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郑岗的柿子又红了,郑岗人却哭了——
郑岗的柿子又红了,郑岗人却哭了——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4 15:20:38

  

  

  去年是遭灾阴霾没太阳,今年却是阴雨连绵柿子烂树上了。

  丰收的柿子卖一万,娃要结婚的房车至少一百万,还不算把他养大成人的艰辛,这娃养不起呀!

 

郑岗的柿子又红了,郑岗人却哭了——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原本是“十一国庆”小长假结束后,便要老记见证网记者开始将镜头对准一直关注了十多年的郑岗柿子,虽然关注郑岗柿子的初衷与愿望都是为了希望它做大做强,做成产业和品牌。这样做也能多多少少让一些即将消亡的民族文化能够尽量的多保留一些传承下去。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和政府政绩工程重点的转移。这个老传统的老玩意也自然要被漠视了。只不过它仍是我们这些媒体、摄影人、民族文化志愿者还有我们这些想当年曾经受到过它影响恩惠过的人们,心里割舍不下的那个心痛和眷恋而受到了迟缓它的衰老罢了。

  曾经在媒体关注和社会情感的影响下,一些政府部门也做了一下诸如柿子节等很是浮华的活动,但是对于郑岗柿子的发展还是没有什么成型的积极意义,

  尤其是去年在郑岗村举办轰轰烈烈的荥阳第二届柿子节后不久,郑岗柿子就因看似天灾实为人祸的一个多月阴霾遮笼罩而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晒,绝大部分成了“黑炭”,柿子丰收了柿饼却遭灾了,这时候,这里的老人们却指望不上那些举办柿子节的人们了,我们老记见证网就曾发起过为了柿子奶奶团购扶贫柿子的暖冬活动。

  日月轮回,正逢河南的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央的直接查处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今年郑岗的柿子又红了,有了阳光的保障郑岗的柿饼也应该丰收了吧,郑岗人的生活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然而并非如老记见证网记者想象的那么乐观,没想到这个秋冬交替的霜降时节本应该是郑岗人卸柿子的时候,可是连续不断的雨季又给这个郑岗柿子直接拦到了树上卸不下来了。

  这让本应该让刚要舒展出笑脸的郑岗人又紧紧的锁上了眉头。

  这不,老天爷刚刚露出笑脸,老记见证网记者便匆匆驱车赶到了很是熟悉的郑岗山上用镜头锁定了真实中的郑岗柿子和郑岗人,在没有政府官员的陪同下老记见证网记者从中又发现了更让世人不为知晓的伤痛。

  这伤痛之一:就算有老天爷的恩赐柿子能收个一万元,可是这个娃们娶媳妇要房要车就得一百万,这还不能去大城市,就在荥阳县城一套房子就要90多万,这90万的房还只有70年,一年就是十多万呀。这还不算把娃养大成人的艰辛和花费,现在政府让生二胎了,可是谁能养得起呀?

  伤痛之二:远在几公里外的新社区住不上,政府让把这郑岗山上的老村里的房子扒了才能去那里住楼房,可是我们的农具怎么办?我们手的粮食咋背上去?来回几公里怎么能照应好这块土地呀?政府让农民集中住进楼房的做法就根本不现实。我们这个地块没有水源保证就是“望天收”一亩地收500斤都不错了,光种子、化肥、农药和收割还不算人工就已经赔钱了,再不收点柿子晒晒柿饼挣点钱,就没法活了。农民离不开土地,离开了土地咋活呀?那还叫农民么?

 

 


因为市区道路拥堵,当我们来到荥阳临近

郑岗的时候已经是接近中午时分,

因为怕拍摄起来没有时间,

饿坏了老父亲和老娘,

于是就在最近的乔楼镇上的烩面馆

叫来老姨一起吃了顿地道的河南烩面。

 

 



烩面是老父亲最喜欢吃的饭菜之一。

 

 



这里的烩面和素菜都很便宜十块钱一份,

只有这些肉菜五十块钱,超贵呀。

 

 



因为过了季节在路过的地里面,

没有遇到去年硕果压弯枝头的喜庆场面。

 

 



地上的很多已经熟透变软不能再

被做成柿饼的柿子就扔在地里当肥料了。

 

 



这些野菊花顺着田埂路边随处可见芳香怡人。

 

 



看到了开往田间收柿子的专车。

 

 



这些“稻草人”原本是为了吓唬小鸟的,

可是最习以为常的依然是小鸟,

倒是很多外地人在夜间路过时往往被吓得尿了裤子。

 

