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014“郑交会”最后疯狂
《老记见证网》 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一年年过去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各种各样,各门各派的“郑交会”也越来越多了,参加的客商也越来越多了,档次却是越来越低了,低得很有点像过去的赶“社会主义大集”也有点像河南乡村的“庙会”和一个周末集市。这也不得不让曾经见证过这个国际贸易“交易大会”曾经辉煌的记者感到了一丝没落。
记得首届“郑交会”的时候,不单单是以省政府为承办单位,更以全国及全世界为邀请范围进行声势浩荡的开闭幕式的规格。闹得一个媒体只限制有限的记者参加,那时候,就连媒体同行都会很嫉妒能到会的记者。每家媒体都会不惜篇幅的对会议每天整版进行报道。
可是渐渐地那昔日的辉煌也只能成为郑州会展中心的骄傲回味罢了。

这个是在那个大雅之堂上看不到的,不是客户们不喜欢,是因为交不起展费。
收费的可是旱涝保收捞了不少。

这里可是一位难求。

这个销售成堆的名人字画阻止记者拍照,估计,肯定是见不得光的玩意。

这些小工具记者也很喜欢。

依仗没带儿子来,不然后果很严重。
已经有开始撤展的了。

垃圾广告依然在发。

这一天据说有十几万人。

这些女孩很辛苦。
有点赶集的味道了。
这可是在国际会展中心的大庭广众之中,请注意素质吧。
熙熙嚷嚷人头攒动。

很尴尬,很萧条。

又见到了忽悠帮。
这里不该静悄悄。

这个美女很自豪的说这是狼皮,
她忘了狼图腾的精神和动物保护法了吧。

见到最多的就是这些缅甸玉石商户。

又遇到了一帮忽悠,不知道是忽悠擂台赛还是----

呵呵,飞行器记者也喜欢,可是,在这里怎么就变成了地摊货了。

哈哈,看看这位老人家颇有收获呀。

呵呵,很有趣的中外交流。

很动听的音乐,难得一见。

在河南遇到了可以论堆卖的工艺品。

小咸菜是女生的最爱。

这些肠子比超市的便宜多了,就是不知道品质如何。

看样子像是佛教,不过大鼻子僧人还真是不多。

这不是超级大刺猬。

是不是也和街头“拼血本大甩卖”有几分相似呀?

吆喝,这还有一帮大忽悠呀。是不都是一伙的呀?

北京烤鸭也跌份了,真惨!

看来这里也不是一片净土呀。

看到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了。

真想买一对,就是没带钱。

看来,难以受到人们青睐的并非华夏民族文化遗产。

真便宜,看美女喜上眉梢的镜头。

看到了“大枣哥”那里的大枣了,估计都是往年陈货,
因为新的大枣还没有收获呢。

现场作画,很让记者佩服艺术家的勇气。

很多人都是提前下班来赶这“末班车”的。

这酒喝着多别扭呀,这包装也值不少钱吧。

免费品尝也要注意肚子。

快点卖了吧,要是坏了就一文不值了。

这位美女一直在含情脉脉痴痴地看着记者。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场合不会有假货,其实呢?只有天知道。

这里基本上都是给家人捎的礼物。

把大勺掂成这样也真难为老板了。

有人说,人的生活就是为了一张嘴,此时,就很有说服力。

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游戏发明很多人都驻足瞠目。

看着就有点渗人,在骨头上刻字作画,
太残忍了吧。我仿佛看到了人体标本。

第一次看到这样辉煌的餐厅。

真是大智慧的大手笔呀。

学生娃们依然在游魂。

被带动的马路市场。

本是同行人,但有不同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