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见证新野“耍猴人部落”窘境(二)耍猴人的辛酸史
见证新野“耍猴人部落”窘境(二)耍猴人的辛酸史
作者:聂志义 聂…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2 16:41:48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血泪史,每个人都是一部苦难电视剧,他们每个人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动物保护的真人版,他们个个都有资格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们也最应该被请进中小学甚至大学礼堂去讲述他们不一样的励志人生,他们的经历没有导演也没有救世主,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命运的安排,他们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老记见证”跟随“猴头小田”走进南阳本应兴起却即将消失的两千年“猴戏”民族传统文化——


见证新野“耍猴人部落”窘境

 

(二)耍猴人的辛酸史

 

《老记见证网》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聂志义 聂安邦 摄影报道

 

    “猴头小田”告诉《老记见证》记者: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其实我父亲当年只差几分就能考上某大学了,人家索要几斗麦子做礼物,我爷奶拿不出来父亲不得已从此辍学在家,原本心高气傲的父亲从此一蹶不振。靠一头老黄牛和几亩地辛辛苦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养活全家,我母亲小时候得过脑膜炎和正常人差点思维,但是心肠特别善良。父母生养了三个儿子,我有一个哥,我和我弟是双胞胎。

    在我小时候我们家就是全乡最可怜的人家,小时候全靠东家给件旧衣服,西家给双旧鞋子才不至于童年光腚,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那时候我们哥仨还特别能吃,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我哥上完三年级就不上学了,跟着我伯伯跑江湖。

    我从小放牛羊到十三岁跟着堂姐夫开始学耍猴,我弟弟也是十四岁出门演杂技,十五六岁的时候在浙江杭州拜在一个焊工师傅手下做学徒,后来他师傅去世前,就把门店生意手艺全部传给他,他也很争气自己开了公司,如今常年带了几个工人很努力的打拼,听说还在杭州千岛湖买的房子。

    我是2009年经过亲戚介绍相亲,2010年底结婚,我大女儿田林绅2011年出生后。因为与前其妻性格不合,2015年离婚,女儿跟我生活。

    我和我现任妻子是2015年在上海,我演出的时候认识的,她是安徽六安人,她跟母亲在上海开了家制衣店。也是在我事业和感情遭受重大打击,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走进了我的生活,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贵人,2015年底她和我一起回到我的老家,2016年生了我们的儿子田林凯,2018又为我生下了我小女儿田林朵。

 

 

 

    经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和漂泊不定流离失所的流浪,命运却让他得到了一次涅槃重生的幸事,他遇到了他一生的最爱。大他一岁的现任妻子吴林燕,对于他的爱人小田是这样说的:“你可以去我们村里对边打听一下,对老人的孝道,对孩子们的付出,还有对于我的生活事业,都是没说的呀。人家在我生命最低谷的时候,不要彩礼不提要求嫁给我这个穷光蛋,又给我生儿养女,咱还有啥说的呀,或许是老天爷看我可怜,觉得我田新同做人不差,给我的恩赐吧。就连我困难时期家里的被褥和孩子们衣服,也都是岳母给我做好了寄过来的呀。

    有了燕姐我这辈子都知足了,一定跟她好好地过一辈子,好好待人家。”

    经过了江湖的人情世故和社会百态的洗礼,又经过了感情婚姻的好事多磨,现在的田新同同志可谓是收获满满、经验满满,他再也不是以前亡命江湖独闯天涯的穷小子了,他现在的身份是“新野县豫新猴艺表演艺术团”的团长,不单只表演他还有一个南阳市卧龙区豫新猕猴特种动物养殖农场,专门繁殖培养优质的表演猕猴,他现在也有近百只,学习成长、表演主力和延续繁殖三大类猴群基地,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头《老记见证》记者称他为“猴头小田”的原因,在他这里“签约加盟”的师傅就有几十位。

    小田是一个很有心思很讲情感的后生,对于那些上年纪的耍猴人,他不但为他们去找活干,还提供“牲口”(训练有素的猴子)使用,不单单每次都让他们得到“大头”,有时候还是赔钱、赔吆喝的帮扶行内的“老人们”,他经常说,都是一起闯过江湖的过命伙计,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了,只要自己有稠的,就不能让老乡们喝稀的呀。有这样的品质和气度,估计再过几年可能我们今天的“猴头小田”就要变成“大猴头小田”了。

    在采访中,这些耍猴人都有个共同的认知:猴子虽然是人们都十分喜爱的动物,却又有别于狗、猫、马等种类,就在于它的顽劣和独立思考的不确定性,这就是人们认为的猴子变脸太快和没有持久耐性的特点,也许佛祖就是要让人们通过驯化猴子们的过程来领悟教化修行的进程吧。

