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走进另类奇特的陕县剪纸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提起剪纸工艺大家可能都会有印象,也会随口说出很多种类,可是说到河南省陕县剪纸的奇特和另类的特点,可能就不会被更多的人所了
解了。
    剪纸通常都是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节假日或是重大活动时为了渲染、增添气氛所制作布贴的,例如:结婚时的新郎、新娘家的房前屋后以及洞房内都会被各式各样的五颜六色的剪纸所装扮,大多还都是红颜色的,但是谁都不会用只有丧葬时用的黑白两色来装扮婚礼和节日气氛的。可是在陕县人们却是从不介意黑白色进入喜庆的节日活动的。
    据陕县文化馆馆长,尚根荣介绍,之所以当地盛行的黑色剪纸,是跟陕县在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据说:在5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陕县这里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那时候这里的人们都崇尚喜欢黑色,所以所有的重大活动和节日里人们都会制作包括剪纸在内的一切黑色饰品来装扮气氛。到了商朝这里的流行色又被改为了白色,只有到了周朝时期当地所崇尚的色调才和我们现在所喜欢崇尚的红色相一致了。
    现在的陕县,古称陕州,位于河南省西部,秦晋豫金三角地区,隶属三门峡市。面积176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人口34、5万。
    陕县是黄土高原的延伸部分,属浅丘地带,境内群山耸立,峻岭纵横。县西有三大黄土平塬,土层深厚、地面平阔,人口密集,民居多为下沉式地坑院,很有特色。黄河沿岸有3个乡(镇),黄河文化底蕴深厚,特征明显。陕县地坑院窑洞的窗户和风门,基本上都是木制的井字形方格,原来玻璃很少,农民都是用白纸贴在里面,这是窗花大量使用的基本条件.陕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剪纸在各种民俗事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历史延续十分久远,与黄土环境、黄河文化关联密切。
    陕县剪纸遍布全县所有乡村,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几个剪纸能手,在春节、婚庆等民俗活动中为农民服务,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县西大营镇和西张村镇的剪纸,是陕县剪纸的代表。
    陕县剪纸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老子散仙丹给当地老百姓治病的传说。现在这里还有用葫芦皮剪个小药葫芦戴在小孩衣服的纽扣上以避邪防病的习俗。后来剪纸逐渐应用到春节、婚俗、丧俗等民俗事象中。
    陕县剪纸是乡村普遍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渗透到春节、正月二十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庆活动,并广泛应用于婚俗、丧俗、避邪、祈福、祝寿、祈雨、游艺、工艺花样等民俗事象和生活实用中。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春节用的窗花。窗花使用量极大,品种主要有有单色、染色和“剪、染、画三合一”三种类型。单色窗花有黑、红、黄、紫、绿等颜色,尤以黑色为珍贵。染色窗花由洋桃红、米黄和果绿三种颜色点染而成,三种颜色相互浸润,形成分色。染色窗花淡雅清秀,别具一格。“三合一”则是先剪出轮廓,再勾画线条,最后上色。由于工序繁多,制作复杂,只有大营一带农户使用,其他地方使用的都是单色和染色窗花。窗花题材主要是花卉草木、鸟兽虫鱼等。
    2、结婚用的团花,喜花。团花主要是顶棚花和嫁妆物品上放的各种剪纸花等,炕围花,桌围花则以瓶花为主。西张村镇和菜园乡结婚洞房的布置,所用剪纸以黑色为主要基调,这在全国十分罕见。结婚剪纸的题材主要有:“石榴莲,药葫芦拉牡丹、孔雀戏莲、鹭鸶戏莲莲”等。双喜花则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显示出民间艺人的独具匠心。
    3、丧俗用的纸马、各种纸扎、柳幡、香幡、手幡、门幡等,一般农户的丧事只有柳幡和纸马等,只有大户人家做家祭时,才有香幡、手幡和门幡。
    4、避邪用的“药葫芦”、“五毒花”等。主要集中在清明节和端午节使用。
    5、刺绣,工艺制品等用的样花。
    陕县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应用中具有杰出价值。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融通性。陕县处于南北剪纸过渡带上,北方的粗犷奔放,南方的细腻精巧,兼而有之,风格独特,研究价值明显。
    二、具有原创性。染色窗花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风格迥异,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任崇卓在借鉴本地“剪、染、画三合一”窗花的技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染色窗花的首创性,对研究我国染色剪纸的起源,变异、种类分布、发展脉络有重要价值。同时填补了民俗学术界认为河南没有染色剪纸的空白。
    三、具有“聚窝特色”。如南沟村有200多人剪卖窗花,并且90%是男性农民,被称为“剪纸窝”。大营村也有100多剪纸艺人。“聚窝特色”和以男性为主的民间艺人队伍,对研究民间剪纸的概念、传承和民俗事象等都开拓了新的思路。
    四、具有崇黑习俗。表现在春节和结婚等喜庆场合,黑色剪纸被大量使用,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喜庆场合忌讳黑色,形成鲜明对比,十分罕见。对研究夏代崇黑文化在剪纸艺术中的影响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五、实用价值,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可以装饰美化商场,宾馆、家庭等环境,起到提高文化品位的作用;在各种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可以烘托、营造和谐气氛,蕴含各种象征意义;在当地特色族游方面做为馈赠纪念品进行宣传营销和礼仪交往。
    但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砖混结构的平房取代了原来的地坑院,木制门窗换成了铝合金门窗,装上了玻璃,窗花剪纸没有了用武之地,逐渐衰微,以至现在很难看到农民春节贴窗花的现象。如不抢救、保护,窗花剪纸将趋于消亡。另外,传统的婚俗,丧葬剪纸也被现代的工艺剪纸代替。剪纸老艺人相继过世,剪纸的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色彩宣明,栩栩如生的窗花,简直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这是陕县地坑院独有的庭院景致。

