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2016春节淮阳“泥泥狗”金猴献瑞
作者:聂志义 聂…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7 19:13:35

 

2016春节淮阳“泥泥狗”金猴献瑞

 

老记见证网  记者 聂志义  聂安邦(15岁) 摄影报道

 

  很早就不止一次的听人说起过河南的“泥字号”泥人、泥咕咕和泥泥狗。在此三者之中,此前老记见证网记者有幸在同行的推荐陪同下,驱车来到了河南周口的淮阳县去走进神秘的泥泥狗。

  最早了解“淮阳县”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的龙湖荷花十分受到全国各地的影友痴迷和亲睐,后来又听说这里的龙湖也是因为受伏羲文化祖地的太昊陵的影响极受全球华人仰慕。

  据资料记载:太昊陵是纪念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占地八百七十五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三千多年,历代帝王五十多次御祭。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据《山海经》记载:“泥泥狗”是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留下的。自有太昊陵就有“泥泥狗”,因为这是纪念伏羲造人育物时开始制作的。这样的观点在淮阳“泥泥狗”艺人中已是共识。“泥泥狗”身上的神秘八卦符号,反映出人祖伏羲对天地万象观察、归纳和总结的精粹。“伏羲治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制象而作易。”伏羲八卦卦象由三条虚实相间的线组成,实线“—”谓“阳爻”,即乾;虚线“--”为“阴爻”,即坤。清代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天地常理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从何而生,女之归男乃生生相续之道。男女交而后有生息,有生息而后其终无穷,前者有终而后者始,是人之始终也。“爻”的实质意义隐含着阴阳、虚实、交合、男女之道,天地万物生息之常理。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出售的泥玩具总称,并非只限于狗类。叠用两个泥字,前一个“泥”字为定语,作动词使用,即用手传揉,也含亲呢之意;后一个“泥”字作名词,即物体的材质“泥”。当然,这种解释仍限于顾名思义的概念理解。


  “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是人祖爷、人祖奶持土造人时传下来的。”淮阳“人祖会”以“泥泥狗”作为祭祀伏羲的“神物”。淮阳人崇拜狗;敬重狗,认为“神狗”能为人类消灾、被病,保卫一方平安。

  它的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驮子斑鸠、鱼\蛙、龟、蟒、蛇、狗、熊、蟾蜍、晰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

  淮阳泥泥狗主要产自淮阳县城东的十二个村庄内。这一带南距古宛丘遗址八里,而至太昊陵仅二里。从古城遗址由西往东,向太皇陵集中,这十二个村庄是:金庄、武庄、陈楼、前后下楼、史庄、许楼、段庄、金庄、刘庄、五谷台、白王庄。

  现今,距离太昊陵几公里处的城关镇金庄也就是目前,制作泥泥狗保留的最为完整最为集中的村子。

  任国和,就是这些众多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中的一位,他六岁开始跟随父亲学捏泥泥狗,如今已有六十一年了,今年六十七岁的任国和目前已将淮阳泥泥狗发展到了合作社加作坊的产业化。他们的“淮阳县金辉泥泥狗专业合作社”已吸收农闲作坊十余家加盟,生产制作的形态各异的品种已达几百个,年收入已达百万之多。除了把这种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遗传继续传承下去外,也为当本地百姓自力更生奔小康增加可观的收入。

  据任国和向老记见证网记者介绍:现在还在制作除了他们金庄村有六十多户手工作坊外,其他村只剩了六户人家还在继续,但是其制作的种类和方式大不如从前了。制作泥泥狗大多都是需要经验加灵感,尤其是,要熟知伏羲文化的精髓和生殖图腾文化的内涵,泥泥狗的制作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艺术创作,但凡高手的作品永远都不会重复。他也是我国几千文化中最为灵感艺术的特别民族艺术,这种艺术在国外叫做“抽象艺术”。

  任国和还介绍说:光他从爷爷口中知道,祖上世世代代都在沿袭创新的传承着这门手艺,要说有多少代了,还真说不出来一个准确的概念,光知道有了太昊陵就有了这玩意,估计至少也有上千年了吧。一般都是在每年开春,大地开化后趁农闲的时候开始制作,一直干到麦收和秋种之后再继续,一直到了冬季上冻,然后就是上彩涂色的后边工艺。 

  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开始上市销售,直至农历三月初一收工。一般人家都会卖个两三万,好一点也会有五、六万的进项。

  现在任国和已经退居二线专门做起了文化艺术顾问,一边培训传授泥泥狗的精华,一边潜心研究更多的思想性新品种,大舵已经传给了47岁的儿子任恒伟当家了。

  当老记见证网记者赶到任国和的“大宅门”采访他时,刚刚从登封参加完为期半月的河南电视台春节晚会录制后的任国和也刚刚端起午饭正在“充电”——

  今年刚刚进入冬季,任国和合作社的七大系列;八百多个品种的泥泥狗就被纷至沓来的郑州、开封等大城市的买家订购一空。任国和绷不住喜悦的告诉老记见证网记者,猴年一来真得很顺,或许就是应了他借河南春晚献给全国观众的“金猴献瑞”的吉祥吧。

