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老记见证豫西印象——栾川行(二)93老太太孤独守望深山里 三个子孙满堂儿子的大院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29 9:45:07
   

老记见证豫西印象——栾川行(二)

 

 

93老太太孤独守望深山里

三个子孙满堂儿子的大院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当前中国是老龄化社会,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也只有在中国还有一个近年来才有的一个新名词:“空巢老人”,其表示为由于年轻人都要进城打工,仅剩下年迈老人孤苦独居的家。偶然的一个机会让老记见证网记者意外的看到了一个农村的怪现象。时逢初春季节,在豫西栾川这里的人们都要在农历的二月二和二月一十五这两天回老家扫墓上祖坟。这时节栾川周围的沟沟谷谷片片花争艳,处处有芳香,景色十分令人情不自禁的兴奋喜悦。可是在村子里家家户户相互稀罕温暖的问候背后却是一个心酸的现实。

  在叫河镇六中村瓦瑶沟组今年年近70的杨金玉老人告诉老记见证网记者,虽然一到这个时节全村几乎都回来给祖先上坟扫墓来了,可是只要人们一走,一个偌大的村子也就是只剩下7-8老人在家中守望者。现在山里人的命比过去还要苦,因为过去只是生活艰难些好歹家人都在一起相互依靠有个照顾也算是有个家的样子。可是现在呢?非但生活艰难了,就连亲人们也都是四分五裂的外出谋生活命去了一个家却破了,尤其是老人们不但是老无所养就算那天在床上病死了也没有个人知道呀,这样的例子还少么?

  在叫河镇的梨树沟,一面上坡上的一个建筑群里只剩一下了一位93岁的吴老太太守着三个儿子若干孙男嫡女的大宅院,老太太有时候几天也见不到一个人说说话,只要一听到山下公路上有机动车的声音就拐着她那双原本就不灵便的小脚站在高处往外张望。虽然她的视力也只能看出去十几米,可是,她依然要时不时的去张望。老太太见到老记见证网记者的时候激动、高兴地不停地说话,说的记者都无法离开了,老人最怕的就是万一有个病晕倒了都不会有人知道。和老人家分别的时候,从她的眼睛里记者看到了恐慌和失落,她一直在后面跟着唠叨着什么,好像是跟记者说又仿佛自言自语。

 


过去时空巢老人,现在是空去老人了,

一个村子也没有几个人了。

 



常言道:“狗不嫌家贫”也毕竟是常言了。

 



在沟对面的这个建筑群很有味道,

一看就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户人家。

 



这里的路依然是百年未变的原始基石。

 

 



吴老太太吃的饭里没有肉蛋和蔬菜,

也是只葱花和盐凑合的稀饭。

我不知道她的儿女和孙男嫡女们

看到这个画面会作何感想。

 



好友老杨说老太太身体很硬朗,

可是老太太的心里很脆弱一见到人就亲近的舍不得松开。

 



看到老人家那种失魂落魄;

恋恋不舍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已,

或许对于她来说家人能在一起最重要。

 



如果不是不是对祖祖辈辈山里人对大山对土地的眷恋,

这里用不了多久也将成为一个个鬼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