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蒜农“蒜你狠”
今日狂跌“斤八毛”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小记者 聂安邦(16岁) 摄影报道
曾经连续几年的“蒜你狠”着实让中牟的蒜农憋不住的往外乐开了花,也让整个社会咬着牙发明了一个闻名世界的名词“蒜你狠”。
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2017年的“烂地蒜苗”事件,着实掀开了让中牟蒜农不祥兆头,这就是到了大蒜收获的时节,产量相同的收成,可是偏偏这价格却低了离谱,甚至都让蒜农们无法接受,一斤大蒜的收购价才八毛钱,这和以往的4、5块钱相差也太多了。蒜农们在欲哭无泪的无奈至极也冷冷咬着牙说出了几年前的那个名词“蒜你狠”。
《老记见证》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些业内人士透露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就是“天价大蒜”的“蒜你狠”事情都是有商家策划垄断做的局,很有点貌似囤积居奇抬高物价的老套路,由于这个方法很冒险,加上政府加大了反腐力度,自然也就没有人再敢跳出来自找倒霉了。
在一个周末的假日接到了好友的邀请,《老记见证》联合报道记者一行驱车绕过了正在整修的郑开大道,来到了去年曾报道过的中牟王庄村的蒜农也是果农的王少义老爷子,经村民指引记者找到了正在蒜地里忙着抢收大蒜的老王头,老爷子一见记者便打开话匣子道开了苦水。
老王爷子说他今年种了3亩多的大蒜,每亩产量湿蒜2200斤,要是每斤八毛钱的话,就要赔得精光了,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蒜种400斤每斤6块就需要2400元,肥料300元,耕地80块,塑料布60块钱,农药10多块,浇地五次100元,雇佣一亩人工拔蒜700,犁地100元。加上杂费1000元。“吃喝都不敢算,更不能算我和老伴的没白没晚上的劳心劳力的辛苦了。”
老王爷子除了大蒜外还种了14亩水果,种有杏、桃子、苹果等果树,去年光杏卖了700块钱外其他的就啥都没有了,桃都让孩子们吃的吃送的送,苹果几乎绝收,还有3亩地的花生300卖了300多块。打算收完了再种一季玉米,一亩地700斤也是不挣钱。老两口除了维持全家生计外还要供养一个高价生,19岁的女儿在巩义读三本大学,一年就要好几万。
王老爷子和老伴都是要强的人,虽然还有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另立炉灶了,可是,他们总是想靠自己的双手供养女儿读完大学。
现在中牟蒜农王少义家的大蒜和杏都到了收获的时候,《老记见证》联合报道记者也在此呼吁周围的市民朋友也在周末郊游的时候光顾一下这老两口的丰收现场,在品味收获果实的同时也尽量给他们一些帮助以抚慰他们那颗受伤的心绪吧。
王少义的联系电话:15516937171

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路边的忙碌景象
就展现在了记者的镜头中了。

看看村子里的这个大“床上”
的“蒜被”就是很壮观了。

在农村,忙时不分老少和男女,
真的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

别看这个助人为乐前来帮忙的老者穿的很花哨,
据主家老太太说他可是大老爷们呀。

看到农家的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快乐。

这既是王少义老爷子的正宗原配夫人,
马凤仙,是一位很能干的农村“女汉子”。

看看这手上一层层血泡磨破之后留下
的伤痕就知道有了多少的心酸了。

这既是我们本次采访的主人公,
集蒜农与果农为一身的王少义老爷子。

他的早饭就是咸菜加凉馍。

马老太还要利用王老爷子吃口饭的时间,
把换下来的汗臭脏衣服洗一下。

当记者问到,干的这么重的活还不给自己改善改善,
王老爷子说的话很直白:庄稼人成辈都是
这个命有啥值得改善的呀?

王老爷子家养的这些鹅
可是很厉害,比狗都能看家。

寻着空闲她还要给这些“羊孩子”喂喂食。

每只羊要喂够九个月才能出栏,
活羊一斤才七、八块钱,这些就二十多只羊。

在跟着王老爷子两口来到地里后
看到了有很多帮工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

虽然心里知道这蒜价狂跌的噩耗,
可是这些一季的血汗还是要继续收的呀。

说道场面的热火朝天,可真是没有一点夸张,
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热了,一丝小风也没有,
真觉得农民实在是太苦了。

原以为收获的大蒜都是要在太阳底下晒干的,
原来是要在这个“大床”晾干呀。

这一车才拉多少呀,要是把地里的大蒜
都拉回来还要拉多少趟呀。

毕竟是六、七十的人了,
马老太太累的捶了捶老腰,
还要坚持继续干下去。

在村口看到了很让人惊悚的场景。

回到市里,看到了幸福的女人在拍照。

哦,看到这身行头才知道又到了大学生毕业的季节了,
这些国之骄子们可曾想到他们此时的幸福时刻,
是父母用了多少的辛酸和汗水换来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