    所以说,在常人见到的耍猴人拿着鞭子,猴子被锁链子,在鞭子的抽打下和恐吓中生存属于“残害”、“虐待”等定义是一种以自私臆断的心态的误解,也就像我们的祖辈们过去的“棍棒出孝子”,学生要接受先生的“打板子”,还有犯了错大堂之上“杀威棒”,就不用说,任何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的“奖与惩”也都离不开这个“残害”和“虐待”了吧。

      

    一个耍猴老艺人很委屈的说:我们这些外出耍猴人谁的身上没有上百个被猴子抓挠和撕咬的伤痕?可是它也是我们成员之一呀。就像家里有了精神病人一样,猴子不懂事我们不能不懂事呀,就像调皮孩子一样,犯了错该教育教育,但不能不要他呀。

    经过小田介绍,我们见到了一个在这个群体中比较资深的几位耍猴艺人,一个是在江苏常熟为了保护猴子不被“不熟城管”抢走,不惜抱着猴子跳火车摔断了一条腿的老于师傅。还有一个被一个杂志社摄影师跟拍了很多年写进书本;搬上荧幕的“明星人物”——老杨。

    另外一个就是能够带着新野耍猴艺术闯荡海外的老艺人——张志中,这个与抗日将领张治中同名的老人却是带着他的猴子大军,远征了缅甸地区,但是那里太穷了,只能挣些大米和少量缅币,置换成人民币带回来。

    很早就听过一个相声的歇后语里面对“猴戏”的描述,猴拉车——就那么几圈,猴爬杆——就那么两下,猴摘帽子——等着要钱,猴吃辣椒——翻白眼了——

    在《老记见证》记者很小的时候,在内蒙赤峰农村也见过耍猴人的猴戏表演,总觉的那些人和猴子都挺可怜的,也觉得那些耍猴人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计。没想到几十年后。在辗转几千里的地方找到了全国耍猴人的老窝——河南新野。突然想到了一个很类似的广告词:今天新野猴戏学宝丰马街书会,明天天下耍猴人“火烧新野”。

    原本以为“猴头小田”不过是刚刚出师的“耍猴艺人”也不过是对于表演上面有些技艺,可是没想到看上去貌似二三十岁的年纪却有着很深很沉稳的生活阅历。

    据小田介绍:新野的耍猴人大概有二百多人,大都是穷苦人家,大都没有上过几天学,没有什么文化更别谈文凭了,都是实在没法活了才不得不选择了这个风险性极大的谋生手段去搏一搏命运。他们现在光用来表演的猴子也有五六百只,这还不算有很多专业饲养“实验”用猴,如果都算上估计也有三万多只吧。

    原本在十多年前《老记见证》记者采访河南济源的五龙口猴山的时候,知道那里大约有两万多只猴,已经就够令人瞠目惊呼的了,现在在一个新野县里居然——

    据小田讲:现在的新野耍猴人大致上有三批,第一批老艺人,也是过去真正全国流浪串街走巷,经历过艰辛岁月的老江湖,现在都老了成年在外风霜雪雨;饥寒交迫的落下了一身的病出不去了。第二批都是看上去还年轻其实也都是即将“退休”的“老玩家”了。现在这第三批也就剩下他自己和他的“于哥”了,他们都是四十多岁的“少壮派”,再往下还真的没人再愿意做这个了

 

 

一年一度的新野“三节一会”

既:桃花节、郁金香节、

板面文化节暨纺织服装博览会。

又要召开了,本该有

“猴艺文化节”的

“四节一会”,

就是因为上面有人

怕引起非议而被取消了,

但是作为新野人,小田要用

自己的方式为家乡节日添彩。

 

 



这些可都是戏曲面具可是

猴戏里的最珍贵的

传统节目道具。

 

 



小田说,传统的猴戏表演,

都是耍猴艺人一边唱,

猴子根据艺人唱的剧情

戴上不同人物的面具表演,

谁敢说猴子没有智商?

 

 




小田说,让读者猜猜

这棍子是干啥用的呀?