 


这就是通往底面的通道。

 

 



地坑院里的水井。



朴素的农家窗户上的文化遗迹。

 



要是这门和窗户上没有窗花的话,还不知道是啥样子。



这些近乎于末代剪纸传人们,也经常相互切磋技艺,相互勉励。



这陕县当地生产的苹果也是远近闻名的。

 



这种饭食很是好吃也很有讲究的。



多么纯朴的室内陈设。



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会见到这样的,再普通不过的窗花。

 



窑洞的窗户上面的窗花,和窗外看热闹的农妇的融合,就像一幅画。



这里就是正堂了。



房顶的剪纸图案都是很有讲究的。

 


这些就是给剪纸上色的工具。



颜色使用普通的井水调和的。



剪好后的白色的纸花上彩色时,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

 



一件白色的剪纸,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搞定了,

所以速度就是关键了。

 



看看他的手上,几种颜色的毛笔一起上色,

舞起来就是采花一样甚是好看。



看看一件淡淡儒雅的彩色剪纸就完工了。

 


你猜猜这是个什么造型的作品。



在窗户上抹上浆糊。



这是在制作底纸。



糊底纸时一定要稳,不让就回弄皱或是弄个洞。


 

 


这就是现在任孟仓老人和老伴的主卧室。

 

 



怎么样?谁敢相信,这竟然是九旬老者的作品。



老太太也拿出了她的绝活。



老任也上报纸了,这是对他来说是,

被公认是村里的剪纸高手的最高奖赏了。

 


女人干的活,让大老爷们干,看着还是不太适应。



老任和邻居在向记者描述地坑院的特点和制作方式。



九旬老汉拿来了他的绝活。



仅这个福字的制作方法就有很多种。



这么多的剪纸作品都只是凭农户们自己的大脑记录下来的,

根本没有什么模具。



边剪边唱是陕县剪纸的特点。



今年已经是90多岁高龄的刘儒琢老人,现在还一直在坚持剪纸。



这是一间按当地农家结婚时布置的洞房。



这就是农家洞房花烛的火炕。

 


看看过去的人们多聪明呀,连灶台都被充分的利用上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