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纪事2010年清明》之一“祭拜传统”
作者:大漠寒心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6 16:26:03

 

 

《纪事2010年清明》之一“祭拜传统”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小记者 聂安邦 摄影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首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古诗《清明》,把清明的意境和人文描绘记录的淋漓尽致。那时节清明的季节,除了作为中国文化的纪念故人和表达追悼哀思的日子外,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记录农时时间表的一个耕作时机。

在河南,当地还有一个“早清明,晚十月一”的说法,就是说,祭奠上坟的话,清明时节,可以提前,秋季的十月一可以晚些。所以,在离清明节还有半个多月大家就开始了清明祭拜的事情了,多半都是在趁周末休息的时候,这一,不占用工作学习的时间,二呢,也可以趁机到郊外舒展一下困顿了一个冬季的身躯,呼吸一下春的气息。

和很多文化的变异一样,现在的清明和以往的清明节有了很多不同,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了,现在大家都注重实际效益了。除了一些面子上的故事外就只剩下利益了。

清明节前夕,记者也和老记见证网的小摄影记者聂安邦一起,拿起相机开始了几天清明画面的记录扫描。

很久没有联系的族人突然通知,说要举行修家庙、续家谱的活动,并邀请记者务必参加,文化复苏后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一系列的拜祖追宗的寻根活动,续家谱也可谓是各个姓氏中几乎都在进行的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形式,于是记者也用镜头记录了一些画面。

 



 


虽然这个村子并不是太大,但是活动组织的还算井然。


 


毕竟是孩子,聂安邦工作之余还是看到玩具就走不动了。



这里面最热乎的场面就是排队捐款的队伍前了。


虽然,大家还是见面彼此要热乎寒暄几句,

可是,在这个地方总是感到有些尴尬。



最要命的就是捐款人都要在黑板上“张榜公布”,

并引进了网络文化——随时更新。

捐得多的心疼落个好面子,可是那些捐得少的就----

 

这位是当天活动现场最卖力的,一刻不停的在宣传鼓动,

大有PK央视直播支持人的味道。

(聂安邦 摄影)

 



这个就是聂氏祠堂,记者是头一次见到。





虽然很小,但是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聂安邦 摄影)




这两位可能算是村子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了,但是却未必是辈份最高的,因为,辈份高的往往却是小孩子。所以,从小记者就知道村里有大人和小孩子见面喊爷爷的十分奇特的现象。



昔日的“女民兵排长”,和“村花”现在也都是暮年之人了。



这就是未来的聂氏栋梁吧。


由于匆匆组织,所以,活动现场的地面还很虚松,

小安帮觉得很好玩有点像河边的泥土。




小美女,搬的是自家的老板凳,可能比他爸爸的年龄还要老。

 




“儿时的小伙伴,今日的老伙计”,年年岁岁催时进,豁然相见感慨多。

 


这里的厨师不需要等级,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缺不了,

最主要的是记者也喜欢他们的大锅菜。



爷们的手切起菜来也很快的,这可能是传染了城里人的毛病吧——女人不做饭,男人勉其难。

 


谁说男人不干活了,你看看人家不是在“后台”做幕后英雄么。



看看着锅里的东西就会让你味觉打开。




这边趁着活动开始的空隙,大家开始寻找着聂氏的渊源。



祠堂里没有什么塑像和神秘之处,也没有奢华的排案供享。



趁着大人们忙着见面后的寒暄和叙旧,小安帮也开始祭拜了起来。



这家伙嘴里还不停的祈祷着什么,等走进了才听到

“希望老祖宗保佑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保佑爸爸能顺利地把挖掘民族文化的事业进行到底。”



凡是来参加活动的人都首先要来拜祭祖上。



大会就要开始了,大人急急忙忙的拉着孩子往会场里走。

(聂安邦 摄影)



会场上人越来越多很是热闹。

(聂安邦 摄影)



大会正式开始,没有什么仪式就是挨着讲话发言。

(聂安邦 摄影)