  相信在任国和及众多民族文化传承的艺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泥泥狗产业文化观光园”就要诞生了。

  在淮阳泥泥狗中资格最老的要数年城关镇许楼村已九旬的房国富老人了,今年九十二岁高龄的泥泥狗大师从十二岁就开始了祖上手艺的制作,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他家也属于专业、职业手工作坊之一。原来的形式还算红火,自从两年前儿子房克宽病逝后就只有60岁的儿媳李德兰强撑“东墙”了。从刚进门开始负责外出兜售泥泥狗到后来成为了家里的主力军,这个言语不多的女人为此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现在为了重振房家大院的辉煌,刚刚年满二十岁的孙子辈新郎官房文祥便和新媳妇李文秀一起,也加入了上阵“母子”兵的行列,要在爷爷的亲口传授下,将祖上的手艺和文化一代代的传下去。

 


阴霾之下的淮阳龙湖仍不乏有夕阳的残辉。

 

 



有一家渔民,捞了很久也没有收获。

 

 



水面上肥肥的野鸭子倒是逍遥快活。

 

 



刚刚唐突造访就遇到了任国和家的饭点,

任大婶热情的给我们盛饭。

 

 



真的犹如战场打仗一般,连吃饭都不得安生。

 

 



不说大家也看出来了,任大叔很开心。

 

 



这些牌牌匾匾都没有时间挂了,

但却是一个任家泥泥狗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这些身材各异,生动灵气的小家伙们谁见谁喜欢。

 

 

 


看看这些奇怪的小生灵,

谁说抽象艺术只有外国人会欣赏呀?

 

 



看看把我们的小记者给迷住了吧。

 

 



放下饭碗,任大叔开始描述了他的远大规划。

 

 



这些都是以今年猴年为主题的“泥泥狗”,

不上央视春晚是他们的损失。

 

 



这些都是人家提前交过钱的两千件“新生”。

 

 



说起每件“泥泥狗”的创作都是一个历史故事代表。

 

 



看看这些,再想想那些戏曲的脸谱,

其实抽象艺术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存在已久了。

 

 



能够把不重样的作品发挥到淋漓尽致,

不是大家、大师绝不可能做好。

 

 



哈哈,没成想任国和这67岁的年轻姥爷又添了第四代了。

怪不得,任大叔一直说这猴年真顺呀。

 

 



看看这一家的老小就不难想到了,

伏羲文化的一个侧面缩影。

 

 



小记者很喜欢这个小猴子,

很简单且又很符合孩子们的情趣。

 

 



看来,这些可都是任大叔“金猴献瑞”的好彩头呀。

 

 

 


看看这豪宅吧,据主人说才二十多万。

 

 



这就是女强人李德兰,她家的作品大都更接近了生活化。

 

 



这些半成品也都是刚刚出手在晾干。

 

 



人靠衣裳马靠鞍,这小家伙们也是要靠彩妆才能出灵气。

 

 



哈哈哈,抽象主义的生活气息,

如果到了法国一定会震惊法国艺术大师们的法国梦。

 

 



具有教育意义的“非礼篇”是小记者发现的:

依次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这个是“埙”,也是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九十二岁的老爷子房国富闪亮登场了,不过身体有了些小问题,

因为上了年纪,骨质疏松腿不好使了。老人得知我们一行来拜访后

不顾天冷和颠簸让孩子们派专车接回来了。

 

 



老人走路要依靠这个自制的车子推着行走。

 

 



一谈到老人家从事的“泥泥狗”的历程,

一看看老人家的精神头就知道了。

 


其实,制作“泥泥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

动手练脑和联想动脑就能活大岁数。

 

 

 


老人家现在只能当艺术指导了。

 

 

 



看到上彩的力度达不到,老人家憋不住了。

 

 




其实有时候的上彩就是艺术加工的延伸,并不是描画那么简单。

 

 

 




每个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传奇故事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老人家说起话来很幽默,也很健谈。

 

 



记者建议等天暖和了联系他去那些艺术院校,

给那些找不到艺术灵感的孩子们讲讲课。

 

 

 



老人吹的调调虽然不知道叫啥名字,

但是很有些古诗词里的哀婉。

 

 

 



由于老人家腿脚不灵便还非要送我们,

经我们再三劝阻,才有李大婶代为送客。

 

 

 


我们一行顺便又来看望一下老刘家的后人——东汉陈王。

 

 



不巧的是,这个古代王爷虽然没被强拆,却也过得不如意。

 

 




地宫里面很多地方都被地下水给淹没了。

 

 

 




阴霾挥不去,正可增冬曲。待到春来时,淮阳开大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