 



在一处土崖下,一位村民正在

孤独的捡拾着卸下来的柿子。

 

 



因为长期没有进行农活也就没有及时添置农具的缘故,

他找来了包装桶替代筐子运送柿子。

 



因为柿子树大都在田间地头,

这些地方往往不是崎岖难走,

就是土地泥泞不易车辆通过。

每家每户大都是先用筐或桶把柿子

挑到有路的地方再装上车往回运。

 

 

 



这家还模仿过去的财主大院做起了吊桥。

 

 



老母亲看着这些自己都曾很熟练的农活有点眼热了。

 

 



来吧,再尝尝这家乡土地里没有污染的红柿吧。

至少也有几十年没有过了吧。

 

 



村中最古老的房子顶上又见到了晒满的柿子。

 

 



很明显的能看出来雨中的柿饼和刚刚旋好的柿子。

黑色的是因为没有阳光照射的原因,

这与去年受阴霾遭灾的样子很像。

 

 



当问到老汉收成如何,家里几口人的时候,

这位自称叫“郑全喜”的老人说,自己六十多了,

家里有很多柿子树,但是今年柿子都减产了三成,

前半月收的柿子几乎都毁了。

 

 



不知道为什么郑全喜最不喜欢别人问他有几个孩子,

后来他才说:过去随便吃点啥都能养活一个孩子,

孩子也很早就很懂事,可是现在呢?宁养十个爹不养一个儿,

着长大了又要车又要房,都愁死了。

 

 



当说起能够在大山里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

不受假货污染的侵袭,这些都是城里人最羡慕不及的时候,

郑老汉也有点自足的笑脸。

 

 



在隔墙的屋顶,一个娃娃正在学的大人的样子旋柿子。

 

 



一旁的大人一边呵斥着:

“别扎破了手,小时候不会干抢着干,

长大了会干都不干”。

 

 



是不是也能感受到“三个女人一台戏”呀?

 

 




透过柿皮可以看到对面房顶也正在

紧张的围绕着柿子在忙活的老人家。

 

 




和老记见证网记者聊了一会天,

老郑的心情好多了。

抓起几个篮子又去地里收柿子去了。

 

 


 

在村里遇到了一个认识老记见证网记者的老乡:

去年是不是你们开着“老记者证”的车

领着很多人来买扶贫柿子呀,今年还来不来呀?

看来这“老记见证”还是很不通俗易懂呀。

 

 



终于看到了第一个用原始工具运输的村民。

 

 



看到有三轮车经过,老记见证网记者

决定跟着去看看聊聊。

 

 



这位叫“郑红卫”的村民原名叫“郑宏伟”,

是派出所警官文化水平太山寨,把名字给弄错了,

他想改回来吧,又怕花钱,就算逑了哦,

不就是一个代号吗,叫啥都一样。

 

 



郑红卫今年51岁,有一儿一女,

树下的二亩地就是他家的责任田。

 

 



郑红卫一边卸柿子一边和老记见证网记者“喷”了起来,

女儿出嫁了,出嫁的时候自己啥都没要,

只要孩子愿意过的好就行。

 

 



关于政府强制要拆家扒屋搬高楼,

和儿子要房要车的心痛,

老郑也是十分牢骚。

 

 



很多柿子在树上已经开始流水了,

说明已经浆了。只能做柿子醋了。

 

 




这些就好似留在祖根老家的老人们

孤零零的看着依靠的老伴逝去了。

 

 



这里还是原始的生活方式,

咧着大腕在门前吸溜面条。

 

 



随行的同行小杨也太不讲究了,

你这一弄还让人家咋吃饭呀?

 

 



这里的野菊花的确比商场药店里好得多,

老太太说这个野菊花很小,

也很苦但是驱火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比打吊针都灵验。

 

 



 换上工作服又要是下地了

与城里一样也是玩着“扣手机”。

 

 



这是老记见证网记者在此见到过最任性的面包车。

 

 



很多没有卸的柿子在说出一个不为人知,

也是当地人不愿说出来的秘密,

不是伤心的村民不愿意白花力气了,

就是这些树的主人不在人世了,

就去年我们来拍摄之后,

到现在已经有几位老人不在了。

 

 




偷拍了几个城里人模样的“小偷”。

 

 

 

这是老记见证网记者在这里

拍摄到的唯一挑着不是柿子的村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