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郑岗柿子又红了这组片子火了
郑岗柿子又红了这组片子火了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25 18:28:25
   

郑岗柿子又红了

这组片子火了

 

《老记见证》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又到了满山柿子红遍天的收获时节,当《老记见证》记者赶到荥阳市崔庙镇去探望跟拍了八年的“柿子奶奶”——张华英老太太的时候,才从他的儿子口中得知,老人家已经于今年暑假的早些时候因患肿瘤去世了,享年九十五岁。她的老伴也在去年就去世了,享年一百零二岁。这也是继前年(2017年)《老记见证》记者跟拍八年的荥阳市刘河镇在大雪中死去的九十三岁“山顶洞人”张书芝老人之后的又一位记录最长的“人物”逝去了。

    自从大约2003年(具体时间记不清了),《老记见证》记者时任《河南经济报》摄影记者时,就怀着一种对即将消失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惆怅和无奈的心情对郑岗的柿子开始了关注与报道后,至今已是第十五个年头了。

    在这十五个年头中很多的人都有很不同的变化,就连《老记见证》记者本身也是一样,这十五年来,郑岗的柿子依然收获喜人可是收柿子的人确是逐年在减少,那些老人家也一个个的老的老,走的走了。柿子村的人家也越来越少,原有的耕地也越来越萎缩了,很多的干脆都放荒芜了。

    在霜降收柿子的前夕,《老记见证》记者同荥阳等的一位“白领”王女士来到了郑岗柿子村时,原来通往村子的乡道正在施工,进村的唯一一车道的村道进出很是困难。当王女士见到了未曾想象的大片柿子树和果实累累、红彤彤的柿子时,激动地叫了起来。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我们决定等下个周末柿子正式开始收获的时候,再来一个全面的见证、记录。

  

    不再卖关子了,就请各位看官上眼欣赏大片吧!

 


这是最初偶遇“柿子奶奶”的时候,

画面中的孩子现在也都上了大学。

 



老人家的吃苦、刚毅、朴素、善良、乐观、健康

是打动《老记见证》记者印象。

 



这个照片已经是五年后了,

那时候7岁的小男孩,

此时已经是12岁的半大小伙子了,

由于“柿子奶奶”的听力开始了衰弱,

记忆力也有些混沌小男孩只好

大声加比划才能让她听(看)明白。

 



2018的深秋季节,《老记见证》记者

来到了“柿子奶奶”已经被政府扶贫修缮一新的家。

 



“柿子奶奶”的残疾儿子难过的边擦拭着

“柿子奶奶”曾用过的璇柿子机器,

一边讲述老太太临去世前一周

还在地里忙着收秋的农活。

 



这个台阶就是为了纪念“柿子奶奶”

上下房顶璇柿子特意保留下来的。

 



“柿子奶奶”走了,满树的柿子

也像没有了娘的孩子孤零零的

挂在树上暗自悲伤。

 



已经有人家开始卸柿子了。

 



据这位年过六旬的老汉说,

今年的柿子结的很稠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很多村民一见到《老记见证》记者的到来,

都很热情的送上了他们的心意。

 



看看这景色谁能耐得住

与满园喜庆合影的机会呢?

 



这是为了怕柿子掉在水泥路面上

既摔坏了柿子有弄脏了路面,

村民还研制出了布垫新办法。

 



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画面,

但是庆幸之余又多了些心酸和心疼。

 



郑山林老汉和老伴都是七十多的人了,从《老记见证》

记者跟拍一里地的路程他们就停歇了三次的情况看,

做这个活计让他们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老人家说,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回不来,

这些柿子也只有他们老两口能干多少算多少了,

估计一多半的柿子都收不回来了。

 

