做比纸。

这叫定规矩。

拿着刀,就是这样把一张张印制年画的纸割出来的。

 

把刻好的模板放好后,就要调墨了。

 

 

在模板上刷墨用的是自制的用猪的鬃毛制作的刷子。

 

在木版上铺纸是一个技术活,要稳准快。

 

用自制的布墩来回的抹纸,用劲要均匀平稳。

 

这样一个年画的拓印工艺就完成好了。

在拓印、晾干后的年画上涂色可是一件很有耐力的活。

 

涂色的工具和涂料也是很多种。

 

涂色的活计在老耿家正在被向下一代传授着。

 

看着就是一件刚刚“出炉”的大型滑县木板年画。

 

看看这些被印成道德规范的年画很有创意,你知道这些字都是什么吗?

 

经过装裱后的年画更显现出了他的独特和生动。

这些最原始的年画原型由于年代久远,已被腐蚀的破烂不堪了。

 

不同于其他年画制作的还有这组传下来的扇面制作滑县木板年画的一种。

 

现在这里有了专门为祖传绝活而设立的“滑县木板年画研究会”

有了依靠的传人们对吧自己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心更高了。

 

对于失传消失的文字和故事,魏庆选(中)和这些传人们正在研究解密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