乡亲们也像参加人大会一样很认真的听取大会的发言。



村里也请了很有经验的“资深仰视记者”做一线拍摄报道。



村民们也像当年选妇联主任那样积极的举手表决。




就连这为做了半辈子家庭主妇的老人也来参政议政来了。



这种村级拜祖大典还是引来了不少城里人来观摩。



小安帮看着这场面有些想笑,半官半民的活动很有意思。



孩子们就是孩子,只顾自己玩,放过的鞭炮没有响过的就是他们的目标。



看看,这小伙子捡的,要在过去就是大收入,会省好几毛钱呢。



会议也像央视报道的那些会议一样,成功落下了帷幕,

村里在外面有头脸的捐款多的都被选为了头头或者名誉头头。



最后村人们在再三动员下才与来宾们合影留念。

(聂安邦 摄影)

 


看看大锅菜出锅了,过去叫做饭桶,今天该叫菜缸了。



看着油炸的辣椒肚子很有受刺激。



地道的农家菜,实惠的家常饭。




只是现在在村子里也很少见到手工做的馍了。



 

这哥们肯定是经常吃这大锅菜。



看看这动作的娴熟就知道,要领十分谨记,稳准狠。

(聂安邦 摄影)


这场面可是比农村的红白事大多了 。也算是一景吧。



服务员过去被叫为“端盘子”的,或者叫做“端调牌”

可是,这位大哥该被叫做什么呢?



老人家站那里呆呆的不知道为什么不去吃饭。


 

在清明节不可缺少的要算是各个寺院、庙宇里的香火了,大家都在祭拜故人之后又要为活着的人们祈求福祉,免难去灾了。也有一气呵成两项兼顾的。

不说了,用片子记录,让事实叙述吧。


光听老人们说过,金山银山,不知道这是不是。



来往的香客们看着地道的小吃也是纷纷慷慨解囊。



不知道是哪位智者说过算卦的拜佛的都有家里有灾有难的人。



在佛像前还是有人犹豫不好意思。



聂安邦很好奇这些老奶奶在做什么呢。



原来他们是在帮助寺院为来烧香的香客和居士们做午饭。

(聂安邦 摄影)



这位气度不凡的不是到是不是这里的主持。



这里是比较繁忙的场所,但是就不知道捐助的钱最后去了哪里。



记者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要穿僧袍,

是不是这样以来会被佛主更加保佑一些。



来这里买东西都必须叫“请”你看看这个老兄正在从兜里掏钱来请荷花。



小和尚端的东西是法器,是用来诵经施法时用的。



这里可谓是香火旺盛,这也是佛家的幸事。



这里的场面很是宏达了。



现代的城里人几乎都很难看到这些特大礼品馍了,

这都是在过年过节等大型活动时才做的。



听老辈人讲原来都有几袋面(一袋45市斤)蒸一个馍除了蒸制出各种花样形状外,最大的馍都是先做一个小的蒸熟后再在蒸熟的小馍外面附上一圈馍面,等蒸熟后再依此类推。



这就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邮局,什么东西都是通过这里免费发功送过去的。



记录这些虔诚的香客时,更想告诉他们对待世人也要真诚

才会得到佛祖的保佑。



保佑这些人能有人性,有人味,有人情做一个真正的人。

(聂安邦 摄影)



云雾缭绕,香客穿行这是清明节的一个缩影。

(聂安邦 摄影)



这里也增添了臧佛教寺院中很常见的转经桶。



这里也用上了很是先进的音响设备。



还是这口大钟还有点传统寺院里的样子。



这里不但有像少林里那类天价超大的大香还有,有长长的火遍和外币兑换,不过这里兑换的不是地球上能用的货币,至于外星球能不能用,就连制售纸币者自己恐怕都说不上来。



也有的香客用最时尚的方式带着鲜花匆匆赶来了。



这里的水本是地下自来水,虽然是比城里的水好喝多了,

但是,也不是只要净手就会百病不生。





不过,一天过去后,在夕阳的陪伴下这里的景色确实比城里的惬意多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