    一直都是在拍摄、采访从来也没有过体验柿子人家的劳作收获感受,《老记见证》记者约定与王女士和我们《老记见证》的小记者一起来一个亲自收获柿子的体验行动,为了怕在卸柿子的时候被熟透的“红柿”掉下来弄脏衣服,郑岗村的方大姐还特意给找了一些不穿的传统斜襟老衣衫给王女士她们姐妹“扮”上。这和准备在柿子树下做几个少林功夫动作的儿子所穿的传统功夫装正好是歪打正着,等到这些今天的“明星”们都准备就绪之后,我们的拍摄也开始了。

 


这里停车难,《老记见证》记者的

采访车不得已也只好停在了

柿子树下感受柿子的“乡愁”吧。

 

 



你可以想象几年前,

几十年前,几百年前,

这样的画面一直都在重复,

而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的

人们却是一茬茬的消逝了。

 

 



柿子长在树上但落下来

却是回归了滋养树根的土壤。

 

 




对了,做人不能忘本,

虽然是现在城里的孩子,

但是永远也不能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后人。

 

 



体验一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描述。

 

 




从地里收获的内容就要立刻

丰富一下尝尝收获的温饱。

 

 

有点昔日民兵武工队的意思。

 

 


柿子树下的功夫是否也能回归

百年前的乡间连武人再现呢?

 



别说,这里练功虽然弹跳上有些吃亏费力,

但是确实不怕摔疼了呀。

 



功夫不是表演,

还要挑什么地面平不平。

 



能在暄腾地方做好

这些动作才能见功夫。

 



有点剧照的意思么?

 



腾空劈刀问苍天,

乡愁能装几昆仑?

 




田间的少林功夫,

独树一帜还是第一遭!

 



看看这位“他姨”

的扮相真的很入戏。

 

 

 

一下子就把各位看官

带回到了四十年前的农村,

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读者朋友。

 

 

 

怪不得这些年轻人

会把这些当成怪物。

 

 



很活脱的的农家大婶。

 



有很多朋友说很有农家范,

就是脸上太白了。

 



就连很多村民都蒙了,

这是要穿越回去了么

 




这俩二货一看就不是

什么良家妇女的样子。

 

 


不过,在过去的农村也不

都是勤勤恳恳吃苦耐了的女人,

也不乏好逸恶劳拈轻怕重的嚼舌头根、

翻闲话找是非的女人。

 

 



体验推独轮车就是

这除了扮相之外第一课。

 

 



好!不错,真的很快

就找到了感觉和要领。

 

 



走起,开始干正事了。

这画面也是很难得一见的吧。

 

 



时间停止了,

时光回归了。

 

 



吃货就是吃货,开始卸柿子了,

她还总是一见到熟透的

“红柿”就忘了本分。

 

 

你看看她那贪婪的目光。

 

 

 

 

这谁家的小媳妇呀,

快走开都穿帮了。

 

 



对了这才回到了此次

主题活动的内容里了。

 



还行,在暄腾的田间,

不管是推车的还是拉车的

都是一种真正实战状态,

并且没有“掉链子”,真的很意外。

 



看得出,《老记见证》小记者是

很努力的在保持独轮车的平衡。

 




为了保证这点胜利果实不被倒在地上,

“他姨”也赶忙由“拉”改“推”了。

 

 


还行,这么陡的破都

能很从容的推上来。

 

 



要不是太过俊俏,

谁能看得出来,

这不是农村的后生呢?

 

 




他好像是推上瘾了。

 

 


貌似不需要“他姨”

的帮衬也能顺手了。

 

 



看看这个制造“闲话”的场景

和那俩翻弄是非的“婆子”。

 

 

 

穿帮了。

 

 


就连回村的人们都被这一幕吸引了。

 

 



赶紧拍一张发进朋友圈,

“郑岗拍电影了”。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柿子村的小媳妇。

 



这个假的也不懒,

至少璇柿子的手艺还算不懒。

 




三个女人一台戏,

这样的劳动场面也是

很有温馨味觉的呀。

 

 

 

 

活动结束了,在方大姐的

“大宅门”前合个影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