 

 

 


“练兵”了,这就叫,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小田带《老记见证》记者

来到了县里给

猴艺表演安排的场地,

在白河岸边的一个小角落。

工人们正在抓紧

时间做舞台背景。

 

 

 

 

开始还以为是

有人搭车卖鸟。

 

 

 

别说,这些鸟的长相

还是有点特点。

 

 




耍猴老艺人——杨师傅和

这个“小白妞”逗上了。

 

 

 


啊?真没想到原来这些

大鸟也是“明星”呀。

 

 



在场的观众都被

这样的记忆惊到了。

 

 



这货很有镜头感,

对着《老记见证》记者

的镜头都忘了自己的任务了。

 

 




直到人家主人再三警告,

这个自恋的小家伙

才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原位。

 

 


一看这幅尊荣

知道是位

“猴界”主角。

 

 



怪不得是主力呢,

原来是于师傅的

得力干将呀。

 

 



这功夫可不比

河南卫视“春晚”

中的“高跷”差多少呀。

 

 



虽然只是彩排,

但是没有几分钟,

这里就座无虚席了。

 

 



这派头可不比前一段,

风光一时的戏曲伴奏的

那个“陶醉大叔”

逊色多少呀。

 

 



别说这声色还真有点

江湖中的异地风情。

 

 



别说掌声了,

你看看这阵仗吧。

 

 



新野猴艺中的“少壮派”,

也是新野猴艺中的

实力派人物,

也是本次活动受到

县领导高度重视的

“猴艺表演总指挥”

——于红波,

在彩排结束后

进行了小结点评。

 

 



与此同时,小田师傅

也来到了主会场

与当地的村官

协商演出的场地。

 

 



《老记见证》记者

看到了童年时代的最爱。

 

 



身陷处处皆桃花,

何必花钱来造假?

 

 




小田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位未来“央视一姐”

来给小田师傅

“增光”来了。

 

 



这是女孩子的最爱?

 

 



我们《老记见证》小记者

也来了童心未眠。

 

 

 



这是啥套路呀?

 

 



看到这小田师傅

对待猴子这样贴心,

这不就是要让老婆孩子

羡慕嫉妒恨么?

 

 



猴子喝完人再喝,

这也太醉人了吧?

 

 



怪不得人家“女记者”

拍的时候

都是一脸的享受呀?

 

 



因为那个“津湾村官”

做事不靠谱,

小田的表演场地

改到了这里。

 

 



这里也是人家

“收藏家”的地盘。

 

 



别说,这里可真是

有穿越呀。

 

 

 



在新野几天拍摄采访,

可真理解了这里交警的难处,

这些无牌无照的“豪车”

可不是一般的任性。

不但是停车不着四六,

就连在街道上行驶

也是拳打各种车辆,

脚踢牛鬼蛇神,

真有一种

“狭路相逢勇者胜”

的大无畏气概。

 

 



貌似该县领导

到此一游。

 

 



醒醒了,

抖擞精神吧。

 

 



该换龙套了呀。

 

 



这猴一穿衣服就来事了。

 

 




鞭子一响,

冲向战场——

 

 


鞭子一甩,

斗志昂扬。

 

 



如果有机会一定

要组织一次

“环靶自行车

猴王争霸赛”

 

 



看看,

这就是老虎不在家,

那个啥来着——

 

 




看到了吧,

前边小田师傅喷漆的

棍子原来就是

猴子们的“高跷”,

你猜对了么?

 

 

 


猴子套圈、

接飞刀

可是比人都准呀。

 

 



这都是难度系数

很高的杂技动作呀。

 

 



你开封那里王婆拼命

拉郎配都是野鸳鸯,

咱这里可是

猴子真抬轿呀。

 

 



既然有猴明星,

就会有粉丝呀。

 

 




还真难说,

这是猴借人利,

还是人沾猴光呢?

 




未来“央视一姐”

也来了。

 

 




今天的义演结束了,

人困猴累该吃饭了。

 

 

说不上委屈不委屈,

只要是给家乡添彩,

让老家百姓都知道猴艺,

就算多赔钱义演

几场也愿意。

 


本是领着猴子去吃饭,

但是此景让人联想到了:

“带着猴子去流浪”。

 



在大街上回头率

还是蛮高的呀。

 




这是不是大街上的

“教科书”呀?

 

 




这位就是新野耍猴艺人

当中辈份最高,德高望重

把猴艺带出国门的

张志中老人,

虽然年过七旬,

还患有脑血栓后遗症,

但是还在老伴的

帮助下没有放下他的猴子

去城里和孩子享清福。

《老记见证》记者采访时,

他还穿着被污水溅湿的裤子。

 

 

 

这位则是脾气耿直,

故事多多的猴艺大侠

——杨师傅,

也是在摄影人眼里

最有个性的“江湖明星”。

 

 



这位则是为了猴子,

为了猴艺被江苏城管

致残的老于师傅。

 

 

 




在新野耍猴人心目当中,

也只有这位于红波才是

“新野猴艺”未来的希望。

 

 

 

 

请继续看下集:

(“非遗”传承,敢问路在何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