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岗的柿子又红了系列报道——第二记
再见柿乡风:寻找镜头中的柿子奶奶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小记者 聂安邦(14岁) 摄影报道
从20多年前刚出道的时候拍过一张“柿乡风”的获奖作品之后,便与河南的柿子有了特别的情缘。也可以说,它也在以另一种方式承载着记者的青春记忆。
20年前、13年前、7年前、2年前---,这些年一次次的拍摄都记录着岁月沧桑的变化,也见证着这承载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遗风正在在人们的漠视抛弃中离我们远去逐渐消亡着----
十几年前第一次踏上郑岗这个世外柿园记者被这里保存完好的柿林震惊了,尤其是在金秋十月绿色衰颜百花凋零的季节,满山坡都是一片晶莹剔透的“红灯笼”甚是好看。满村的男女老幼都在田间地头、岗上坡下,房顶麦场上忙碌着,有说有笑的还有哼唱的,那个热闹场面把人们带回到了大集体时代生产一线那热情高涨的场景中去!
随着社会不断复杂化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异和逆转,今非昔比的事物太快了,一个城市一个月一个摸样,拆了建、建了拆。把原本的章法搞得面目全非。当一个人好不容易从这种漩涡中置身事外的时候,又想起了那久违的柿乡风。
记得两年前,当记者随一位当地影友再度来到这个给我惊奇的地方时却又给记者了更令人瞠目结舌久久不愿接受的窘况。偌大的一个村子竟然很少碰见在村子街道上行走的村民,整个山岗柿子树依旧在,红灯笼依然红,只是不见了那红红年代的红红火火的卸柿子景象。
记者记得从整个采访拍摄的过程中只有五个貌似该村的年轻人出现外,其余的都是在家里忙碌的上了年纪的空巢老人。采访中,老人们既兴奋柿子的丰硕,又焦急年老体衰无法收获这眼前的“红火”,更让记者心焦的是这些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于是乎,记者发表了一篇《郑岗的柿子红了;记者的心碎了》摄影报道。也即是这篇文章之后,第一届柿子节诞生了,(这是后来记者才知道)。
就在暑假过后进入秋季后,记者又牵挂起了柿子村的那些老人们。就在这时,微信群里传来了一位当地网友的信息说:再过几天就是第二届柿子节了,记者可以去看看。在这个悄无声息的低调开幕式上很是让记者失望懊恼,一个民族文化的遗产活动节日竟搞得花里胡哨四不像很是悲哀。
更让记者心酸的是。除了一些在警力保护下到场的政府官员讲话和当地文化团体授牌之外便是一些不入流的草民文艺演出,就这样的活动也是在一家房地产商家的赞助下搞起来的。来的媒体更是少得可怜,除了记者和随同的几位同行和在现场的某门户网站河南频道全场直播外,未见到其它正规媒体的身影。更没有以往记者见到的村民卸柿子、旋柿子的场景,据当地村民介绍只有等到了霜降节气后,才能卸柿子,否则晒出的柿子不会有柿霜。
于是记者在进行了常规活动拍摄后谢绝了主办方安排的午餐,驱车匆匆回城了。霜降节气来到了,但紧跟着的连续大雨又不得不使得村民收柿子和记者拍摄都推迟了。经过雨过天晴加上秋风扫落叶好天气后,记者又和媒体同行再此来到了柿乡风吹起的地方。
进山的小路依旧坑坑洼洼,没有了柿子节时候的洒水降尘,路上一队队拉石子的大货车飞驰而过后扬起的灰尘可真是遮天蔽日!没有了村干部和政府领导的山村里除了鸟鸣鸡叫外很是宁静祥和。所不同于前两年让记者心碎的柿乡之行的是,田埂沟边卸柿子的人们中多了很多年轻的壮劳力。沧桑岁月中,昔日给记者摘苹果的老奶奶不见了踪影,昔日的九旬柿子奶奶也因摔断了大腿告别陪伴一生的旋车,正式退休了。
那位年近九旬白胡子老爷爷的背更驼了,拉起车来双腿都在哆嗦中艰难蹒跚。
村民们告诉记者,人老了,该走的都走了,年轻人都跑城里淘金去了,政府让村子里的村民都搬到山下的楼房居住,慢慢的不等人没了村子就没了,就连村干部都去县城做生意了,那这些柿子树就更不用说了。柿子也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会珍惜了,也许再过几年这里的柿子就再也看不到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七年前,
现在照片昨天的小女生—张景瑶
已经是高三大姑娘了,旁边的小男生
就是我们的小记者—聂安邦。
那也是记者偶然发现了很美的柿子树下的一个很美的画面,
随就有了这个醉人的画面还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故事。
这个就是在第一次寻找柿子奶奶的时候
途经一个山坡遇到的天然白胡子老爷爷。

老爷爷很好奇的看着镜头里面的世界。

再次来到几年前的地方,土坡已经修成了宽广的大马路。

老人家的心态还算不错。

这是年近九十老人自己开荒种的玉米。
老爷子的听力不是太好了,记忆力就更糟了。

老人家一个人生活很艰难。

拉着没有气的车子老人有点颤抖。

老爷爷家里比前几年我们来时要好多了,
地面也整理过,还收留了两条狗。

老人要在新修还未开通的公路上晒粮食。

老人的房子在修公路时被拆了,
到现在还没有给赔偿。

谈到以后的日子,老人有点难过。

吃着记者带来的大枣,老人记起了我们,
因为第一次见面记者也是送给了老人随车带的大枣。

让老人吃吧,记者替他把粮食晒上。

为了安全记者还是尽量把粮食往路基挨着。

显然,老人舍不得吃要留着慢慢品尝。这个笑让记者很心酸。

见到九十多岁的柿子奶奶的时候,她家正在卸柿子,
今年她没有再亲手旋柿子了,她说:干不动了。

柿子奶奶走路要靠挪着板凳才行,这是他的小女儿。

这个帅哥是柿子奶奶的孙子。

这个是柿子奶奶的老伴,就算是柿子爷爷吧。
他说:他家的红薯个个都很甜。

不知咋滴拍了很多次好多年了,
这次老人家突然很生气的拒绝为她拍照。

老人家一生生养了四个儿子、六个女儿。

第二天虽然经过了柿子奶奶的儿子女儿做了工作,
记者又拿出了大枣让老人家吃,可是老人家还是拒绝了。

还是这招管用,柿子奶奶对待孩子还是很善良地。

柿子奶奶说记者给她照相是坏人,俩孩子都是好孩子。

就连偷拍也被火眼金睛的老人家发现了。

曾经一起见证柿子奶奶的好友省电台老主持人
张建功也在讲述当年和孩子们一起见老奶奶的情景。

老奶奶对女孩子还是额外的
热情非要瑶瑶留下住两天。

这是昨天收获的红薯被老人家晒成了红薯干。

虽然,干不动了,可是在柿子奶奶的房顶上
还是找到了不是很多的柿饼。也难怪,
旋了一辈子柿饼怎么说停就停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