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被弃山沟里的“虎娃”和两个爷爷一年没有吃过肉
被弃山沟里的“虎娃”和两个爷爷一年没有吃过肉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3/30 18:23:15

 

被弃山沟里的

“虎娃”和两个爷爷

一年没有吃过肉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虎娃”(化名)的真名叫闫明欣,“虎娃”的意义在于好养活,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慈爱。“虎娃”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在武汉伺候年近九旬的爷爷,“虎娃”从小就被送回了老家很少记得自己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子。

 

在郑州西南的荥阳崔庙镇,有个万山脚下鏊子岗子,在这个村子一处被人遗弃的山沟里住着过去被定性富农的闫家兄弟,老二叫闫福顺、老三叫闫常福,他们的大哥叫闫常顺在湖北由老大的儿子他们俩的唯一亲侄子伺候照顾,老大的女儿在荥阳居住,现在留守老宅的就剩下了老二、老三还有侄子的儿子他们共同的小孙子——“虎娃”(闫明欣)今年七岁了。

 

两位老人因为出身不好一直都没有娶上媳妇,他们的侄子也因为夫妻离异只好把孩子留在了老宅与二老相依为命,两位老人每个月只有民政部门给的110块钱的生活费,但是这点钱还不够一年小孙子一年3200块钱的学杂费。

 

在有很多好心人都在帮他们,这不今年的学费就不用交了。但是接送孩子的校车一年还是要1200元费用,这就等于硬生生的夺走了老哥俩一半生活费。

 

老人说,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有在上坡和山沟里开荒种地收点粮食勉强苟活,平常也只能吃点稀面条买点馒头吃,别说吃好点了,就算有点青菜都算不错了,谈到吃肉,老哥俩想了半天说了一句:有很久都没有见过腥烫了,一年也吃不上一次肉呀。我们都老了就不想了,但是这孩子可是要受委屈了呀。

 

现在老二年纪已经84岁高龄了,眼睛几乎处于失明状态,一切家务活和上山下沟的地里活也都要靠老三一个人硬撑着,老三也已经快80的人了身子骨也不是太好。要是再过些年老哥俩万一都不能动了,这孩子将来可咋活呀?

 

 

万山脚下有爷三,两个老头一个娃。

外面都在奔小康,这里悲惨泪花花。

莫要浮躁讨政绩,拿出人性帮人家

回归民族老传统,不做昏官做菩萨。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

这个已经被遗弃的山沟老村。

 

 



旁边山坡上的油菜花开的鲜艳诱人。

 

 



刚进山沟正好遇到闫家老三

挑着茅粪(厕所的粪便)往地里运。

 

 



一担茅粪要挑几个岗岗坡坡,

别说一位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

就算是年轻力壮的《老记见证》记者

也估计很难一路不停的送到。

 

 



老人说,这一上午就要跳上六个来回,

相当于走了十几里地。

 

 



这样既能省下买化肥的开销,

又能吃上没有化学成分的粮食,

这也是城里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呀。

 

 



老人说,原先的时候,

这沟里可是热闹得很呀,

整个山沟里面到处都是

大人小孩的说笑声。

 

 



这就是七十年前闫家的豪宅,

今天已经破落不堪了。

 

 



现在很多村里人都搬到

城里和镇上去买房子了,

就算最不富裕的乡亲们

也都搬到了岗上盖房子住了,

只有闫家兄弟还在祖宅里

守候着成了老村子的守望者。

 

 



闫家老二今年八十四岁的高龄了,

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

他总是见人就说自己

老不中用了还不如死了好。

 

 



这是《老记见证》记者第一眼中的

“狗虎娃”(化名)——闫明欣,

看上去很胆怯见陌生人,

因为错过了校车时间而没有上学。

 

 



望“孙”成龙的老三对于

孩子的学习最为关心,

孩子能不能有出息也是

他们哥三的最大心病。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

连一张让孩子写字的桌子都没有,

“虎娃”也只能将就的写作业。

 

 




最后还是在记者的建议下孩子才

把本子放在了石板上写起了拼音。

 

 

 


原本写完作业“老三”想让“虎娃”

看会“雪花”电视

(因为没有有线接收器,

电视信号很差播放的画面

都像是在雪花中的样子),

可是恰逢又停电了,

这样的情况“老三”

已经是在正常不过的家常便饭了。

 

 



到了中午“老三”跑到坍塌的

窑洞里抱出了当地方言:

“秫秫裤”的柴火准备做午饭。

 



院里有两个土灶,

大一点的是用来蒸馍的,

这个小灶就是日常做饭用,

这些在当地依旧是

“原始社会”的状态。

 

 




看有记者在,“老三”

特地又加了两碗水。

 

 

这既是中午即将下锅的稀面条,

在院墙上晾晒的有点酸酸的味道。

 


“虎娃”写完作业没事干

就会自己找些“乐子”玩。

 

 



突然“虎娃”好像想起了什么,

“开上”他的“豪车”出门了。

 

 



原来他是为爷爷来拉柴火了,

一边装车还一边数着:一、二、三——

 

 



“虎娃”挺能干,

一次都要装很多才回去。

 

 



“老三”每次都会告诉“虎娃”

在卸车时的那个“寸劲火候”。

 


 


有些长点的柴火还要砸断了才好烧。

 

 



每每当小“虎娃”争着

想替爷爷做饭烧火的时候,

“老三”总是说:等你再长大些了。

 

 



为了满足一次孩子想吃肉的愿望,

《老记见证》记者,决定带上

“虎娃”到旁边的镇上

给他们爷仨买些当地最有名的卤肉烧饼,

让他们也“打打牙祭”。

小“虎娃”一看到肉就开始了“条件反射”

以至于肉店的大婶不停地替他擦口水。

 

 



刚刚夹好第一个这小家伙就是在忍不住了。

 

 



虽然十个烧饼加上肉的重量

拿起来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可是为了不让这到了手的“肥肉”再飞了,

小“虎娃”还是憋足了劲一定要自己拿着。

 



在小“虎娃”的要求下又给他买了他说

只有在“雪花”电视里和梦里才看到的饮料。

 

 



估计是怕记者把小“虎娃”给拐跑了吧,

连这个视力几乎为零的“老二”

也拄着拐杖站在路口一直在张望着

 

 

 



不亏“虎娃”的名字,

看看一回来就把他最最

难舍的好吃的都给了

他的好伙伴——狗娃分享。

 

 



虽在爷爷的呵斥下,“虎娃”

不在让狗娃啃他的烧饼,

但是,他还是把里面的肉掏给小伙伴分享。

 

 



在享受过“美餐”后,

“虎娃”又迫不及待的

拿出了记者给他买的

“点心”让二爷爷尝尝。

 

 



“老三”的“真是狗窝放不住剩馍”

的话余音未尽,

嘴巴就让孙子给堵上了。

 

 



哈哈,看看“虎娃”在享受饮料

时的样子就不用介绍了吧。

 



在这个山沟,在这个家里能够和

“虎娃”玩的也就只有它了。

 

 



刚刚满月的小狗崽貌似跟“虎娃”

有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受,

特别宽容的让“虎娃”任意摆布。

 

 



看看“虎娃”再给狗娃抓跳蚤,

看这样子它还真是挺享受呀。

 

 



说起以后的日子,“老三”就这样了,

他们最怕的就是病不起,也不敢生病,

更不敢想生病了以后——

 

 



离别了,《老记见证》记者给“老三”

和已经正式成为朋友的“虎娃”

约定会带更多的好人们去看望他们,

尽量让他们的生活好一些。

 

 




车启动了,“老三”又恋恋不舍的

追了几步跟记者道别。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